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5月14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XZN07版:城事/文化

  1. 版面导航
2014年5月14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探秘频道之“一个好地名,藏个好故事”策划
古桥成街道名 见证老城兴变
东、西桥被纳入西桥街道管辖范围,延伸出的街是现在的修文东、西路,而新桥街道的新桥头曾是物流集中区
新桥遗址,位于市区江滨路解放路闸口

N海都记者 朱加良 戴江海 文/图

核心提示 西桥街道、新桥街道、北桥菜市场、桥南社区、太古桥牛肉面、东桥亭庙……

在漳州,与桥有关的地名涵盖了行政单位、集市、餐饮、宗教等领域。作为一座水城,漳州古桥众多,如今漳州市区仍有两个街道名称带有“桥”字,它们是西桥街道和新桥街道。

之所以带“桥”字,是因为这里古时都有一座桥。若要问桥背后的故事,还真的有得说:西桥街道内的东桥,古名“名第桥”,是为纪念漳州首位进士而取。在新桥街道,民国初年有位商人陈雪斋,因为吃饭时的“AA制”付账,为后人留下了漳州版的AA制一说。

需要提醒的是,与您分享了地名里含有“铺”、“县”、“寨”、“桥”字的故事后,海都报推出的“一个好地名 藏个好故事”策划今天正式画上句点。当然,也欢迎您拨打海都漳州通2050110或海都热线通968111,与我们分享更多劲道的故事。

【西桥街道】

东桥又叫名第桥 为纪念漳州首位进士

漳州古城分内城和外城,其中,内城为官衙府库,内城外有护城河绕城,东、西桥就建于漳州古城的护城河上。

位于古城东护城河上的东桥,古名“名第桥”。宋朝方志明确记载,唐朝元和年间,东桥建成,此时刚好郡人周匡物中了进士,成为漳州历史上最早登科的人。为了纪念这件大事,因而将桥命名为名第桥。又因为在内城东边,东桥的俗称便流传下来。

东桥对面,位于西护城河上的西桥,古名“登仙桥”。据记载,这个桥名的由来,同样是为了纪念周匡物登第这件事。

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资料馆馆长江焕明说,虽然方志上没有明确记载古城创建的具体年代,按常理应该是先挖护城河筑城,然后才能在护城河上建桥。既然唐朝元和年间已修筑桥梁,可以肯定,漳州古城始建于唐代。

东西桥街 作为古城横轴线保存至今

如今,东、西桥亭庙的香火依旧旺盛,而东、西桥已经成为道路,护城河穿过庙宇下方,缓缓流过。

据记载,自唐、宋两朝漳州古城创始并定型后,到明清时,东、西桥延伸出来的街道分别叫东、西桥街。这个叫法,一直到民国时才改名为现在的修文东、西路。而如今,这两条路的叫法,延续了民国时的街名。

江焕明说,民国初年以来,伴随着城市改造,残存到现在的古街轮廓屈指可数。但由东西桥、亭贯穿起来的街道(今修文东、西路)作为古城的横轴线基本没变。

1954年,西桥街道成立,将东、西桥范围都纳入西桥街道的管辖范围。

【新桥街道】

物流集中区 新桥头是竹器产品集中地

芗城区以“桥”命名的街道,除了西桥外,还有新桥。新桥,原名东新桥,因位于南桥(中山桥)东边而得名。

据记载,新桥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建成后,因桥中建有水月亭,桥南建有观海楼,桥北有文昌阁,使得这里一时成为漳州的“诗坛圣地”。“文革”期间新桥曾一度改称“工农兵桥”,“文革”后恢复原名。

漳州有“南门银”的说法,指的是古城南面临九龙江,这里是传统码头区布,仓储货栈、山海产品、手工业密集。

江焕明说,新桥头既有九龙江东西向的水运带来的货流,又有桥南北两岸带来的客流人流。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新桥头附近成了热闹的集市。

不过,新桥头最有名的行当还是竹器加工。两条巷子竹排沃、竹巷下,以及附近的草寮街,都是竹器加工的集中区。新桥头的竹器产品几乎涵盖了当时古城市民的日用所需。如今,60岁方宝国的店,是原新桥头地区坚守竹器制作的最后几家之一。

2000年,因成为危桥,新桥拆除。

漳州版“AA制” 新桥头商人陈雪斋起的头

说到吃饭付费的“AA制”,其实,在几十年前的漳州,坊间也有个关于AA制的故事。很有漳州特色的口语“陈仔雪”,要从新桥头说起。

据芗城方志办专家陈侨森研究,民国初年,新桥头住着一位大商人叫陈雪斋,坊间有人叫他“陈仔雪”,他不仅做生意很讲诚信,与人应酬也从不失体面。有一些专爱吃喝的人,想揩他的油,经常邀他上馆子宴饮,却在席散前抢先溜走,留下陈雪斋一人付账。

久而久之,陈雪斋也学聪明了,以后他总是乘大家酒酣耳热之际离开。不过,跟那些“酒肉朋友”的区别是,陈雪斋在离开之前,总是事先估算这桌酒席自己该摊多少钱,不白吃人家的。

等吃客们要散场时,陈雪斋已不见了。大家只好各掏腰包,凑足饭钱。

以后,这种分摊吃饭的方式,逐渐成了惯例,漳州人称之为“陈仔雪”。而今,流传范围也从新桥头扩到了桥南一带。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