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4年前,宋大姐救下一只小狗,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解救被抓的小猫小狗,为它们治病、给它们照料,在工地、桥下、小区内设立多个喂养点,每天定时送去鸭肝、牛奶……
到现在,她先后喂养过的流浪猫狗,早已数不清有多少。
粗略算笔账,为了这些小家伙,她每月得花2000多块;记者几次与她通话预约采访,她不是在买猫狗食,就是在开车去喂食的路上,“再等会儿,我很忙很忙”。
小区物业有了意见,她默默收拾猫粪狗粪、给它们打预防针,让别人无话可说。爱人劝她,她不管,“这样我快乐!”
她说,报道时只写自己姓宋,不要报出哪个小区,不要写明猫狗窝在哪里,因为她害怕,会有狗贩子按图索骥……
时间账:宋大姐的一天 围着它们打转
上周日10点半 起床,顾不上吃早饭,将前晚剩下的猫狗饭盛上一大锅,下楼喂食。狗食是猪肺管、鸭猪肝拌干饭;猫咪吃的也很丰盛,鸭猪肝、鱼拌干饭。每逢周一、周三、周五,还给它们送来牛奶,增加营养。
11点多 喂完第一顿,去附近市场,拿回早就交代好的猫狗食。“市场里,5家卖猪肺管的摊位全被她垄断了,每天有多少就收购多少”,儿子小陈调侃她。一间卤味店里,每天提供15元的猪肝、鸭肝,“老板被她感动了,把鸭屁股都免费送给她”。
12点多 去幼儿园工作
下午四五点 回小区,遛狗,顺便拿上十几个塑料袋,巡视小区一圈,清理猫狗粪便,“得一个半小时。我很怕住户看到投诉,一投诉我这些猫狗就没地去了”。
6点多 急着赶回幼儿园工作,猫狗的食物,便委托楼下一位阿姨雯雯来煮。大米、鱼等,都已提前送来,每晚煮一大桶。
8点半 结束工作,从幼儿园厨房将早就煮好的猫狗食,一袋袋装好,带上。然后,宋大姐开始开车绕城:桥下、某学校门口工地、八中附近、腾飞路……一发现哪里聚集流浪的猫狗,宋大姐便“开设”喂养点。现在,市区内已有四五处,她每日必去。
近11点 结束绕城回家,到了“消夜”时间——小区内的猫狗们,一天三顿。周六晚,宋大姐巡视小区时见到了诱猫器,生气地将其破坏。可回到家她还是不放心,索性拿家里的地瓜一块块往楼下扔,好把猫狗吓跑,避免它们靠近陷阱。就这样,折腾到凌晨2点,她才睡下。
经济账:“小门客”花销 每月少说两千多
47岁的宋大姐,儿子在上大学,爱人陈先生是公务员,她自己开一间幼儿园,再做点生意,家里经济状况不错。
究竟喂养了多少只?宋大姐也说不清,“一个原则,看到了就养”。光是她住的小区里,就有四五个喂养点,分布在旧停车场、草丛边、树下……小家伙们还常常带来附近流浪的“同伴”,每天数量不定,“现在有二十几只猫,五六条狗”。这还不包括每晚“巡城”照料的猫狗呢。
顾不过来的猫狗,若是拜托别人照料,食物还是宋大姐买单。遇到猫狗生病,她又要花一笔钱。
市区上厝村的黄阿姨家,曾寄养宋大姐带去的两只母狗。她算了一笔账:两只母狗两年生了31只小狗,被送养前,宋大姐都会定时买来牛奶,并在一家卤料店订好每日的鸭肝,每月一袋大米也需300多元。2个月前,一只狗突然生病,黄阿姨和宋大姐连夜将狗送往医院,一晚上的医药费就花了500多元……这样算来,宋大姐每月花在猫狗身上的钱,少说也有两三千元了。
感情账:小猫小狗的事 她从不将就
宋大姐敢爱敢恨,尤其是在这群小生命的事情上。每次需要拜托人家帮忙照看它们时,她都要观察考验,挑有爱心有精力的人家。
