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厝边记者 张帆 实习生 宋冰冰
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每天早出晚归,不惧风吹日晒,不怕脏累,为人们创造干净清新的环境。
但他们却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买瓶水或者饮料,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一种奢侈。
如今正处盛夏时节,他们却依然要顶着烈日工作。
他们需要关心。而凉茶,是这个时节适合他们的礼物。
今天,本报将联手社区,将煮好的凉茶、凉品送给这些可爱的环卫工人和园林工人,给他们送去清凉。
泉州人素有夏季饮凉茶、吃凉品的习俗,故本报与泉州市医药研究所联手举办的“凉茶会邻里情”活动推出后,厝边们纷纷献出各自的凉茶秘方(详见本报7月4日以来的连续报道)。
东淮社区、伍堡社区、金山社区等几个社区已经加入送清凉活动,如果有热心的厝边也想参与,请及时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与我们联系。
另外,昨天,本报还专访了泉州市医药研究所所长苏齐,谈谈凉茶经。苏所长认为,厝边们挑选凉茶时得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症状,千万不可大意。
【专家推荐】
七大症状 选择不同凉茶
症状1:肺热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胸痛、咯痰量多等
☆推荐配方:芦苇根、鱼腥草
芦苇根入药后称芦根,性寒味甘,具有除肺热的功效,此外还有健胃、镇呕、利尿的功效。不过,只能作为辅助,不能代替药物,脾胃虚寒者(胃寒,厌食伴有腹泻腹痛的症状为脾胃虚寒)禁服。鱼腥草在路旁或水沟边草丛多见,却有不错的药用价值,现多用于治肺脓疡等。
症状2:肝火旺
△临床表现:皮肤干裂、口舌生疮、心烦肺热等
☆推荐配方:牛筋草
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
症状3:
肠胃不适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
☆推荐配方:神粬
很多老一辈的厝边都知道神粬,泉州老范志神粬是闻名中外、配方独特的传统医药。药理功效为疏风解表,治疗四时感冒、风寒暑湿、中暑腹痛、呕吐泄泻、疟疾、霍乱等症,尤以治疗脾胃方面、消食化积、醒脾开胃为佳。男女老幼、四季皆宜,唯有孕妇禁服。
症状4:小便黄
☆推荐配方:白茅根
闽南语也叫含草干,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性寒,所以脾胃虚寒、腹泻的话最好不要饮用。
症状5:心火旺
△临床表现:心火分虚实,虚火主要表现为心烦、口干、盗汗、睡眠不安等;实火旺则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尿黄、心烦易怒等。
☆推荐配方:淡竹叶
淡竹叶出自《本草纲目》:淡竹叶,处处原野有之。它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能,药店有售。苏所长说,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孕妇忌服、肾亏尿频者忌服。
症状6:肝炎
☆推荐配方:茵陈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以茵陈、煎好的鲫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效地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症状7:湿热
△临床表现:浑身无力、舌苔浊腻、脾胃不合、食欲下降、心烦焦躁、口渴恶心等
☆推荐配方:藿香
藿香别名土藿香、排香草等,全草入药有止呕吐、治霍乱腹痛、驱逐肠胃充气、清暑等效。
【专家提醒】
家中常备药 轻松过一夏
家中常备一些中草药,有利于安全度夏,避免中暑。苏所长推荐一些常用的能防止中暑的中草药,如果有需要,这个夏天,大家不妨到正规药店选购,购买时要认准OTC(非处方药)标志。
藿香正气水:主要用于夏天外感,中暑发热头痛及呕吐腹泻,每次服1支(10毫升),1日2次。
人丹:消暑祛湿,可用于暑热引起的头昏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每次含服5~10粒,或每次10~15粒,开水送服。
十滴水: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昏、恶心、胸闷、腹泻,每次0.5~1毫克,用温水送服。
无极丹:可用于头昏脑胀、心慌口渴、恶心呕吐,每次口服2粒。
六一散:可用于口渴咽干、呕吐腹泻、小便不利,内服每次6~10克。
万应锭:可用于中暑、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及小儿暑热症,内服每次1~3克。
金银花:适用于暑热所致发热、咽喉痛等,每次10~30克,用开水泡饮。
菊花:可用于外感暑热、头昏头痛、咽干口渴,每次10~30克,用开水泡饮。
【专家解答】
凉茶虽好 也要适量
问:厝边自己煮凉茶的话,用量多少?
答:一天之内,如是干品,10~15克,新鲜草药可到30克。
问:凉茶可以多喝吗?
答:不行,喝太多则“太凉”,轻则导致肠胃功能紊乱,重则影响身体健康。
问:草药自己采摘可以吗?
答:不推荐自己采摘,厝边们可以到药店买,一般都有卖,而且有专业人员配药,安全才有保障。自己采摘的话,可能会误采到外观相似的植物,出现中毒等情况。
问:喝凉茶可以代替吃药吗?
答:当然不行,有人会认为草药通治百病,这种观念不对。厝边们如果有轻微的中暑症状,喝了一两天凉茶后依然不见效,就得赶紧就医了。
问:所有人都适合喝凉茶吗?
答:不是的,有的人天生体寒,建议不要喝。可以选择中性的藿香,或者是香薷加姜片煮喝,也有解暑的功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暑可分为两类:阳暑和阴暑。通常所说的中暑其实指的是“阳暑”,这种中暑多是因在烈日下呆的时间过长,出汗过多引起的。阴暑主要由感受暑湿之邪后,加上纳凉不当引起。例如,在户外将身体晒得很热,然后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或是在大汗的状态下,进行冷水浴或喝冰冷饮品,这会使皮肤毛孔收缩、身体难以散热而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