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10月30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B02版:老板周刊

  1. 版面导航
2013年10月30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泉州板块或掀起境外上市新热潮

丘天/漫画

N本报记者 陈金兰

核心提示 10月28日卡宾服饰在香港联交所如期挂牌,上市后共发售1.75亿股,集资净额逾3.5亿港元。在资本市场、鞋服行业一片低迷之际,卡宾此次逆市上市,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A股闸门迟迟未开启之际,卡宾、西域骆驼、位于丰泽区的中国卜大科技控股等泉州企业陆续登陆境外资本市场。这表明泉州板块正掀起一股境外上市的新热潮、小高潮。

顶压上市

一方面是顶着市场低迷等压力在境外上市,另一方面是合理利用资本市场的规章制度,通过宝贵的“壳”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成为本轮泉州板块的两大亮点。

多家泉企逆势上市

从首日表现来看,卡宾服饰挂牌当日股价高开6.7%,报2.7元,较上市价2.53元,有一定涨幅;成交1324万股,涉资3511万元,以新股来看,业绩只能算还可以。

相对卡宾还未上市就被外界热炒不同,德国法兰克福时间10月8日,西域骆驼服饰有限公司悄然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FWB)主板首次公开发行,10月11日为首次交易日。股票代码为VC8。股票发行价为2.1欧元,开盘价为2.1欧元。当日,开盘后股价一路飙升,首日股价即上涨至2.7欧元,涨幅即达近30%,为今年泉企赴境外上市赢得了“开门红”。

“很高兴我们能够在资本市场如此困难的时期实现IPO,这对于西域骆驼来说非常重要,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知名度,从而实现公司更加快速的发展。”西域骆驼服饰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柯夏鸣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在全球有较高的声誉,对于西域骆驼服饰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消费者和投资者而言,这都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同时,今后公司还将以德国投资者为桥梁,和欧洲前沿时尚产业对接,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上都引入欧洲方面的力量。”

上述两家服装企业都表示,这次募集到的资金,大部分将用于品牌推广、产品研发、终端渠道的建设。

借“壳”融资成新热点

今年8月,福建大自然坪山名茶借壳“华丰集团”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成为国内首家在香港挂牌上市的铁观音企业。

根据公告,华丰集团的中文股份简称已于10月23日起改名为“坪山茶业”。在更早之前,公司名称已由“Huafeng Group Holdings Limited 华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Ping Shan Tea Group Limited 坪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旨在更清晰地反映集团主要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一起典型的借壳上市。从事布料营销业务、市值不足4亿港元于2002年在香港上市的华丰集团,宣布以24.87亿港元作价向大股东蔡振荣收购大自然坪山名茶的控股权益,作价将以现金、发行代价股份及可换股债券形式支付。华丰纺织总部位于石狮,早在2002年就在香港上市,创始人就是蔡振荣。另据了解,坪山名茶其实就是由华丰集团投资发展的。

而梅花伞通过“卖壳”,希望以此挽救低迷的业绩,也是近期另一个焦点。

未来规划

从上市融资额和成本两者来看,上市是一把双刃剑。尽管上市了,但是实际上多数企业的首期融资额非常少,如果未来又没规划好,却要承担不菲的上市成本压力。企业上市只是搭建了一个新的融资平台,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如何合理应用这个平台才是最大的考验,对此企业必须做好长期规划。

其实是被外界推着上市

“实际上,不少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特别是泉州企业,首次融资真正拿到手上的资金并不多。很多光鲜数据的背后,其实是企业的一种‘自摸’。部分企业其实是自己和朋友拿着三五百万元或更多资金在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希望吸引一些投资者适时跟入,最大目的还是看看今后有无二次增发的机会。”近日,记者采访一些熟悉泉州企业的资本市场人士时,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内幕。

上述人士普遍认为,以2011年为界,在此之前,泉州企业赴境外上市的确实大多融到了不少钱,但是此后的多数企业,由于中国企业涉嫌财务造假,融资效果已经大为减弱。而当前的国内外资本市场还是比较低迷的,也就是说,多数企业是顶着压力上市。

“多数企业之所以愿意顶着‘没有融到多少钱,还要倒贴不少成本’的巨大压力上市,其实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泉州本土上市辅导专家李亚进一步分析指出,首先是这些企业为了上市,前期付出不少的硬成本,这包括上市辅导费用以及补税。其次,经过两三年的筹备,无论是对原有股东,还是对战略投资者,都必须有一个交代。这时候必须要找一些突破口,没办法,必须上市。基于这两点,这些企业也就被逼上“上市”的华山一条路。

李亚还以德国为例,分析说,“截止到去年年底在德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有37家,但股价表现普遍不理想,有的甚至一塌糊涂,被停牌。”

境外上市是否会形成新热潮

那么,这轮境外上市小高潮,近期会不会持续延烧呢?

