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5月25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18版:泉州新闻

  1. 版面导航
2011年5月25日

200方古铜镜 上下2000年
NO.2

馆主秀场

馆主:陈昌明,福建省收藏家协会顾问

藏品:古铜镜 数量:200多方

历经岁月,锈迹斑斑的铜镜已不能照出妆容,可家住鲤城开元街道的陈昌明老伯依然视为珍宝,每天“照”个不停。

他珍藏的这200多方铜镜,上至战国,下至明清,跨度2000年。背面的铭文和图案,照出的是一段段时代变迁、岁月流转,有汉魏风骨、盛唐气象、宋元韵致,也有明清流韵。

陈昌明天天照镜,寻找历史

纹饰隐藏其特定历史时期的信息

200方铜镜 背面纹饰全是历史

铜镜作为古代女子梳妆三件宝(铜镜、银梳、青铜剪)之首,是每天必用之物,也成了古今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61岁的陈昌明家住鲤城开元街道,每天都喜欢对着古铜镜照来照去,有时眉头紧锁,有时眉开眼笑。只是,他照的不是自己,而是历史。

一间20多平方米的书房,被陈昌明取名叫“金光阁”,取义金属有光即可照人。书房里摆放着两个大书架,都是关于历史和收藏的。而高杆台灯下的一张大书桌,铺上一块布,就是他照镜的阵地。

在那张大书桌上,摆满200多方古铜镜,上至战国,下至明清,时间跨度2000年,每一方都有标记,上面写着朝代、大小和序号等。铜镜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38厘米,最小的才4厘米;形状也不一样,有圆形、方形,也有盾形、桃形,带柄的,不带柄的……有些还沾上了绿锈。

“铜镜应该翻过来看背面,就有意思啦。”他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盒子里拿出一方带柄铜镜,先是用正面照,已照不见脸庞,反过来看,却铸有铭文。“这是宋代具柄镜。”陈昌明娓娓道来,南宋流行无纹铜镜,多刻有铭文。那时,为避宋太宗之祖父赵敬的名讳,镜子一律叫做照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那时的镜子重实用,铜质粗劣,含铅量高、质地轻薄,但耐腐蚀能力差,所以铭文常有锈迹。而其余的铜镜,背面大多刻有花草、人物、鱼等纹饰。

出生书香门第

醉心探究历史

陈昌明出生书香门第,小时候家里藏书多,他对历史有些了解。可惜,读到初中时,他因为时局不得不放下书本到农村去,后来又在永春一家煤矿挖了6年煤。那时,陈昌明见矿上不少石头好看,就开始收藏。回城工作后,他开始有心收藏各类东西,铜镜穿越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令他着迷。

20多年前,他在郊区一家废品收购店发现一块锈迹斑斑的铜。废品店老板嫌弃,他却倍加珍爱。擦拭干净后,图案显现,那是一方金代铜镜,名为“多宝镜”,背面刻有吉祥图案,边缘还有条条花纹,既体现了唐宋文化,又有少数民族的特点。

玩物励志

收藏可以学知识

俗话说,玩物丧志。但陈昌明觉得,玩物也可励志。收藏可以丰富知识,也可以增长毅力,再从中体会乐趣。比如铜镜,每一方都凝固着历史,见证兴衰,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人们说唐朝鼎盛,那时的铜镜,在题材内容、造型装饰、工艺技法上均有突破,无不显出精致敦厚、雍容华贵。”陈昌明说,通过铜镜,也可以觑见时代的发展,每一个时代,铜镜都会有不同的特征,研究起来很深、很广,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再比如,陈三五娘的故事中,说陈三为了去五娘家当佣人,故意扮成磨镜子的人将镜子打碎。既然镜子是青铜造的嘛,又何以可以打碎?这些,就是值得去研究学习的东西。

收藏久了,学得越来越多,陈昌明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2007年,他曾在专业杂志《收藏》发表文章。为此,陈昌明鼓励年轻人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搞收藏,多学习琢磨,了解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

征集令

泉州私人藏馆数量多,不少民间收藏家,已有条件开私人博物馆。这些家庭式馆藏各具特色,大多具有主题性,与博物馆的综合性馆藏区分开来,是泉州收藏界的一笔宝贵财富。只可惜的是,这些藏品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果您的家里也收藏着值得一炫的宝物,欢迎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告诉我们,与大家分享。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