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 央视 晶报 长江日报
核心提示 如果不是28岁时跳水勇救顽童,他不会截瘫;如果不是38岁时媒体偶然报道,他的事不会为人所知;如果不是一部以他为原型的话剧突然上演,他不会再次成为媒体焦点,28年前的义举也不会在今年获得政府正式认可。方俊明,在56年的人生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跌宕起伏,仿若一部戏剧。
1985年,湖北武汉,一个顽童假装落水,方俊明一头扎进去,撞成截瘫,一度想要寻死。母亲让他懂得,即使恨上一亿次或十亿次,现实都不会改变,还不如主动接受、融入新的生活。从此,日子虽然辛苦,他也没再恨过,用乐观打动了很多人。央视采访他时,主持人用自己的话翻译方俊明朴实的28年残疾人生:“我瘫了,我认了;我救人了,我心里踏实。”
【致命的玩笑】
纵身救人的一跳,28岁的方俊明瘫了,妻子离开,顽童家人没出具“救人”证明
小孩假装落水 他去救受伤截瘫
1985年,方俊明是铁道部武昌车辆厂机械车间的一名普通车工。那年他28岁,有一名才11个月大的女儿,工作稳定,家庭幸福。
这一年的8月26日下午,他和同伴一起到武汉东湖游泳归来,骑车至东湖九女墩附近,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他什么都没想,扔下自行车,一个腾跃就跳进水里,准备救人。哪知道,湖水太浅,他的头撞到水底的石头上,他立刻像棉花一样,全身很快瘫软下来。
经诊断,他的颈椎骨骨折,导致全身高位截瘫,从此再也无法站立和生活自理。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准备去救的人——一个年仅12岁的小孩,当时在浅水区假装落水,仅仅是为了逗岸上的妹妹开心。一开始,他甚至不知道方俊明是来“救”自己的。这个致命的玩笑,改变了方俊明的人生轨迹。
妻子在医院照顾了他5个月后离去。他一度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喊“救命”的小孩和家人曾去医院看过他,但没有为他出具“救人”证明。
凭借两名同伴出具的证明,方俊明所在单位武昌车辆厂比照工伤待遇,每月发给他38元基本工资和51元护理费。
妈妈辛苦照顾
让他放弃寻死
此后经年,方俊明和女儿都依靠年迈的母亲姜春梅照顾。他的父亲一直因癌症卧病在床,他出事后,没几年就去世了。每天,母亲为他刷牙、洗脸、穿衣、翻身,处理大小便,还要带孙女。方俊明的体重超过130斤,而他的妈妈只有80多斤。为搬动儿子,身高仅1.5米的姜春梅学扎马步。生活艰难,当时60多岁的姜春梅还得钓虾、摸螺丝、挖花生补贴家用。除了逢年过节车间的老领导来看望看望他外,没有人再记得他。
方俊明说,从床上翻下、用头撞柜子,他曾试过很多方法寻死,希望帮助家里减少负担。
“母亲对我从未抱怨过,更未放弃过,她教我懂得,即使恨上一亿次或十亿次,现实都不会改变,还不如主动接受、融入新的生活。”方俊明说。
瘫痪两年多后,他终于走出家门。看到身边城市的变化,街坊邻居的关心,杂乱的心绪逐渐舒畅,久违的笑容又回到方俊明脸上,“想到厂里帮我落实工伤政策,自己还有女儿,就觉得没什么难关过不去”。
沉默的十年
他没有恨过
女儿10岁时,曾经说过:“我觉得爸爸很傻,不应该(去救人),这样做他不但瘫了,妈妈也走了,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家还是很幸福的家庭。”
“我是个不称职的爸爸,女儿从小到大,我没带她去逛过一次公园,没陪她看过一次电影,没带她进过一次餐馆,没为她添过一件新衣,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别人接济的。女儿稍稍长大一点,反而还要帮着奶奶来照顾我。”谈起女儿,方俊明满是愧疚。
但尽管如此,他没恨过别人。当顽童家长不肯为他救人情况出具书面证明时,亲友劝方俊明到孩子家里讨个说法,他始终不肯。“小孩当时年纪小,不会是有意要害谁,怪自己当时太心急,没考虑周全,要是慢慢淌水下去,就不会出事。”方俊明说。
其间10年,方俊明一直默默无闻,他的故事从未被报道过。
【突来的名气】
媒体报道让他闻名全国,当年顽童也登门道歉,可平静过后,他的生活仍不乐观
