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吴月芳 陈冷冷 谢向明 文/图
开锣语
无论是赤手空拳,还是器械格斗,甚至是遵循古战场“击鼓出战,鸣锣收兵”的传统阵法,在泉州这方土地,你都不难寻到踪迹。当武术技巧无需实战运用的时候,它还巧妙地换一种方式保存下来,在刣狮、舞龙等民俗表演中找到自己的生机。
老子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智者看来,不争才是争。林林总总的南少林功夫无需辩驳,自有四海英雄拜其门下,认其为根本。
不过,国家级非遗项目五祖拳代表性传承人周焜民认为,泉州的武术,包括各种杂技,其实同出一门,分不了家。若要究其源宗,又只能是五祖拳了。
【上场回顾】
上场亮相的是江加走木偶头、泉州花灯、李尧宝刻纸。根据新浪微博的投票,57人参与的投票,32名网友把票投给江加走木偶头,占比57.1%。出人意料的是,同门英雄中的泉州妆糕人、永春织纸画、剪瓷雕得票率均远胜上台打擂的李尧宝刻纸。
【下场预告】
看完今日的武打,下期则是各种手艺亮相文化大擂台,她们是德化陶瓷、安溪茶艺、惠安石雕。让各位登台亮相不一定非得争个输赢,只是多了个展示的机会,证明各自的技艺。如果你挺她,就到微博“@新浪泉州”和“@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投她一票吧!
五祖拳
推荐人:泉州少林寺方丈常定
制敌术:青出南少林,名扬海内外
蛇脱壳古阵法
传闻江湖有少林派、武当派、峨嵋派、崆峒派等,因门户之见而互斗高低。
时至今日,南北少林几乎称霸武林,而泉州,即是南少林的发祥地,其后发展形成的五祖拳,更确立了泉州南少林的世界武林地位。
若定要追究泉州南少林的来路,比照研究其拳法、拳理,有多路专家考证,其实与北少林师出一脉。
唐代泉州就有关于少林武术的记载。话说李世民领兵东击隋朝残余势力王世充。河南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同门师兄弟加入战局,殊死搏斗,李世民为感少林寺之恩,赐以袈裟,授大将军名号,却被智空等推辞。后来,智空到福建泉州清源山麓建立了东禅寺,也就是后来的泉州少林寺。
智空入闽后,招收12名弟子传授武术,泉州一带武风日盛。
249年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时局变迁,南外宗正司迁往泉州。宋太祖赵匡胤单拳独手、硬功直进的拳术“太祖拳”随南外宗子传入泉州。
少林寺弟子释超才吸收其精华,弟子释道能又继承其禅拳,使南少林拳术内涵日益丰富。至清朝康熙年间,方七娘徙居泉州永春,创立白鹤拳法,方使得“太祖、达尊、罗汉、行者、白鹤”五祖之门齐备。
五祖拳有套路200余套,空拳、长短兵器自成系统,拳法精密而重实际,外形简单易学,讲究简单实用,少花招。各拳有独特风格,但拳风近似,可通学兼练,入门后易于举一反三,这是五祖拳的独特之处。比如叶问、李小龙的咏春拳,其实就出自白鹤拳。
五祖拳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块瑰宝,各国宾朋慕名寻根拜师,弟子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还有欧洲、非洲等地。走出国门时,各大剧院也是每场爆满。金发碧眼的老外们总是冲着咱们的师傅大喊:“中国功夫,very good!”
推荐人:市级非遗传承人傅子嘉
制敌术:自唐已演习,能攻也能守
在南安丰州桃源村,一傅姓家族,代代相传,演练一种源自五祖拳中的太祖拳的古老阵法——桃源蛇脱壳阵。
蛇脱壳,自是仿蛇脱壳时的动作,而形成的一种攻守两用的阵法。
采用两路纵队的队形,逆向推进,队员依顺序不断交换对手,一个个过招,一节节地进行,犹如蛇脱壳一样,环环相扣,阵法严谨。对打时,板凳、耙子、扁担、锄头、雨伞等,信手拈来都能成为兵器。
“桃源蛇脱壳阵”最早开始于唐代的傅实。明代倭寇屡犯东南沿海,泉州地方迄无宁岁。嘉靖年间,傅家的后裔傅应嘉因为太祖拳功夫了得,考取武举人,被朝廷授官职“把总”。傅应嘉受命同俞大猷、戚继光一同抗击倭寇,还从俞大猷所创立的“独轮车”阵法演变成这种特殊的拳法阵势,以应对倭寇纵深的疏散队形作战特点。
83岁的传人傅子嘉说,傅家人依然代代相传古阵法,早在1938年,他就跟随父亲傅孙周学习祖辈遗存的拳法和阵法。他还跟着父亲将阵法传授给本村村民,还有南安、晋江许多地方,算起来有超过1500人学习过蛇脱壳古阵法,让独特的套路原汁原味地延续下去。
其实不单是仿蛇脱壳,泉州还保留着“田螺阵”、“蝴蝶阵”、“蜈蚣阵”、“长城阵”等古阵法。其实专家说了,咱们的五祖拳能拿下国家级非遗项目,跟保留了古阵法是很有关系的。所以五祖拳在文化大擂台上夺魁,还得好好感谢一下古阵法在背后的默默支持。
公式狮
推荐人: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式取
制敌术:雨伞皆可武,功夫藏得深
重要节庆日,不分南北,总会出现一头狮子,那叫舞狮。
实则,舞狮有南北和文武之分。要说泉州的舞狮,一听“刣狮”之名,便知其是以真功夫“杀狮”为特色,自是武狮。
不过,你可知,在这真枪实战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逐渐淡去的民族史。
