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黄谨
张帆 摄影报道
一只“大黄蜂”附在一只青虫上面,没一会儿,衔着青虫飞走了。前天下午4时50分,我们有幸在洛江马甲梅岭村一户农家的后花园内捕捉到这一幕。
当时眼尖的女主人瞧见繁花中这一景,忙拉着我们过去看。“大黄蜂”的腹部前端呈杆状,下端鼓鼓的,呈黄色,它正“抱”着一只大青虫,起初青虫还能动弹几下,扭着身体,可当“大黄蜂”的针螫扎进它柔软的身体时,它便不动了。接着,“大黄蜂”抱起青虫向镜头冲了过来,随后远远地飞走了。整个过程还不到1分钟。
话说,这就是两千多年前《诗经·小雅·小宛》曾记录关于“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故事。螟蛉指螟蛾的绿色幼虫,而蜾蠃(guǒ luǒ)则指细腰蜂,就是花园中的“大黄蜂”。古人以为,细腰蜂不会产子,便把螟蛉捕捉回窝当作自己的儿女喂养。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细腰蜂并非大善家,而是一个残酷的杀手。
泉州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钟站长说,细腰蜂在泉州很常见,种类有很多。它是一种寄生蜂,腹部末端有带毒的螯针和产卵器,繁殖后代时,先用螯针把螟蛉幼虫刺晕,再把产卵器刺入螟蛉体内产卵,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就以螟蛉为食,而后化蛹长成蜾蠃。
“像这个季节,天气比较暖和,蜂卵大概1星期就能孵化出来,不同种类的卵期长短不同。”钟站长说,细腰蜂还能防治害虫,而且一般不会主动袭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