10年过去了,1995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方俊明原所在车间来了几名共青团员,慰问他这个残疾青年,武昌车辆厂厂报作了报道。经厂报记者牵线,武汉晚报首次详细报道方俊明的故事。当时,读者来信、捐款络绎不绝,社会各界十分关心和感动。武汉晚报记者又几经周折,找到了当年喊“救命”的小孩的家。此时,当年小孩已经22岁,成了大学生。他读完报道,羞愧难当,与父亲一道来到方俊明家,表达了自己的忏悔。
此后,当年的孩子数次登门拜访。方俊明一再宽慰、鼓励他,避免他背着沉重心理负担过一辈子。
而此时,方俊明的女儿方丽敏也长大了。她第一次见到这位导致父亲瘫痪的“哥哥”后,话虽不多,却给他一个紧紧的拥抱,并劝慰他“莫想太多了,我们原谅你了,来抱一下”。
“以前觉得父亲傻,那是我还小,不懂事;现在我觉得能有这样一个见义勇为、大度乐观的父亲而特别骄傲。”方丽敏动情地说。
紧跟着,中国青年报整版篇幅刊发报道,中央电台和央视也先后播出报道。方俊明一夜之间成为新闻人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他上电视,作报告,受表彰,连女儿也被评为全市十佳少年。张海迪、英达等名人都给予了他高度的关注和帮助。
但是,荣誉、鲜花和掌声过后,他还是会回到自己小屋的床前,面对不容乐观的现实。
【戏剧的荣誉】
他的事迹被改编成话剧,引起轰动,也为他带来迟了28年的见义勇为证书
导演获奖后拜访 为他的乐观动容
时间回到2013年。
此时,距离方俊明出事已经28年,距离媒体首次大规模报道他,也已经18年。
6月14日,由著名剧作家霍秉全编剧、西安话剧院演出的话剧《明天》,在武汉湖北剧院上演。台下,坐着方俊明和他的家人。而《明天》主人公的原型,正是方俊明。
这出话剧是1995年媒体对方俊明首次报道的延伸。霍秉全说,1996年,他看到一家报纸刊登的关于方俊明的报道,深受触动,产生灵感。他便以方俊明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一部话剧《又一个黎明》。这部戏引起轰动,先后获得了田汉戏剧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奖等多项大奖。
2004年年底,曹禺戏剧奖在武汉颁奖。颁奖会后,霍秉全得知,话剧原型就在武汉,很想见见他。第二天,尽管霍秉全做足了心理准备,可见到的场景依然让他震撼。“我虽然在话剧里给他写了‘我没有生命,只是活着’这样的台词,可亲眼看到他的真实生活还是无法不动容。他的乐观宽容也是我始料未及的。”霍秉全将曹禺戏剧奖的全部奖金当场捐给了方俊明。“他应该是整个社会的牵挂!”
话剧复排巡演
让他终得荣誉
2011年,方俊明坐轮椅在武昌江滩转,跟一个路人聊天。对方问他怎么受伤的,他说是救落水儿童。“那你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呢?”方俊明一下没说出话来。“我们单位、街坊、那个小孩家里人都认可我的救人行为”,但那个路人的话,让方俊明第一次萌生了让官方和社会认可的念头。可这一愿望,在当时没有实现。
2012年,霍秉全与西安曲江文化演出集团总经理刘志勇偶然相识,谈起《又一个黎明》。刘志勇自任制片人,与西安市话剧院联手复排这部话剧,并更名为《明天》。
今年4月,《明天》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随后开始全国巡演。6月14日在武汉的演出非常成功,观众们流着眼泪鼓掌。巧的是,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负责人也在台下观看。当地媒体再发报道,方俊明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但是,当时奖励的对象仅限于“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方俊明“救人”不在此列。而2006年7月,武汉已将下水救人纳入见义勇为表彰范围。
10月31日,武汉市举行第十三次见义勇为先进群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方俊明受到隆重表彰。“这是武汉市政府发给我的证书!”抱着鲜红的证书,56岁的方俊明笑得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