故事发生在反清复明的背景下,清朝怕沿海之民反清复明,禁止民间聚众练武。少林派为保存技艺不得不改换面目,将武功实力掩藏在舞龙杀狮之下。以岁时节日娱神示敬为名,实则暗中练武,还可以借表演的机会获得若干银两,以解决生计问题,实在是一种隐忍又取巧的做法。
狮队武艺强不强,看狮头的颜色就知道了。根据狮队武艺高低,狮头被染成“乌狮”、“青狮”和“青狮白眉毛”。专家说,刣狮的最高级别是带白眉毛的“青狮”。青狮谐音,意指“清狮”,杀狮就是消灭“清朝之师”,表现了泉州人传统的民族思想。
表演者用古代兵器打斗擒杀狮子,显得人比狮子还威猛凌厉。出阵时队员各执器械,有大刀、藤牌、双鞭、双剑、短锤、锄头,甚至还有扁担、雨伞。而狮子呢,左躲右闪回避兵器攻击,时而腾空而起勇猛回扑。早些年,刣狮是真打,场面很是壮观。
民间有个说法,叫“青狮白眉毛,要刣任你来”。青狮白眉毛舞狮队骁勇善战,会主动挑战其他狮队。两阵对打时,狮对狮、人对人,非得一决胜负不可。一旦青狮败下阵来,就要去除白眉,今后不在江湖上出现。
在泉州,刣狮民俗遍布鲤城、南安、晋江、石狮等各乡村,还有些师傅将刣狮技艺传授到周边的三明、厦漳等地。
【专家论道】
遥想当年,泉州习武之人 95%都出自南少林武术
——对话泉州市政府原副市长、国家级非遗项目五祖拳代表性传承人、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主席周焜民
主持人:泉州地面上出现的各种拳术、阵法还有刣狮项目,有没有它们共同的发展脉络?您觉得“南少林”是个怎样的概念?
周焜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它们被归类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只是为了方便归纳。南少林门下拳种丰富,除了空拳外,还结合器械。结合了民俗表演,就成了刣狮。运用到军事上,就是古阵法了。各门类项目大都离不开五祖拳,都是南少林家族的重要成员。
在我看来,“南少林”这个词有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层意思是门类众多的南少林武术;第二层意思是泉州南少林寺这个平台;第三层是南少林武术对泉州人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主持人:南少林武术是怎样走出国门的?
周焜民:主要是随着闽南人漂洋过海到了海外。这些华侨有人会系统的南少林武术,就在海外开设武馆,传播给更多的人,史料上最早记载的是在1890年,但实际的时间可能更早。
泉州南少林武术最早的走出去交流,要追溯到1928年。当时南京“中央国术馆”打擂台,永春国术团参加,就带去了永春拳,也就是李小龙、成龙打的“咏春拳”。1929年,应陈嘉庚先生的邀请,泉州的队伍出访东南亚表演。
到了1989年,泉州武术协会再度应邀参加东南亚武术交流大会。这是时隔60年后,泉州武术团体第一次走出国门交流。随后,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4个武术团体签字,发起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确定每年在发源地泉州举行交流大会。
24年来联谊活动像滚雪球一样,影响力越来越大。由五大洲的武术团体参加,他们的成员都自费前往泉州,各种肤色的成员互相切磋武艺。对泉州来说,南少林成为一张重要的名片,和泉州其他文化一同成为城市的软实力。
主持人:南少林武术群众基础好,有意思的是本地人喜欢,国内、国际上都很接受南少林文化,它的魅力在哪?
周焜民:看现在的非遗传承人中,老中青都有,整体传承得比较好,但是要警惕一些阵法等古老项目遗失。我们曾作过一项调查,新中国成立以前,95%的习武之人学的都是南少林武术。到了上世纪80年代,信息接收的渠道更多,泉州就有20多种拳法流传,不过南少林武术依然是群众基础比较好的项目。
大家都能接受,是因为武术是“无阶级”的。不管什么国籍,是富有还是贫穷,大家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学,都能实现健身、交流和防身的目的。
【同门英雄】
俞家棍:是泉州籍明代著名将领俞大猷以太祖拳和荆楚剑技为基础提炼而成的,属南少林武术系列。俞大猷师从明代易学家蔡清弟子王宣、林福学习易学;拜宋太祖赵匡胤十八世孙赵本学,得其“以易衍兵”和太祖拳棍真传;其棍法又向著名侠士李良钦学荆楚长剑,并得永春刘邦协传授;其拳术还得异人白猿翁秘传。在几十年的抗倭实战中,不断总结发挥,使俞家棍日臻成熟,并成书《剑经》,2011年入选省级非遗。
曾郁水操队:在安溪曾郁,水操是一种生活气息浓郁的民间武术。明末清初这里有许多人参加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队伍,回乡后鼓动乡民集资购置器械,组织习武。水操队吸收郑成功水师操练的武术,又融进家乡特色,言传身教。依然遵循古战场“击鼓出战,鸣锣收兵”的传统,操演程序由锣、鼓、旗指挥,使用的古代兵器达40多种。由于再现了古代水师练兵的壮观场面,被称为“古代水师操演练兵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