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年8月31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17版:希望工程·圆梦行动

  1. 版面导航
2012年8月31日

59万善款助75名学子圆梦

N本报记者 韩影

见习记者 张凯航

本报讯 爱的涓涓细流,逐渐汇成温情的汪洋大海,助学子扬帆启航——昨日,本报2012年的爱心助学活动,落下帷幕。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数百热心人士来电,慷慨解囊。截至昨日,已到位的爱心款总计588955元(其中,各种社会爱心捐款425955元,利群阳光100000元,“希望工程·圆梦行动”63000元),已帮助见报的82名寒门学子中的75人,铺就通向大学之路。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本报助学直通车加班加点,一一探访寒门学子。这些学子们中,有的因为生活窘困,甚至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未碰过电脑,在计算机考试时差点急哭了;有的因为家人不幸病逝,小小年纪便已承受了刻骨铭心的悲痛。

但在困境中,学子们用执著和坚强,叩响了大学之门。这,不仅深深打动着本报助学组,也打动了报纸前的热心人士们。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些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的热心人士们。正是你们的爱心,一点一点地积累,照亮了寒门学子的求学路。

还记得,晋江的林先生,有感于1号学子苏帆的孝悌之心,第一个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要捐助苏帆大学4年的学费。惠安的陈先生,经营一家简单的眼镜店,收入并不乐观,但见不少学子眼镜已经破旧,还是打进热线保证,“若这些寒门学子有需要,到我店里配镜,一律免费”。

当然,还有那些不愿留名的“一先生”、“一女士”,虽然,您不肯透露确切的身份,但在这里,我们和寒门学子一样,心存感激。

谢谢您!

——【爱心特写】——

书画义卖 首笔助学款昨送出

这几天,泉州慕西寺的僧人们,忙坏了。

眼看新学期就要到了,可仍有不少寒门学子,因凑不齐学费,他们看着着急,便张罗着,在泉州市工人文化宫二楼泓翰美术馆,办了场“美德慧光”金秋助学书画义卖助学活动。义卖活动共会集来自80余位书画家的130多幅作品,并将持续到9月5日(详见本报昨日A21版报道)。之后,主办方打算将义卖款项,全部捐助给今年高考的寒门学子。

昨日,书画义卖组委会人员,亲自走了趟安溪县城,将义卖首笔善款6000元,交到了36号寒门学子余小兰的手中。小兰的父亲,是名普通矿工,靠着一身力气,拉板车供出一家3名大学生。

今年,小兰顺利考入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但9月2日前,小兰就需将6000元的学费,汇入学校指定账户中,这让一家人都急坏了。

“感谢你们,我一定努力读书,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不辜负好心人的期望。”昨日,当泉州慕西寺相关负责人,将6000元善款交到小兰手中时,她显得格外激动。这次义卖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若小兰在大学期间,经济上遇到困难,慕西寺将继续给予帮助。

乡贤伸援手

圆学子大学梦

南安市官桥镇东头村,81号寒门学子陈海勇的故事见报后,引起广泛关注。东头村四位陈姓乡贤——陈祖球、陈琪中、陈志阳、陈宗岩,立马从外地打来电话,表示要共同出资,捐助陈海勇1万元。

两年前,陈海勇的父亲因病不幸去世。之后,在瓷砖厂打工的母亲,一天搬砖12个小时以上,供出了海勇这名考上武汉大学的学生。

前日中午,东头村村主任陈志宏、关工委副主任陈泽钜来到陈海勇家中,转交了乡贤们的爱心款。这4位乡贤表示,今后的4年里,还会继续对陈海勇提供资助。

记者了解到,在海勇见报之前的8月25日,南安官桥商会副会长、嘉华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头村乡贤陈伟钢,还捐助8000元助学金,帮助海勇。

来泉州出差两天

他也不忘助学

深圳的杨先生,到泉州出差两天期间,阅读本报时,看到了双胞胎姐妹李阿玲、李阿婷的求学故事,就想着要帮她们一把。于是,他便拨打了海都热线通968111,希望认捐姐妹俩四年学费。得知双胞胎中的李阿婷被好心人徐先生一对一认捐后,杨先生就一对一认捐了李阿玲。

从1999年开始,杨先生就开始了助学活动,如今已帮助5名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这些学子中,有的已经毕业工作。杨先生说,让他欣慰的是,这些受助学子,都有颗感恩的心,“逢年过节,都能收到祝福”。

——【学子回访】——

父亲叮嘱女儿: 一定要知恩图报

行李、衣服、鞋子、几本喜欢的书……前日,3号学子苏碧如将这些生活用品,整整齐齐地装进了行李箱。再过一阵子,她就要背起行囊,到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报道了。

碧如的父亲老苏,是名泥水工,母亲在纺织厂做临时工人,收入不稳定。因高烧延误治疗留下后遗症,弟弟16岁了生活尚不能自理。为维持生计,老苏吃了不少苦。女儿考入名校后,高额的学杂费,又让一家人犯了难。

本报报道碧如的故事后,爱心捐款如雪片般飞来:有的要一对一认捐,替她缴纳大学4年的学杂费;有的要一次性汇款,替她解燃眉之急。

如今,在得到爱心人士的资助之后,与两个月前为学费发愁时的窘迫相比,碧如已显得轻松许多。而她的父亲老苏,在心里高兴的同时,也不忘嘱咐女儿,“一定要知恩图报,将来学业有成,也要献些爱心,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父亲的教诲,碧如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为让孩子更独立

父亲谢绝厝边认捐

“我想谢绝陈先生的捐助,也请你们把其他的捐助机会,让给另外更困难的那些学子,我们有一个捐助就够了。”昨日,5号学子陈英凯的父亲陈锡钦拨打了记者的电话说,因为已经收到了“利群阳光”的5000元资助,陈锡钦表示,自己“已经很满足”。

昨日早上,曾有意认捐英凯四年学费的爱心人士陈先生,给即将开学的英凯,寄来了一个行李箱及一些日常用品,让陈锡钦很是过意不去,“要给英凯凑学费,确实有点难度。但是现在学费有着落了,他的生活费,我累一点,还是可以负担的。这些捐助对我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但是对其他学子来说,可能就是影响一辈子的事”。

“说实话,谁不喜欢钱,但是困难只是一时。四年一晃就过了,孩子毕业后,我们的生活也会慢慢好起来的。”陈锡钦说,他准备让英凯上大学以后勤工俭学,更早地学会独立自主。

对于爱心人士陈先生所赠的物品,陈锡钦明确表示会尽快退还。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