曾有人向她要了只猫去养,后来猫却被锁在店门口,成了皮包骨。“猫不能吃太饱,才能抓老鼠”。店主人的话惹火了宋大姐,她把猫抱了回来。
她在儿子学校内的工地里,每天喂养一只母狗。可前不久,狗竟被学校保安打死。宋大姐大怒,找来了保安的电话,发了一条长长的“控诉”短信。为此,她还哭了一星期,儿子小陈也跟着哭了好几次。
过去:和它们的故事 不得不说
四年前的一天,宋大姐在幼儿园附近看到一只小狗,它瘦骨嶙峋,身上长满了虱子,而且很没精神,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看一眼,心里都有些酸楚”,宋大姐从幼儿园拿来排骨喂它。没想到,小狗竟一路跟上了她。
见它身上实在太脏,宋大姐来到附近的宠物店,想给它洗个澡。谁料,店员见“黑白”太脏,不愿意洗。“本来是20块,后来给了100元才同意的”。随后,宋大姐又带它看病。可小狗实在病得不轻,可能要花很多医药费,兽医劝她将狗安乐死。可宋大姐说什么都不同意,“花心思照料它了,有感情的,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打了三天点滴,各种费用花了1300多元,总算救活了小狗。
放下了心,宋大姐打算在幼儿园旁,每天给这只小狗喂食。谁料,它似乎认准了她,跟着她的车,3天都来到小区,直到被小区保安看到。
宋大姐被感动了:小狗有灵性,懂得感恩。就这样,这条叫“黑白”的小狗被她抱回家里,养了下来。这也是得到她照料的第一个幸运儿。
从此,她一发不可收。那些和猫狗的故事,宋大姐说起来就停不下:
“小熊”是只小狼狗,会跑到幼儿园,一间间教室地找她。生了病没来得及去医院就已死去,还趴在幼儿园门口等着自己;
一个台风天,路上的水漫过了半辆车。宋大姐却在整个漳州市转了7天,只为寻一只狗。结果,狗没找回,倒是从几个窝里救出了二十几只猫;
成了远近闻名的“猫狗专业户”后,宋大姐的幼儿园门口、家门口,还不时出现不速之客:装着十几只刚出生猫崽的箱子,不知被谁送来的几只小狗……
将来:她想到乡下去 专门照顾它们
“门客”越来越多,丈夫老陈有了怨言,“你顾得了吗,家务都不做了”。可嘴上这么说,如果宋大姐没空,喂食就是他的事,“还是希望她注意身体,别一脑门全扑在这事上”。儿子小陈倒很支持妈妈,路上遇到猫狗还会主动告诉她。
花费上暂时没有困难,又有了家人的支持,可宋大姐还是犯难了,“不管怎样,这样分散喂养终归不好,在小区里也不是个久留之地”。
她告诉记者,打算再过几年,把幼儿园的事宜交给妹妹打理,自己呢,去乡下找个地方,专门照料这些小家伙。
□记者手记
小猫小狗也需要一个家
采访前,心中存着很多疑问。花销这么大,她受得了吗?家人有没有反对?小区的邻居难道没有怨言?
当然,宋大姐花了很大心思给猫儿狗儿打预防针、打扫它们的粪便,让小区的物业没得话说,大部分住户更是连这回事都不知道;如此热情,家人自然更会被感染。
但接触多了,想明白了:这个社会,比想象中的宽容。猫狗有灵性、懂感情,爱心面前,很多人选择支持。
也有人质疑:精力毕竟有限,这样的喂养根本没法解决问题,有意义吗?
其实,市区有位柯大爷,和宋大姐做着类似的事。他每天喂养小区里的流浪猫,女儿则照看狗。他说,一开始,只是见它们没吃的,很可怜。谁知后来越来越多,现在它们每天都守着时间,像是归家。
“其实猫狗也有归属感啊”,柯大爷的话,也许是个不错的答案。
N见习记者 刘志向 本报记者 郑娟娟 戴江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