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9月28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XZA16版:漳州新闻-融入厦漳同城化

  1. 版面导航
2011年9月28日

错位分工 用“龙头”舞动“纵深”

厦门企业将生产基地向漳州转移已成趋势,图为将工厂迁往长泰的“高圣电子”生产线

厦漳同城化既是两地长期互动发展的必然选择,也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将以厦门为龙头,以漳州为纵深,建设产业聚集区和城市密聚带,提升港湾一体化水平。

——漳州市委书记陈冬

N本报记者 苏禹成 陈群 杨清竹 见习记者 白志强 文/图

核心提示

在漳州,活跃着这样一群企业,它们“生”于厦门,但受土地、人工成本等资源要素的制约,纷纷将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漳州的身上,将生产基地搬至漳州,由此形成了“总部在厦门、生产在漳州”的格局。

对于这种现象,两地早已达成共识,在今年9月9日召开的厦漳同城化产业对接恳谈会上,两地主政者均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厦漳产业对接,实现错位发展。因为官方的关注,这场始于民间自发的产业对接,逐步提高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并进而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厦漳产业同城化对接的“好戏”,才刚刚登场,其将给漳州带来的变化,值得期待。

错位发展格局日益显现

早上7点钟,厦门海沧,龙岩人江永光起床洗漱;7点30分,他边吃早餐,边在路边等候驶往漳州台商投资区的大巴;7点50分,抵达位于公司打卡上班;下午6点,他在公司大门口再次坐上大巴返回厦门海沧。这是江永光一天的“双城记”。

江永光是漳州蒙发利实业有限公司人事部的一名普通员工,去年,因为加盟蒙发利的缘故,江永光不得不天天往返于厦门与漳州之间。虽然居住地点和上班地点分处两个不同的城市,但在江永光看来,去漳州上班其实甚至比去岛内上班还更方便,“去岛内至少需要1个小时。”

在蒙发利公司,像江永光一样每天穿梭于厦漳之间的员工就接近百名,滚滚人流的背后,正是厦漳产业融合所产生的强大推动力。江永光所供职的蒙利发公司是较早来到漳州台商投资区投资的厦门企业之一,其母公司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按摩器,9月份刚刚登陆中小板,成为中国“按摩器第一股”。

漳州蒙发利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五令告诉记者,因为企业发展的需要,2005年,蒙发利开始考虑扩张,而厦门岛内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其扩张的方向不得不转向岛外。“当时考虑的扩张地点是同安跟漳州,但翔安海底隧道还没通,交通比较不便,而漳州在角美创办了一个龙池开发区,权衡之下,还是决定选择漳州作为扩张之地。”漳州工厂投入使用后,蒙发利形成了“厦门总部+漳州工厂”的布局,目前,漳州生产基地贡献了整个集团一半的产值。

蒙发利只是厦漳两地产业对接的一个典型个案,漳州已经成为厦门企业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台商投资区、龙海、长泰、南靖、云霄等地,都出现了大量厦门企业的身影。

随着大量厦门企业的到来,厦漳两地在产业链条上分工错位发展的格局也进一步明朗化。在9月9日召开的厦漳同城化产业对接恳谈会上,厦门市市长刘可清表示,厦门已经有很多企业把工厂办在漳州,而且成本得到大大的节省,效益得到极大的提高。今后,“有意愿到厦门和漳州投资发展的企业,可以先在厦门设立一个公司,然后再把生产放到漳州,充分利用两地的优势,做强做大。”

助推漳州迈入中期工业化

对于漳州而言,与厦门的产业对接,无疑有着天然的优势。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区域经济学博士方志坚认为,厦门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正在打造光电产业、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集群。随着城市架构的拉大,这些优势产业集群已经逐步向外围郊区转移与扩张。

此时,漳州不仅毗邻厦门,而且地大物博,气候、地理环境都十分优越,有丰富的深水岸线、充沛的淡水资源和广阔的陆域腹地,而且正进入经济起飞的发展阶段,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重要关口,这使得漳州得以成为厦门产业转移的首选基地。

与此同时,方志坚认为,厦门和漳州市已把厦漳同城化列入两市的“十二五规划”。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厦门启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漳州加快龙海角美和南太武滨海新区建设。交通设施一体化,使两市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加快了市场一体化进程,将逐步由传统的山水相伴、乡村相邻发展模式向交通相接、城镇相连发展模式转变。这种市场相连、设施共享的状况,为厦漳产业错位发展,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与厦门实现错位发展的产业对接,亦是漳州从初期工业化迈向中期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在昨日召开的中共漳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漳州市市委书记陈冬表示,漳州的工业水平正由初期向中期迈进。

在如何向中期工业化迈进的问题上,厦漳产业对接将承担着重要角色。在9月9日的恳谈会上,陈冬表示,漳州将重点培育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按照差异化的发展要求,加强与厦门产业对接,延伸产业链,推动形成若干个跨区域大型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漳州产业配套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在漳投资企业的竞争力。

专家观点

【人物名片】方志坚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区域经济学博士

合理分工,合理布局

共同打造产业集群

产业对接发展的重点是,加快发展厦门、漳州中心城区的高端服务业、加快建立互动的科教创新服务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协同发展;依托厦门、漳州的产业园区和台商投资区,厦漳交通通道沿线的工业区共同构建产业经济发展平台,实施产业错位发展和上下游配套发展策略,两市合理分工,协调布局,共同打造产业集群。

厦漳两市通过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错位发展,设施个共享受和市场共建等措施,打破中心城市行政区界限,谋求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以此迎接以服务业为主的全球化第二次浪潮的挑战。一方面,借助厦门正在加快形成闽南金三角的经济、交通、信息、科教和文化中心,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的优势,在产业布局上,将企业的研发中心设在厦门;而借助漳州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腹地的优势,将主要生产基地设在漳州。同时,搞好区域规划,长泰、龙海可以先试先行;尽快成立同城化领导小组,可由省牵头,成员则由各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组成。如此可从全局出发协调政策。

此外,在闽南城市一体化进程中,可以考虑将龙岩一起并入,龙岩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如此,可以加深区域腹地,积极打造一个大的“新区”,建成继浦东、重庆、滨海、舟山之后的全国第五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争取更多国家政策的支持。

而目前厦漳同城化也面临一些制约和挑战,根深蒂固的行政区划管制及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和社会的束缚;两城间经济水平的差距阻碍了两市的同城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阻碍重重。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