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巨大、风险隐性,建仓切勿盲目
“走过这么多年,我依然觉得建海外仓并非易事。对中小企业来说,投入是要迈过的第一道坎。”李聪对记者坦言。
据介绍,西方国家的人力成本普遍高昂,如在美国仓库,工人的最低成本达每小时14至15美元;其次是仓库租金高昂,美国的海外仓年租金为100-120美元/平方米,即便是相对便宜的德国也达到60-100美元/平方米。
另外,建设海外仓还要投入硬件设备、开发软件系统等。“粗粗算来,在美国建一间规模3000平方米左右的海外仓,资金投入大概在上百万美元。”李聪说。
厦门一家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提醒我省企业,租仓时业主需要提供企业信用证明,新设立公司大多无法提供,那么就必须缴纳巨大保证金给银行做担保。
除了成本考量外,企业设立海外仓还要面临一些“要命”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海外仓热,近两年,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开展海外仓业务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但其中一部分最终因经营不善而停业。
“海外仓涉及的环节非常多,需要非常专业的运营体系和团队,也需要有一定的海外资源。”省跨境电商协会一位人士透露。
“清关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库存压力、产品竞争力、税务合法性,都是隐藏的风险。” 总部位于深圳的第三方海外仓服务商——飞鸟国际创始人李哲戬认为,对于初涉海外市场的企业而言,海外仓的合法性、税务、清关以及产品质量的各种解决方案都是很重要的。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海外仓绝非他们成本预算和进入海外市场的必要因素,更多则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开启本土化运作的考量。对于中小跨境电商企业而言,最适合轻资产、最适合需要更多产品及时上架的物流模式,或许仍是海外直邮。
李聪认为,跨境电商企业月销售没有达到200万元-300万元人民币,绝不要考虑海外建仓,这是门槛问题,即便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亦是如此!
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或成行业新趋势
单独建仓有风险,我省企业开始寻求抱团发展。
近期,德化陶瓷企业就开始抱团 “走出去”,携第三方国际仓储与配送物流服务的运营商——“出口易”运作海外仓。
“货物送达后,将由我们的当地公司负责仓储配送,一旦有客户在网上下单,就可以直接从海外仓发货。” 出口易项目负责人谢植校说。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小企业在平摊风险、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进行的有意义的探索。
而我省的跨境电商“大佬”们则纷纷酝酿利用既有海外仓资源,向第三方服务商转型。
“我们打算建设一个跨境电商智慧云平台,并以此为中心,把海外华侨现有的仓储资源整合起来,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海外仓服务。”黄卫民表示。据介绍,该公司设在美国纽约的项目已经启动,并已与华商经营的餐馆和超市的相关协会签订战略协议,计划将现有的仓储资源整合为北美的福建商品展示中心、交易平台。
泉州家世比也明确表示,在其未来海外仓的布局计划中,企业自建的海外仓不仅仅是为企业自身服务,还可以与亚马逊等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实现共建共享。而总部设在泉州的中兴海丝路跨境电商平台则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地建立了3个海外仓,为我省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供应链综合服务。
省内另一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福建榕金集团在海外仓领域有资源优势。其母公司多年来在美国从事的是针对中餐馆的食品配送,已有5万多家客户,在全美各州有总量达5000万平方米以上的仓库,还有30个共500万平方米的冷链仓库以及1000多辆冷链卡车。
目前,该企业打算利用这些资源,为省内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第三方海外仓和区域物流配送服务。但他们还存在一些顾虑:首先是对除食品外的其他行业的清关、税务、外汇结算等政策不熟悉;另外,对相关法律也没有吃透,比如货物销不掉,物权属于谁;待储存配送的物品若被检出不合格或为假货,是否会受到牵连等。
“希望政府部门能对有海外资源、有意愿发展成第三方服务商的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包括政策指导、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榕金负责人表示。
据悉,为发挥1580多万闽籍华侨华人的资源优势,依托我省侨商开设的20多万家餐饮店、超市等实体店,省商务厅已在深入调研,瞄准主要痛点,起草推动我省跨境电商海外仓体系发展相关举措,拟对企业海外仓建设和改造、海外仓信息系统建设、海外实体店转型升级、企业运用海外仓拓展市场等予以扶持,逐步建立形成遍布全球重点区域的“跨境电商采购+海外展示交易+集散分拨配送+售后服务保障”的海外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