“这很难说,长远看境外上市肯定还会更多。”李亚指出,首先是欧美资本市场本身景气不好,需要新的元素激活特别是来自中国企业。同时,此前欧美股市对中概股的不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淡化,已不再那么敏感了。

对于这轮境外上市小高潮,泉州一些上市辅导专家并不认为,是因为A股迟迟不开闸,企业在境内上市受阻后,另找出路的必然结果。

“境内外上市,对企业的各种要求特别是法律重组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企业性质决定要走的市场方向,改制这块特别是企业增值税要付出的代价很大,所以境内外上市很难兼顾。正因为各种准备工作是不同的,加上企业各自条件不同,在境外还是境内上市还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资质选择。”李亚分析说。

上市之后股价如何维护?

虽说是顶着压力上市,有的企业还被怀疑玩“自摸”。但是一旦挂牌上去后,企业的融资平台确实不一样了,多数企业看中的其实是今后的二次增发,股权质押贷款,发行可转债等,可以说可融资机会还是很多的。

“也不能绝对地说,这些企业顶着压力上市,就是不明智之举。”在李亚看来,企业上市只是搭建了一个新的融资平台,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如何合理应用这个平台才是最大的考验,对此企业必须做好长期规划。

“这首先要看企业自身的资质与实力,其次是有专业人士的运作包装。上市后,企业必须请专业辅导机构,完善企业的财务基础,把产业做扎实,讲好品牌故事,造好市场概念,把行业前景、企业的战略规划前景描述好,规划好,这样才能争取较理想的二次融资机会。”李亚指出,如果这些没有包装好,缺乏卖点,即使上市了,也是很难有一番作为的。如果没有,第一次上市没有融到多少钱,又不懂概念包装,很快就会沦为垃圾股,每年不菲的审计费等硬成本,反而会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石狮利恒织造倒闭就是因为这些原因。

“做好财务、实业等基础功,避免出现被查账的现象,同时聘请专业人士,把企业形象打好。从私来讲,有利自己长期融资,从公来讲,可以扭转泉州企业海外上市的负面影响,为更多企业赴境外上市打好基础。”李亚说。

□新闻链接

香港联交所三招

给保荐人套紧箍咒

值得关注的是,从10月1日起,香港新的保荐人监管规定正式生效了。严格的新条例不仅让投行和中小民企“压力山大”,更有可能让香港的新股市场出现一段停滞期。这是资本市场对企业财务造假发出的一种警告。

李亚介绍说,上述新条例规定,今后所有提交给港交所与证监会的新股上市申请和招股书资料,都必须是完成尽职审查的“真材实料”,保荐人将可能为招股书的刻意失实负上民事及刑事责任。

“新条例最狠的一招当属市场讨论已久的‘保荐人须负刑事责任’的建议。”李亚说,新条例实施后,若证明保荐人在已明确知晓的情况下,不顾后果地批准发出有失实陈述的招股书,保荐人将就虚假招股书负上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若经定罪,最高可监禁三年和罚款70万元。

第二招则是被推迟到明年4月才实施的“实名披露”。新条例规定,若保荐人为公司递交的上市文件中存在问题,或因资料不全等原因被港交所退回,则有关被发回的拟上市公司申请名称、保荐人名称以及发回日期将会被刊登在港交所的披露易网站上。这一酷似“贴大字报”的狠招让爱面子的投行头痛不已。

另外,港交所还规定,凡是在10月1日之后提交的上市申请,准备上市的公司最少要委任保荐人2个月。如果同一宗IPO委任了多于一名保荐人,则每名保荐人都须符合这一要求,就算保荐人只是与公司补签、加签委聘书,“2个月规定”仍需遵守。此外,保荐人在获证实委任后,一旦终止为上市申请人服务,均应通知港交所。如果是保荐人主动请辞,保荐人还要向港交所解释辞职的理由。

“这三大狠招,将迫使企业财务造假的空间越来越小,违法成本也越来越高,也意味着泉州企业要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等境外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李亚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泉州企业关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