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深圳 通讯员 黎斌 文/图
本报讯 5年了,她,还好吗?
在四川的周晓龙心里,常常惦念着一个名字——胡翠玉。
绵竹,漳州,路那么远,心却这么近。7月12日,周晓龙带上儿子小植灏来漳州“探亲”,看看5年前的那个重燃他们希冀的地方。
因为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因为儿子右腿被压伤,因为辗转的救治,周晓龙和儿子小植灏到解放军第175医院治伤,遇到了护士胡翠玉,从此结下了一段缘。
两个多月的异乡治疗,从棘手到顺利,周晓龙感受到胡翠玉的各种好,还让和儿子小植灏认了胡翠玉做干妈。
这些年,两个人的“保持通话”与共同守候不曾被阻断,短信、视频、电话,逢年过节寄送小礼物,彼此的惦念却越积越深。
虽然前晚周晓龙回到四川,但电话里仍一直感恩于胡翠玉。
看完他们的故事,也许你也会说,因为一次相逢,因为同是母亲,故事还会继续。
【缘从伤起】
如果说,流走的是匆匆时光,那留下的,定会是刻骨铭心的画面。
是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有泪水里的伤悲,也有感动里的相助。
绵竹:3岁儿震中受伤 辗转治伤遇到她
5年前,四川的周晓龙25岁,漳州的胡翠玉24岁,都有了自己的孩子。
当时,周晓龙的儿子小植灏在绵竹上幼儿园。地震时,幼儿园里的孩子都在午休。
10多个小时的抢救,小植灏和另外10多名小伙伴被解救出来,而废墟中,近百人再也没醒来。
虽是躲过一劫,但小植灏的右下肢被严重压伤,因当地伤员多,当年6月,周晓龙带着3岁的小植灏,从成都辗转到了解放军第175医院。
“地震后儿子受惊吓,每晚睡觉都要抓着我的手,睡醒了看不到我就会哭闹。病床轻微晃动也能把他惊醒,每次他都会问是不是又地震了,刚来的半个多月,几乎不说话,感觉有点自闭了。”
当时,医务人员给他用石膏固定伤处,但当时的小植灏不配合治疗。
担心、焦急、无助、难熬,是周晓龙那一段日子的心绪。
漳州:细心护士救了急 认他做了干儿子
周晓龙的忧愁,并不是一道无解的题。
在护理小植灏的护士里,一位叫胡翠玉的护士站了出来。
胡翠玉,和周晓龙年龄相近,她的儿子比小植灏大两岁。
而小植灏的抵触,周晓龙的担心,全都落在胡翠玉心里。也许是“母亲”的称谓,让两人有了更多共鸣。
那段时光,让两家人都无比感怀:胡翠玉常买来小植灏爱吃的香辣鸡翅;怕小植灏在医院里孤单,索性带上自己的儿子到医院陪着他玩……
不过,最揪心的,要数小植灏的腿伤需高压氧治疗(患者需在密闭舱里)。
因为待在密闭舱里的各种不适,让小植灏和周晓龙都难以忍受,好几次,周晓龙想放弃孩子的治疗。
“孩子现在还小,腿伤早治早恢复,一定要坚持下去!”胡翠玉的劝告,重燃了周晓龙的希望。
配合康复训练,扶墙走路,两个月后,小植灏脸上的笑容回来了,而他们母子回绵竹老家的日子也近了。
离开漳州前,周晓龙做了一个决定:让小植灏认胡翠玉做干妈。
【5年续缘】
如果给你一个5年,你会用来做什么?
两位母亲的答案是,共同守候这段情缘。它可以是一份小小的礼物,一通电话,甚至是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
5年不长也不短 惦念却越积越深
从漳州回到四川后,小植灏的右腿治疗并未画上句号,少不了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
距离,并未阻断这份情缘。远在漳州的胡翠玉没有停止关心:隔三岔五打电话问问小植灏的康复情况,还提了不少康复指导。
几年里,电话、短信、QQ、视频的联络,成了两位母亲“保持通话”的路径。“时间长了,我们会视频聊天。”
令干妈胡翠玉感动的是,逢年过节,都会收到绵竹来的礼物,腊肉、腊肠……
收到礼物后,胡翠玉也会回寄一些漳州海鲜干货过去,有时会给小植灏寄去新衣服。
前年,周晓龙花了40多天,特意手工刺绣了一幅字送给胡翠玉。“东西虽然不值钱,但一针一线代表了我的心意。”
周晓龙多次请胡翠玉一家到四川游玩,但由于工作太忙,胡翠玉至今未能成行。
【千里重逢】
如果想念,就带着想念出发吧。
今年7月,漳州聚首,是两家人5年后的第一次相聚。
带上记挂到漳州 5年后第一次相逢
小植灏现在8岁了,读二年级,时常惦记着“胡妈妈”的好。
“她工作比较忙,我可以带孩子去漳州看看她。”后来,听孩子常说起胡妈妈,周晓龙决定今年去趟漳州“探亲”。
7月12日中午,正在龙岩参加部队巡诊的胡翠玉收到了一个大惊喜——周晓龙带着母亲和小植灏来了,到了漳州才给她打电话。
一见小植灏右腿好了,个长高了,也懂事了,干妈胡翠玉乐了。
每到一个地方,小植灏兴奋地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个不停,还和胡翠玉拍了很多合照,“以后想干妈,我看看照片就可以了!”
这一次的漳州行,小植灏有个遗憾,干哥哥去南京外婆家串门了,小兄弟俩没能见上面。
不过,胡翠玉给孩子做了个保证,一定会带上孩子去四川,“植灏妈妈很有心,小孩也很懂事了,我很感动,这份情谊值得一辈子珍惜。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份感情我们会继续保持,会是一辈子的!”周晓龙感慨,是地震时热心帮助,让两家人从陌生人变成了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