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11月3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07版:天下/特报

  1. 版面导航
2013年11月3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红二代”和“官二代”完全不同
任志强说,企业家通过做公益能推动制度的变革,呼吁年轻人多做公益
任志强有1500余万微博粉丝

N南方周末 壹读

核心提示 任志强还有一个标签式的身份:“红二代”和“官二代”。他父亲曾任当时的商业部副部长,他在军队大院长大,和中央重要智囊、现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同出于38军。

任志强捍卫市场经济。但作为党员和曾经的人大代表,他如何看待共产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差别?“红二代”和“官二代”的区别在何处,他们又如何看待“文革”?中国企业家的公益又该走向何方?

无独有偶,本周四出版的《南方周末》,也对任志强做了超半版的专访,在此也将这部分观点呈现。

分歧在于如何实现共产主义

Q:你怎么看《胡锡进论复杂中国》?

A:我不认识胡锡进,只知道他是《环球时报》总编。我知道爱国有很多种,批评只是爱护的一种,老师不批评学生是爱学生,还是批评学生是?

中国一点也不复杂。中国面临的问题很简单,只是有人故意把它弄复杂。我也从来没觉得他是在讨论爱国问题,他经常说些连自己都不信的话,其实你明说也行,“领导让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他没有自己的思想。胡锡进曾让潘石屹给我递话,不要老在微博上骂他。我说我没骂他,只是认为你不要像墙头草,今天说这个明天说那个。

Q:“红二代”都是这种强硬风格吗?

A:“红二代”基本都这样,他们没在公开场合说,是因为你们没注意到,他们每个都比我敢说。我们这一代人,在国有企业的比例很大,也总把国家利益放在前头更多一些。

秦晓(招商局原董事长)和孔丹(中信原董事长)都算“红二代”,我们每年都聚会,聊的都是时政。孔丹和秦晓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认为“先有国”,一个认为“先有家”。

我当人大代表时做了很多努力,推动了很多改革,如果每个人都像我们这样做的话,社会肯定很有希望。但是我们基本退出舞台了。我现在不算是体制内,我应该算体制边缘。如果后面的人不努力,那就很被动。

Q:对共产主义信仰出现了什么分歧?

A:我和我身边的人,相信共产主义的仍然占绝大多数,只是对实现共产主义道路的认识不一样。

实践已经证明,马列主义里面像“剥削”这样理论现在已经不适合了。秦晓跟孔丹的分歧,也是方式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理想,共产主义是信仰,这是两回事。理想是可以实现的一个东西,信仰不是。我信仰共产主义,因为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社会,至少马克思描述物质极大丰富任意取用,还有比这个更好的社会吗?

但是怎么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路径问题。我们认为市场经济才能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说得很清楚,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才可以。共同富裕要靠几代人、几十代人搞。

“红二代”和“官二代”完全不同

Q:你们这一代人为何很敢改革?

A:我的这种“硬”,有一部分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形成的。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可能会改变很多。军队大院生活差不多。可能一层楼里,两居室是处长的,三居室是局长的,四居室就是部长的,分不出官大官小怎样。大院的最大好处就是平等。军长、师长、团长、连长的孩子都在一块住宿。文化大革命,父母都被关,孩子都是独立生活,所以最初创业的都是不靠父母的。当时邮电部部长钟夫翔之子钟家伦,号称北京第一个被抓起来的个体户,他开的饺子馆同邮电没有任何关系。那时纪律严肃,哪能把革命事业变成私人腐败?当年北京一个区长就因用公款请人喝了两瓶汽水被开除党籍。

Q:“红二代”和“官二代”有何区别?

