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一定知道“华新社区”,但若告诉你,“华新”是由“华侨新村”的简称而来,你定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那里啊!”在泉州,无论老少,谁不知道华侨新村呢!
不过,当一个地方太出名了,有名得老少皆知时,你想花些笔墨去介绍它,却常常会有种不知从何入手的无措感。直到——
走在爱国路上,看到绿意盎然的龙眼枝叶间,古朴却又颇具混搭风格的闽南红砖墙映入眼帘,所有疑问瞬间烟消云散。
树阴下,厝边阿姨怀抱孙儿漫步,两条小狗一左一右蹦跶着紧紧跟随;几步开外,老别墅门前,摄影师正给一对穿着时尚服装的情侣拍婚纱照……这里是慵懒、舒适的,慢节奏,十分惬意;这里也是新潮、时尚的,有着年轻人喜欢的小清新,旧与新,融合得如此完美。
看不厌的老别墅
来到华新社区,不好好欣赏一下这些独具韵味的老别墅,就太遗憾了。
“1955年,始建华侨新村,历经数年建成5排48幢花园别墅建筑群。”当年,这些别墅被写入泉州《1949~1985年大事记》里,为了安置回国的归侨和侨眷。一晃,五六十年过去了。
从北门街走进华侨新村,仿佛从闹市一下子闯进一个宁静的所在。48幢老别墅,分别以几排几号来标记,当初可能无意的这个小创意,如今却成了这里的一种特色。
脚下,石板路整齐地绵延出去;路旁,高大的龙眼树挡去骄阳,调皮的枝叶从在围墙内探头探脑。繁茂的枝叶,吸引各种鸟儿安家,不论晨晚,都为厝边们啼唱着动听的歌。诗言“鸟鸣山更幽”,也许为着这缘故,走进华侨新村,心也觉得幽静了些许。
幽静地儿的生活味
很多别墅都关着门,我们只能透过铁栅栏和镂空的砖墙,好奇地探看。几十幢老别墅,风格中西合璧,既有闽南传统的厝,也有西洋风格的楼,泉州特色的闽南红占了多数。但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家家户户都有个大大的庭院,花花草草,恣意徜徉。
“在这里住了50多年咯,我们老了,这里的生活却每天都在变化!”77岁的黄添生老伯,家住华侨新村4排。敲开黄老伯家门时,他正在打理花草,两条小狗跟着他进进出出地跑,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好不羡慕。黄老伯说,岁数大了,越来越少出门,可周围的变化还是能明显感觉到。北门街改造后,这里越来越热闹了,他家旁边先后开起两家咖啡馆,“听说还有什么家庭旅馆呢,说明大伙儿喜欢这里”。
“小清新”的咖啡馆
让人不舍得错过的,还有这里的咖啡馆。就连住在这里的老厝边,也说不上来,自己家旁边的老房子里,何时多了这些咖啡馆,还吸引了那么多年轻人。
或质朴或清新的招牌,爬满外墙的藤蔓,小花园一样的庭院……再配上大大的白色阳伞,曼妙的音乐,让人坐着坐着,就忘了时光的流逝。老别墅里的咖啡馆,得天独厚,也许最大的诱惑不是咖啡,而是那份让人静下来享受慢生活的幽静情调。
“这里的小清新,好像就是天然的。”在咖啡馆外,遇到一位80后女孩。对她来说,漫步华侨新村,涌入脑中的,更多的是儿时的美好回忆:那时,放了学,和伙伴们绕到华侨新村,期待着路过时能捡到熟落了的龙眼、杨桃或者芒果,期待着看一眼老别墅里的景致。“很多女孩子想讲悄悄话,也会来这里,因为特别幽静。”
紧挨着华侨新村,原有的老厂房已改造成六井孔创意文化产业园。这个幽静的老城区,开始闪耀着让人着迷的新潮魅力。
社区日记
慢生活 欢笑多
10月22日 星期一 晴
走过很多社区,华新的味道独一无二,清新,宁静,悠闲,美好!
爱极了这里整排整排的龙眼树,郁郁葱葱,挡住太阳的热情,却放过斑驳的光影。走在这样的树阴下,让人感觉,步子不放慢,简直就是一种罪过。夹杂在龙眼树之间的,是杨桃树——这会儿正是杨桃成熟的时节,树上结了满满的:有青色的小果实,也有熟得黄澄澄的,叫人直咽口水……正想着,“啪”的一声,一枚黄色的杨桃掉在了前方。捡起后看到,果实上已有鸟儿啄食的缺口,难道是好客的小鸟看穿了我这馋猫的心声,好意相送吗?
这里的每个角落,都透着慵懒。从黄老伯家里出来时,他和老伴一直送我们走到门口,两条小狗也缠绕在脚边;第一次见面的王景然老师,就大方地给我们看他制作的木偶头,还热情地讲解……
狭窄的居委会办公室,不时迎来来办事的厝边,大家和工作人员有说有笑,不慌不忙。慢生活,也许会有更多的欢笑吧。听黄书记说,社区的老人不少,很多工作都得围绕着服务老人来开展。这不,重阳节到了,社区和老人会可都忙着给老人们准备小奖品,设计抽奖环节,要让老人们过得更开怀呢。
N厝边记者 李秋云 谢明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