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受宏观调控、资金链断裂等影响,今年1~9月浙江共发生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为近年同比最高,其中不乏员工数千人的企业。记者前天获取的浙江官方关于企业主逃逸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这些企业共拖欠14644名员工7593万元薪酬,欠薪人数和欠薪数额均为历史之最。“报告”认为,随着元旦、春节传统欠薪高发期的临近,今后3个月欠薪逃匿案件还将持续高发。
老板跑路 今年要来得早一些
跟往年临近年末才有企业老板跑路不同,今年浙江自4月起就有老板跑路,之后逐月增加,至8~9月达到顶峰。
“9月21日温州1天跑了8家企业的老板,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与去年同比增长41.6%。”浙江主管部门人士介绍,浙江跑路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不乏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报告”显示,往年七八成的老板跑路多发生于外地人租赁经营的加工厂或小作坊,员工仅数十人,其中建筑包工头占了很大份额,可今年却没有一起;即便是发生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浙江因老板跑路而欠薪的员工数量也只5000~6000人,可今年1~9月便达14644人,与去年同比上涨197.9%。7593万元的欠薪总额与去年同比上涨361.9%,其中欠薪数额最多的为温州瑞安恒茂鞋业,共欠上千名员工薪酬600万元。
事前无征兆
均为资金链问题
9月,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员工外出旅游。2天后员工返回,发现老板和设备都“蒸发”了,事先没有一点征兆。“报告”认为,近期发生的老板跑路事件,多数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表面正常情况下发生的,事发前没有明显征兆。其诱因基本相近,主要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信贷紧缩、民间借贷、经营不善、盲目担保引发资金链断裂,如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首先收缩中小企业贷款,转而寻求民间借贷,但高额的利息使得企业不堪重负,直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另外,原材料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加大了企业生存压力。
6月下旬至7月上旬,阿里巴巴集团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走访浙江宁波、温州、台州、金华、嘉兴、湖州和绍兴7个城市的94家小企业、4家专业市场和12家当地银行,调研结果形成《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认为长期以来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小企业并不是传统银行的主要客户,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份额达50%。
政府施救前
先搞清融资难原因
老板跑路并不仅发生在频频见诸报端的温州,“报告”统计,除温州以84起居首外,嘉兴、金华、台州分别以49起、30起、29起紧列其后。
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所长陈诗达表示,温州民间资金雄厚,长期在体制外流动,通俗地说就是高利贷盛行。在宏观调控下,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取贷款,只能转而去借高利贷,令企业不堪重负。另外,温州当地人有四处闯荡、投资的传统,跑路的企业主其主业大多没问题,而老板将自有资金,或者通过主业申请到的贷款投资到了房地产、矿产等大宗商品当中,后者恰恰是当下的调控重点,令其受损严重。
他认为,政府施救之前,必须先搞清楚企业资金困难的原因,只有主体产业遇到资金困难的企业才值得救援。政府的重点是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纠正市场弊端,而非直接干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