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9月22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10版:泉州新闻-专题

  1. 版面导航
2011年9月22日
陋室里锦旗满屋,做了4年“义工头”的林世雄“人累心不累”
聚沙成塔 让城市多一点温暖

泉州义工俱乐部发起人林世雄

草根理念:让这个城市多一点温暖。

草根格言: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凡事要做到细、做到精。

草根行动:一、从2008年起,每年七夕义卖玫瑰,并举办金秋助学慈善晚会,将善款用于助学。

二、去年底,联合漳州、厦门两地的义工发起募捐活动,为瘫痪的阮梅珍募得9万多元的善款,用于手术治疗。

N本报记者 陈丽娟 田米 文/图

核心提示

无意间在网上搜索“公益”二字,泉州小伙林世雄创建了一个公益组织——泉州义工俱乐部。从最初的3个人到现在的1700多人,4年来,这个草根组织的帮扶对象,也从单一的个体资助扩大到孤儿、老人等群体,帮扶范围更广。

如今,泉州义工俱乐部有了新的努力目标——开发具体的帮扶项目,如给孤寡老人们维修水电,到社区、大学开办图片展,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个公益团体。按“黑哥”林世雄的说法,他们人累心不累,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聚沙成塔,让这个城市多一点温暖”。

简陋会所 满墙尽是锦旗

泉州义工俱乐部的会所,设在泉州市区宝洲街一民房屋顶,就在发起人——“黑哥”林世雄家的楼上。

仅十多平方米的会所,条件十分简陋,一张办公桌、一张茶几、两张沙发和几个橱柜,就是全部家当。不过在入门处,便可看到墙壁上满满的都是受助者送来的锦旗,给这个小小的房间增添了许多光彩。

俱乐部的成员们白天大多忙于工作,只有晚上得空闲余,才在这里小聚。义工俱乐部创办于2007年10月,4年来帮助许多人渡过了难关,从一开始的白血病女孩黄思娇,到去年的汤晓东、阮梅珍夫妇(本报曾作报道),这个原先只有3人的草根组织,发展到如今已有1700多人。

俱乐部创办之初,也没有具体的概念,只是建了一个QQ群。没有任何经验的“黑哥”,在网上四处发布消息。不久,两个网友加了进来,三个人就在网上聊聊,熟悉情况。

三个人决定初试茅庐,相约到西湖公园做环保。可那时,他们除了一个义工帽,啥都没有,也没有环保的概念,只是单纯地一起到公园捡果皮、垃圾。

此后不久,这三人约定再次聚会,并戴上他们各自的朋友。就这样,协会从原先的3人增加为10多人。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却异常高兴。

开发新项目

给孤寡老人修水电

不过,一开始事情却并不顺利。2008年七夕夜,义工们为救晋江一患心脏病男孩义卖玫瑰时,却处处碰壁,“大家以为我们是骗子,义卖所得的钱少得可怜”。

转机,出现在2008年9月。安溪参内中学初二学生黄思娇被查出白血病,贫寒的家境让她的治疗举步维艰。听到此消息后,泉州义工俱乐部也没闲着,在文庙组织募集资金、陪护思娇。2009年3月,黄思娇终于筹到资金,赴上海进行骨髓移植。也正是这次募集,让更多人了解到义工俱乐部,成员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人。

随后的几次活动越来越顺,成员们想起俱乐部刚成立时他们曾去过的惠安孤儿院。2009年,他们将目光重新投向孤儿院,帮孤儿院清理垃圾、刷墙壁、刷床等。一次次细微的活动,虽然繁琐,可他们却很开心。就这样,惠安孤儿院也进入了更多公益组织的视野,许多人开始结伴到这里帮扶。

可就在这时,泉州义工俱乐部成员却逐渐淡出这里。“我们一直坚持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黑哥”说,见到惠安孤儿院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就放心了。接下来,他们将开发新项目,希望能给更多人帮助。

如今,他们已选定的新项目是“水电组”。“黑哥”介绍,在此前的走访、宣传中,他们发现,社区内有许多孤寡老人家中水电坏了,一来请人维修不便,二来也怕花钱。如今,他们正在培训义工成员,接下来便是每月回访这些老人,在他们需要时,上门为老人们服务,“先慢慢做吧,简单的、可以做的,就先做,以后再扩展到其他项目”。

义工们的精神,也感染了许多人。来自宁德的余丽美听了朋友的介绍,听说这次泉州义工俱乐部要办慈善晚会,她还特别请假半个月前来帮忙。下一步,义工们还打算到各社区、大学等做些图片展,让更多爱心人士加入这个团体。

□人物专访

“黑哥”林世雄:

人累心不累

林世雄,泉州市区人,今年30岁,人称“黑哥”,每天在高空作业的他,皮肤晒得黑黑的。这个淳朴的小伙,以前每次在电视上看到义工们在福利院干活,让老人们露出慈祥的笑容时,他总想出一份力。后来,他上网搜索泉州的公益组织,却无意中搜到了福建义工俱乐部。和福建义工俱乐部负责人联系上后,该负责人提及,泉州还没有成立分会,建议他可以创办分会,指引更多义工加入。

“就这样,一不小心,我就成创始人了。”“黑哥”说,他没想到“无心插柳”,就创办了泉州义工俱乐部。

这么多年,对于义工俱乐部这个大家庭,他早已离不开。没有休息日,每次举办活动,他就跟老板请假;没有资金,他们四次搬迁会所,从车库、中山路的小巷子里,再到自己家里,再到拆迁后的租房楼上,会所里所有东西要不就是别人送的,要不就是废品站捡来的;没有资金,连义工服他们都是自己做的,纽扣是一个会员的工厂捐赠的。

“人是很累,但心不累。”“黑哥”说,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让这个城市温暖一点点。只是,有时也觉得很委屈。他回忆,有一次他们给一个受助者修理门时,一家具店老板见到,就让他们去帮他搬家具。他们没去,那老板嘴里还念叨:“那还叫什么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