1. 2018年06月22日
第A05版:朋友圈
2018年06月22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长时间打游戏 算精神病?


沉迷网络游戏的,不少都是青少年(杭州日报漫画)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海都讯 6月19日起,游戏成瘾正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精神疾病。

“天天打游戏,连续打一年,这是精神病!”最近,这条微信在朋友圈广为流传,震惊了不少人。有些游戏玩家据此怀疑自己得了精神病。

不过,专家称,WHO对游戏成瘾的症状做了严格归纳:无法控制地打电玩、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明知道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时间,且相关行为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而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达到4.17亿,占整体网民的57%,其中大多玩家是青少年。

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盗窃还自残

“沉迷网络游戏的患者不少!”福州第四医院医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林涌超,有多年接诊“网络成瘾者”的经验。他说,近年,他接诊过一个15岁的闽东男孩小武。小武已上初三,父母做生意,平时没空陪他,但对他的成绩要求很高。可惜,他的成绩不拔尖,苦闷之余,就跟着同学打游戏,意外地练成了高手,很受同伴喜欢。

“好像着了魔!”当时,小武缠着父母给他买电脑,一放学就打游戏,后来索性逃学,躲在家打游戏,喜欢的篮球也不打了,成绩一落千丈。不久,他觉得一台电脑不够用,想再买一台,可以同时打两种游戏。父母不答应,他就偷了家里的烟酒等贵重物品,到小店去卖,还向同学借钱。父母发现后,没收了他的电脑,他没法打游戏,感觉头皮发胀,人特别难受,就用刀割自己。刀子被父母没收后,他又用手抠自己,用头撞门。当时,正值中考前夕,小武错过了考试,到第四医院治疗半年后,才有点好转,之后上了一所职业高中。

长期沉溺游戏,会改变大脑结构

昨日,多家媒体报道,杭州一个少年为了玩游戏,竟剁掉了爸爸的一根手指。杭州市七医院物质依赖病区主任盘圣明指出,WHO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是因为全世界有大量的医学数据表明,它对大脑结构的影响,与毒品、酒精等物质成瘾者相似,明知有害而不能自控。长期高强度玩游戏,负责控制和决策能力的大脑前额叶会出现供血不足,导致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差。

他提醒,网络成瘾后,会像毒品成瘾一样反复发作,要及早踩刹车。整天刷手机、打游戏,在网络上花费时间过长,放不下手机的人,应该求助医生。

林涌超主任也说,手机智能化,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适当地打游戏,可缓解压力,潜在地提高人的注意力、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等,但过度迷恋游戏,不但浪费时间,也可能导致颈椎病、腰椎病、头痛、失眠等疾病,还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无聊感,严重时会导致神经衰弱、抑郁等心理问题。门诊中,沉迷网络的患者大多是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缺少父母监管,特别容易失控,最终导致动手能力、社交能力降低,还容易疏离亲情、友情。

长时间打游戏,并不一定是成瘾

“玩个游戏就成精神病了?”不少玩家对此表示困惑。

林涌超主任说,从医学角度看,精神与心理是一样的,但不少市民对精神病有排斥心理。因此,将网络成瘾列入精神病范畴,很多人接受不了。林主任说:“并不是长时间打游戏的人,都是‘游戏成瘾’。”

他说,许多人放假时通宵打游戏,假期结束就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只能算是游戏过度。目前,医院接诊的长时间使用网络的患者,不能简单归为网络成瘾。是否成瘾,有严格的标准,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来判断。

网络成瘾是一个综合性

的社会问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解决。有时,网络成瘾只是一个表象,患者可能有父母离异等背景,或自卑、学习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完全可以治疗。如果患者伴有明显的抑郁、焦虑、人格障碍等,才需要药物的帮助。

他强调,根除网瘾,靠的还是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尊重。家人可以互相监督,尽量不打游戏;学会转移注意力,把工作、生活安排得满一些,家长应多陪伴孩子,也可以多出门走走,找朋友聊聊天;多看书报、多运动,尽可能回到大自然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