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年8月31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XZA07版:漳州新闻-专题

  1. 版面导航
2012年8月31日

苏施根:一位老兵的远征轶事

1930年,苏施根(后排右一)在广西与战友的合影
时隔70周年,苏施根对当年的战事仍记忆犹新

N本报记者

曾炳光 白志强 文/图

本报讯 老伴过世后,几个孩子都劝说苏施根搬过去跟自己住,但93岁的他不干,喜欢独守在芗城区新城花园的房子。孩子们也只好顺着他,轮流回家照顾。

坐在轮椅上的苏施根没有什么爱好,就爱看电视,看战争片,一个人静静地守在电视机前,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偶尔家里会来几个学生志愿者,老人乐意跟他们讲讲自己当年的故事。

三年前,从北京来了一个姓赖的小伙子,这么多年,老人是第一次跟一个访客聊了3个多小时。那天,老人向这个年轻人讲了很多,还时笑,时哭。

也就是这次,66岁的大女儿苏丽珍,第一次听到父亲说起“印度”、“中国远征军”,她这才知道,父亲曾是一名中国远征军。

也就是那天,她才知道父亲进过野人山,还打过密支那,参加过芒友会师。“怪不得父亲那么喜欢看战争片,而在这个访客没有到来之前,他很少跟自己的子女提及那段历史”。

九三抗战胜利,历史未被遗忘。一次空前的远征,无数次鲜为人知的浴血奋战。本报特推远征军70周年特别报道,带您聆听耄耋老人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战事。您心中,是否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仰?

1938年——1943年

历史

关键词

中国驻印军

它是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进入缅甸作战失利后,在进入印度的新22师和新38师的基础上成立的,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作战部队,为反攻缅北、协同中国远征军打通中印公路、歼灭日军第18师团立下了赫赫战功。

进入野人山前训练森林作战

1938年,我进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学校广西怀远17期学习,也就是黄埔军校,学的是通讯科。

3年后,学成毕业,被分配在国民党军队通信兵第二团,当教导大队任排副,当年12月,刚好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应英国人的要求,我方派出了精锐部队第5军、第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而我是在1942年8月,才随部队奉命开赴印度的。

我们从昆明乘飞机,然后到达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丁斯加机场,再乘火车到恒河转乘轮船,六七天后,才到达兰姆伽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在那里,我们主要学习武器装备的使用和各兵科技术培训,我在兰姆伽训练基地接受的是通讯技术培训。

1943年春,我们进入靠近缅甸的印度阿萨密邦的利度。在那里,我们继续整训,包括学习森林作战、强渡河流、识别森林里可食的野果。这一年,新38师与新22师合编为新一军。

1943年~1944年

历史

关键词

中印公路

即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公路于1945年初通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合作修建的、自印度利多至中国昆明的国际军用战略公路,打破了日军对中国抗日战场的陆上国际封锁。

抗击日军侵扰 护航修筑中印公路

1943年,当时中国驻印军先头部队已进入野人山地区最高峰塔家铺。

野人山地区位于缅甸最北方,是密支那以北一片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再北是喜马拉雅山。据说原来曾有野人出没,因此,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为“野人山”。

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人猿泰山”。

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贯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指挥部派出中国驻印军工兵第十团、美军机械化工兵团,以及印度、尼泊尔劳工7000多人,从利多向南修筑中印公路及铺设输油管道。这条路必须穿越野人山、那加山脉,进入缅北丛林,经马科、拉昆到缅北重镇密支那。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抗击日军侵扰,保证中印公路修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当时我在通讯营,主要负责通讯工作,经常要去查线,只要电话线一断,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都要去野外查线,背着一台电话机,一般是4个人成一班组。

1943年10月~1945年3月

野人山雨季

历史

关键词

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间,是野人山的雨季,雨季不仅使森林里的蚊蚋(ruì,通常指蚊子,食人血的蚊子叫蚋,食植物汁的蚊子叫蚊)和蚂蟥异常活跃,而且使得各种森林疾病迅猛传播。

床下散兵坑敌人来袭翻下床就可作战

1943年雨季来临,中国驻印军全部进入野人山。

那里都是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到处是几个人抱不住的参天大树。落叶一踩下去,脚就陷进去了,虽然双腿都绑了绑腿,但是山蚂蟥很多,还是会钻进去吸血,感觉痒痒的,手一拍下去,肯定是吸饱了血的山蚂蟥。

野人山不但蚂蟥多,蚊子也很多,一被叮咬,马上发作恶性疟疾,所以每人都有发放蚊帐,有防蚊油,每日要服两粒亚特平药片。而为了防止野兽袭击,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把缅刀,每晚宿营,都是自砍自搭草棚和床铺。

在森林中作战,战线不分前后,分不清东南西北,要随时提防从侧面、后面出现的敌人。因此,我们都在床前挖一个散兵坑,一碰到敌人来,翻下床就可以战斗。我们都不敢起来,怕万一站起来,被当成所有人的靶子。就这样趴在散兵坑里等待天亮,敌人也撤退了。

敌人来摸哨,我们也反袭击,常常迂回到敌人背后,一举歼灭之。就这样,我们端掉了敌人的很多据点,但是日寇仍然会不时来突袭我们或晚上来摸哨,我们都要保持高度的戒备状态。但是我们不怕被包围,因为我们的补给靠空投,制空权在盟军手中,我们能够从空中源源不断地得到人员、武器、弹药和食品的补充。而日寇的补给靠大象运输,一旦被包围,补给就中断,就被全歼。

1943年10月至1944年3月5日,我参加了在胡康河谷、孟拱河谷的战斗,摧毁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继而攻占密支那。我们在野人山、孟拱河谷和日寇周旋了一年之久。当我们打出河谷,进入缅北时,已是1944年年底了。1945年3月8日,中国驻印军攻克腊戍,击伤击毙日军3500多人,部队奉命将防务交给盟军,从密支那南坎集结空运回国。

口述人物

姓名:苏施根

年龄:93岁

主要经历:1942年8月奉命赴印度,编入新38师通讯营,进过野人山,参加奇袭密支那,芒友会师。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