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5月22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07版:国内新闻

  1. 版面导航
2011年5月22日

大米添加增稠剂没必要
中国疾控中心回应大米使用添加剂情况

N新华 新京

本报讯 在目前工艺条件下,大米使用增稠剂完全没有必要;但大米制品,如米粉可有条件使用。昨日,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竹天研究员就大米中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情况给予说明。

添加防腐剂已允许多年

卫生部5月13日发布的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允许在大米中添加双乙酸钠、脱乙酰甲壳素和淀粉磷酸酯钠三种食品添加剂。“在目前工艺条件下,大米使用增稠剂完全没有必要。”王竹天昨日指出,淀粉磷酸酯钠是一种增稠剂,根据GB2760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及其A1、A2、A3三个表综合判定,大米中不允许使用淀粉磷酸酯钠,但大米制品,如米粉可有条件使用。

他说,双乙酸钠(防腐剂)、脱乙酰甲壳素(增稠剂)和淀粉磷酸酯钠是卫生部按照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于2007年以前审查批准并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双乙酸钠是一种常用防腐剂,可用于原粮、大米、糕点等;脱乙酰甲壳素作为被膜剂可用于大米。这两种食品添加剂用于大米,主要功能是保鲜、防止霉变。

用添加剂由企业申请

据悉,在《食品安全法》出台前,对批准一种物质成为食品添加剂,并无“技术必要性”的要求。如果企业提出申请,专家对此物质进行安全性论证后,就会获得批准。新京报引述知情人士的说法称,双乙酸钠和脱乙酰甲壳素这两种添加剂写进标准也是源于这种情况。

征求意见未收到异议

2009年,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要求,卫生部启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清理整合,并于2010年7月至9月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同时在卫生部网站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在收到的1000多条意见中没有有关双乙酸钠和脱乙酰甲壳素在大米加工中使用的不同意见。2006年在修订本标准2007版时曾公开征求意见,也未收到不同意见。因此,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延续了原《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关于双乙酸钠和脱乙酰甲壳素在大米加工中使用的规定。

不过,在“新标准”征求意见时,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也被写入其中。但是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卫生部在最终的发布稿中,面粉增白剂被从食品添加剂行列撤销。

如有隐患将重新评估

王竹天同时强调,依据《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的要求,如果某种食品添加剂不再具有技术必要性,或者有新的科学证据表明存在安全隐患,卫生部将及时组织重新评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欢迎各方就正确使用和严格监管食品添加剂提出意见和建议。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技术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标准进行修订。

“在程序上,首先要有人对此提出异议,然后经过标准委员会的审定,决定是否撤销。”知情人士介绍说。

焦点答疑

N人民日报

四问“膨大剂”

近日,江苏“西瓜开裂”经媒体报道后,各方对“西瓜开裂”的原因以及膨大剂的使用产生了诸多疑问。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朝贤研究员。

膨大剂

是否准许使用?

【回应】膨大剂属植物生长调节剂,允许使用;合理使用对西瓜品质无不良影响。

“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它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氯吡脲主要用在西瓜等园艺作物上,赤霉酸主要用在柑橘等作物上。

“西瓜开裂”

是何原因?

【回应】“西瓜开裂”有品种、天气原因,也有膨大剂使用时期不当的原因。江苏局部地区出现的“裂瓜”现象仍属个别情况,以前在国内很少出现,目前也未在其他省份发生。

膨大剂

对人体有无危害?

【回应】膨大剂对人体健康无害,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将其列入不需要进行毒性管理清单,其残留不需要制定安全限量标准,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证据表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哪些国家

在使用膨大剂?

【回应】氯吡脲仍在日本和欧美等国使用;赤霉酸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高层部署

保胃战

瞄准五重点

一场食品安全的保“胃”战,正在全国范围内高调拉开帷幕。4月下旬以来,就食品安全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召开会议、举办研讨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获悉,下阶段食品安全工作将围绕高层部署的五大重点内容展开。

.

集中治理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2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要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制,增加重点产品抽查力度和检查批次,尽快解决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等问题。要抓紧研究组建全国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覆盖全国,各部门、各地方互联互通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

筑牢食品安全的企业基础。

4

强化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要从制度上严把市场准入关。要完善保障食品安全的运行和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销地有准入、产品有标志、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

.

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

(《瞭望》新闻周刊)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