A:我们父辈就是认为共产党好。但像孔丹就强调父辈(其父孔原为原中央调查部部长,母亲为周恩来秘书)参加革命是“被动”的,被带动起来的。但是他们一辈子都是为了革命。你能说共产党的目标不好吗?出问题也是一些人有问题。很多年轻人认为,凡是当官的都一样坏,其实老一辈革命家和新一代当官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三年以前我就说新闻发言人要培训,要占领微博,但没有人做。过去老干部会这样吗?最典型的就是杜润生,他为什么能在农研室发现这么多人才?那些年轻人不是党员时就能连续出五个党的“一号文件”。

为什么?因为老干部会听老百姓的,经历过把脑袋挎在裤腰带上的年代,不是为个人。再说“红二代”,比如有的老红军只是在后勤管伙食。“官二代”是什么?从学校门一出来,就因为是研究生、博士生,就给他一个司局长当。海南洋浦区因腐败被抓的规划局副局长,清华大学毕业没多久直接当官。我非常看不起这些人。

我们这一代都该为“文革”道歉

Q:为何为“文革”的错误道歉?

A:我们这些人都跟很多人道过歉,大家都知道错了。我和秦晓是那一代人的多数派。只是我被媒体关注多而已。

北京市35中70年校庆,大家回到学校后,都在做这个事,“老师,对不起,当年我们……”很多学生,很多老师互相道歉。当时高年级学生押送,我们围观,但即使围观你也应该说声对不起。

心理思想的变化,应该说“文革”时就开始了。因为很快我们的父母被打倒了。尤其是“文革领导小组”,刚上来两个人,过两天又被打倒了;陶铸上来了,很快也被打倒了。我们就在怀疑:到底是对还是错?

Q:你搞市场经济,也是从怀疑开始?

A:一开始我可不相信市场经济,根本不懂什么叫市场。“文革”之后我们开始怀疑,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框架,大量引进书籍,我们才开始寻找,发现市场经济、民主制度是最好的。感受到我们太落后了。

我们金融和整个经济落后根源还是制度。如果市场更开放,中国这么大的内需市场,怎么会需要依靠投资拉动。所以要改变,经济体制的背后从来都是政治体制。表面上不触及体制的,不等于实际不触及。改革最早是从土地承包制开始的,这在当时是违法的,最初参与者都要按手印,1982年修改法律允许土地承包制。

企业家做公益能推动体制改革

Q:你为何做金融博物馆以及书院公益?

A:“读书”这件事的确也和“文革”有关,因为“文革”的时候不准我们读书,所以对书有一个渴望。中国社会缺少的是把真实东西展示给民众,比如“文革”掩盖了很多真实,所以金融博物馆是一种普及知识、还原历史的。

我们是要唤醒“独立思考”。我们这个社会不少人的想法是被灌输的,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标准答案。我们希望唤醒的是独立思考,启发大家自己去想。邀请到书院来讲的嘉宾,并不是都和我们思想一致。我们就是要不和,不和才会有多元化,才能独立思考。

Q:通过影响上层决策能实现变革?

A:推动体制变革有两种不同方式,包括秦晓做“博源基金会”智库从上层影响,和我们从民间推动。我更担心整个社会民众的想法。如果仅仅在圈子和少数人之间讨论推行,没有唤醒民众,可能会出大问题。也就是说,即便“博源基金会”提出好政策,如果民众误解,就会有反作用。

现在不动体制的前提下,可以改的部分都已经差不多了,改革红利空间消耗得差不多了。改革下一步的动力,目前还是以危机为主,危机倒逼。从经济制度上说,就是要不要更彻底的市场化。比如民营经济的财产权得不到保护,企业家就移民了。乐观地讲,改革的共识已经存在,只是步子大小的问题了。

Q:企业家做公益能推动体制变革?

A:人们真正想做公益,是因为想改造社会。公益很多时候弥补政府或者公共财政无法或不能做的事。

我们对公益的认识也是慢慢转过来的。有些企业甚至最初是政府分派任务,后来转变成社会活动,几百个企业上万个人共同来做一件事情,比如壹基金、阿拉善。要想这个社会更美好,必须有更多公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其实很多体制变革还可以通过公益来推动变革。小额信贷就是如此,如今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环保也是,三江源保护就是通过民间组织抗议,推动政府出台法规。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做公益的比例较高。80年代之后出生的这批人,更多在考虑“小家”。应该改变。要知道,公益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而是愿意不愿意。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