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叶碧玉 吴月芳 吕波 文/图
本报讯 晚上8点多,人声扰攘的福医大附属第二医院慢慢安静了下来。邹磊再次查看了一遍输液瓶,确定还有三分之一的药水,帮父亲掖了掖被子,打开病房通往阳台的门,靠墙蹲了下来。
对面楼里的灯光亮了,邹磊头顶着墙看得出神。他想起小时候他们家也曾有过这样的光亮,他和妹妹常在灯下为腰酸背痛的父亲踩背;那时父亲总说,“我辛苦一点没关系,你们只要好好读书就行,别像我一样没文化”。
可自从父亲开上出租车,一家人却很少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即便是过年,父亲也总说那时生意好,不能浪费时间。直到6月27日那天,父亲突发脑溢血,他们以最没想到的方式每天聚在一起……
呼唤
“爸爸,爸爸有没有听到,听到就眨下眼”,“爸爸要坚持住”,每天邹磊兄妹俩都要这样在父亲耳边呼唤
“医生说,每天要叫爸爸几次,看能不能‘唤醒’他。”说话间,邹磊拿出手机看一下时间,赶紧招呼妹妹拿起挂在窗户钩子上的口罩,戴上后凑到父亲耳边,用老家话不停跟父亲说着什么。
“爸爸,爸爸有没有听到,听到就眨下眼”,“爸爸要坚持住”……叫着叫着,妹妹邹婷的眼泪就下来了。邹磊眼眶也红了,他推了推妹妹叫她小心,不要让泪水滴到爸爸的伤口。母亲邓二英说,每次都是这样,叫完爸爸,他们兄妹俩都要哭一场。说完,母亲也跟着流泪。
妹妹邹婷在泉州九中读书,即将上高二。放假的这些天,她都跟妈妈在医院里陪爸爸。白天看着爸爸输液,晚上跟妈妈挤在一张折叠椅上休息。有时候,她一个晚上都不睡觉,隔会儿就起身看看爸爸,摸摸他的体温。
“叫她回去睡觉,她说回去了也睡不着,还不如在医院里呆着。”邓二英说,前段时间,女儿托同学的妈妈想找份暑假工赚点补贴,但又怕万一爸爸醒过来转到普通病房,需要她帮忙照顾,只好推掉了。
无奈
母亲辞了职,一家人守着昏迷的父亲;面对高额的医疗费和仍在读高中的兄妹俩,不知如何是好?
在泉州市区平水庙某单位宿舍里,邹家四口租住了二层的两间房。每个房间月租400元,加上水电费,每月支出要千元。现在,母亲也辞了职;为了节约开支,母亲刚刚退租了夫妻俩原来住的那间房。
记者探访了邹家的住所。二层共有五间房,一字排开。逼仄的走廊里,靠窗处是做饭的灶台,也是晾晒衣服的地方。20多平方米的宿舍内,扣除厕所,余下的位置放着两张高低床、一高一低两张供兄妹做作业的木桌、一张折叠饭桌,防蝇罩下搪瓷盆里装着早上做的闷土豆和炒空心菜。除此之外,比较值钱的物品就是一台单门小冰箱,里面存放未来几天要吃的水果和蔬菜。
四个人怎么挤一间屋?邹磊摇摇头说,还没心思想这么多。
对于父亲邹兴全的病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天造副主任医师说,邹兴全平时血压应该就比较高,刚被送到医院时血压最高达到200多。加上平时开出租车,上夜班工作强度大,没有格外注意照顾身体,所以引发了脑溢血。黄医师表示,现在邹兴全的情况并不乐观,预计要花几十万来治疗,而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维持生命,失去劳动能力将是毫无疑问的。
愿望
父亲老说“穷人家的孩子一定要上大学才有出路。”明年就要高考了,邹磊说“再苦,我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在邹磊的记忆里,虽然妹妹15岁后经常跟妈妈抱怨从来没有过过六一儿童节,但他觉得童年生活还是很快乐的。
那时候,他们住刺桐公园附近,在新村小学读书。每天妈妈会骑自行车接送,两兄妹一起挤在后座,说笑着回家。那时候,父亲回到家常常会说腰酸背疼,兄妹俩就让父亲趴在床上,一起帮他踩背。踩累了,就躺在一张床上,听父亲讲他的故事。讲到最后,父亲总要说“你们要好好读书,别像我小学没毕业,没文化干不了大事”。
邹磊说,妹妹成绩不是很理想,打算读中专,但父亲想办法,坚持让她上了高中。“父亲老说,穷人家的孩子一定要上大学才有出路。”说到这,邹磊停顿了会儿,“本来,我打算最后一年再努力点,争取考上厦门大学,或者华侨大学也行,读中医药类专业。”但现在,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继续上学,即使考上了,能读得起吗?
邹磊来自江西吉安,是培元中学一名准高三学生;成绩在530分左右,一直排在年段前30名。班主任认为他很有希望上本一线。眼下,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想抓紧利用假期弥补自己的“短腿”科目。海都“梦想培训班”主办方在了解情况后,决定给予他一个免费名额。
“不管怎样,能免费参加海都“梦想培训班”,是这个暑假遇到的最好的事。“邹磊说,“再苦,我也要咬牙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