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1月7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03版:关注两会

  1. 版面导航
2014年1月7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西街老厝 多少赞叹与唏嘘
记者行走西街,寻找百年老厝,有些已成废墟,有些因改造失了往日风采
缺少维护,许多古大厝显得残破

N本报两会报道组

本报讯 老西街的魅力,是那些土生土长的人,是那些原汁原味的厝。走在西街,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百年前的老泉州,没有遮天蔽日的水泥森林,没有繁乱嘈杂的车水马龙,有的只是古朴纯真的市井和僻街小巷的静谧。

昨天,记者行走西街,寻找那些堪称西街精魂的老厝。有些老厝,流淌而过的时光,只能为它的美,增加几分韵味;有些老厝,因为各种无奈,被现代色彩“侵蚀”,尴尬难耐;有些老厝,却彻底倒在了岁月的脚边,只留断壁残垣,引人唏嘘。

样本一

会通巷58号、井亭巷21号

铝合金窗白灰墙 古厝穿上现代装

会通巷58号,严家古厝。屋檐下、墙壁上雕刻的人物、花草,依然栩栩如生。可惜屋顶已长出野草,墙体部分开裂,百年的红砖地板上,有着不少裂纹。前厅正中间,直径25厘米的主房梁,已被白蚁侵蚀,有坍塌的危险。房屋四周的房柱和木板,都有被白蚁“霸占”的痕迹。

“这栋老厝已有100多年了,每隔两年就要花上两三万元整修一下,不然房屋遇到台风或阴雨天,就有被损坏的危险。”屋主严先生和家人说,因担心漏水等情况,他们不得已才对老厝进行改造,装上铝合金窗,方便家人居住。

相似的,还有井亭巷21号。从外面看,双木门,高门檐,红砖瓦,是典型的闽南古建筑。然而,里面的房间已被屋主重新装修后出租了。白灰墙、铝合金窗,俨然现代居家房屋。

提起古厝的未来,严先生说,他们支持政府西街复兴的措施,从安全、舒适的角度出发,在保持原样的情况下,对一些出现危险的古民居进行改造,“我们这里也可以出租给一些有民俗特色文化的企业来经营,让更多外地游客了解泉州民俗文化”。

样本二

井亭巷35号

老厝空了20年 屋顶塌了没人管

井亭巷35号,墙头脱落,大门破损,院内满是杂草,墙体裸露在外,四周房屋多已坍塌,砖瓦满地都是。

这房子也有上百年历史了,附近居民说,老厝原本的建筑样式、房屋构件、木板雕刻等都是很不错的,可惜现在变成了一堆废墟。

邻居陈阿姨常年代管老厝,她说,屋主已迁居外地,20多年前就已经没人住了,因为年久失修,“五六年前突然一天,整个房顶都塌下来,但屋主不在,所以没有人来修,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样本三 旧馆驿24号

老厝古早味仍在

新人慕名来拍婚纱

红瓦翘尾脊,三落两开间,推开西街旧馆驿24号那扇古香古色的大门,阳光照进天井,打在两侧榉头的走廊上,整座古大厝里,满满的冬日暖意。

70多岁的龚阿婆,坐在天井边,悠闲地喝着茶。说到这古厝,她摆了摆手:“白蚁侵蚀得厉害,10多年前,我们特地花费好几万元,买了瓦片重新修了屋顶。”古宅厅堂旁的房间,铺着白色瓷砖,还有刷着白漆的天花板。第二落的房间,也改成了现代模式,屋角还改造出一个抽水式卫生间。

即便如此,老厝的古早味还是有的。龚阿婆说,前些天,有一对新人还特地跑到她家里拍摄婚纱照。

不过拍照归拍照,年轻人还是不喜欢住在老宅,“停车没地方停,上个厕所也不方便”。不过,龚阿婆舍不得离开,她说,古厝没人住,很容易倒塌。古厝建也不能建,修缮不仅费钱,老工艺师傅也不好找,古建筑材料寻找也麻烦,由政府统一回购代管是最好不过的。

样本四 许厝埕24号

一家老少守古宅

守出古城示范点

在西街逛了一圈,许厝埕24号,陈振辰古民居,可以说是保留最完整的古民居了。

这座两进三开间的百年古宅,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前面有庭院,后面有偌大的花园和果什地。大房山墙外,拱形浮雕窗眉,还有“出砖入石”墙,穿斗式木构架……

屋主陈家鹤是位退休医生,“在外也买了新居,但一家老少仍留在古宅”,陈家鹤说,这样做,是为了留守父辈留下的古宅。为此,他还特地在古厝旁弄了个门诊,平日既接诊又照看老宅,两不误。

他指着头顶新旧不齐的屋瓦片说,房子10多年前修缮过一次,梁、斗拱等古构件受白蚁侵蚀,平时也要注意防止白蚁侵害古宅木结构。因为照管得好,老宅还被评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点”。

陈家鹤说,曾有政府部门提出要把古民居做成旅游点,他不是很赞成。作为医生,平时接诊的人很多,中午想好好休息下,游客来了,会影响他们正常作息。何况,家里还摆放着先人灵位,开发成旅游点,不是很合适。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