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5月15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N04版:城事/文化

  1. 版面导航
2014年5月15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掌”握人生 80后木偶班以年轻换年轻
他们正在排的新剧试图对传统艺术做不一样的尝试,吸引年轻群体;该剧即将参演亚太木偶皮影艺术周
练习木偶手势,手指要跟压腿一样压成90度
几个女同学手举木偶头练习
先吸一口烟,再通过塑料管吹到前台木偶手里的烟斗上去
媒婆转花巾练了好几个月
演员自己动手缝补、调整掌中木偶
掌中木偶戏《古城惠安女》有15个角色

N海都记者 陈丽娟 谢向明 谢明飞 实习生 黄艺昕 通讯员 曾志刚 文/图

海都讯 人人心中都藏有一颗童心,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木偶戏能同时虏获老中少欢喜的原因。

今天,我们掀开偶人幕帘,走近一群80后木偶表演者,近距离观看这门艺术背后更真实的一面。

他们一共11人,是2004届泉州艺校木偶班同班同学,毕业后一起到惠安县掌中木偶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他们遇到了一个机遇和挑战共存的时代。

因为历史原因,木偶戏和其他艺术一样,也有过剧本、演出和人才的断层。面对新的时代格局和观众,文化传承面临更多挑战,但也给予这群充满活力与勇气的演员,更大的表现空间。

下月初,他们将赴四川南充,参加中国亚太地区木偶联合会木偶皮影艺术周活动,进行新剧《古城惠安女》首演。

这是该中心斥资30万元重新改编打造的精品剧目,从编剧、导演、背景音乐、木偶道具、唱腔、动作等方面,试图寻找一个更贴合时代的表现形式。

这11名同班同学,仅1人曾退出,因不舍又回归,其余10人一路坚守。他们希望,尽自己所学,让大家看到传统艺术不一样的新尝试。

颜福安是他们当中一员,也是该中心主任。他对这部新剧寄予更切实际的希望——将观众往年轻化群体的方向引导。

首演结束后,该中心每年还将对外公益演出20场。

背景

泉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会长陈日升介绍,1990年,他曾做过调查,全市共有60多个掌中木偶剧团,全都是民间组织,这说明,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近几年来,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但这些民间团体的生存条件不是很好,只剩下10多个团。究其原因,大部分剧团是家传式,人才断层及市场盈利问题是关键因素。这些年,他们也做了不少努力,民间布袋戏邀请已经持续到第七届。政府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整体影响力出现复苏现象。

【新演员】

踩恨天高,90度压手

因为老一代演员渐渐退出幕后,近年来由这群年轻演员挑起大梁。

刘美琴,现已成长为当家花旦。说起和掌中木偶的缘分,她笑着说,这是一桩阴差阳错的美事。

活泼的她,自小嗓音好,本想到泉州艺校学唱歌和舞蹈专业,没想到,面试才一亮嗓,刚好被经过的惠安县木偶剧团老团长听到,就把她收了。

入学前两年,练的都是基本功。手指功,一开始是最难的。刘美琴解释,木偶主要靠手来控制,手指一定要灵活。

食指负责控制头,大拇指负责一边的手,其余三只手指负责另一边的手,这样肩膀才能平衡。为了稳,要把手指掰成90度,像压腿一样压手。每次一练就是45分钟。刚开始一练完,手麻到动也动不了。

掌中木偶还需要练习举功。因为舞台在人的脑袋上方,演员们需要把木偶举过人的头部高度。刚开始练习时,手酸到不行。

有举功,还有脚功:穿高跟鞋。因为木偶戏最讲究舞台上的协调,为了保证台上木偶身高差不多,后台演员有时甚至要踩20厘米的恨天高。有时来回换道具,跑起来特别容易崴到脚。

给木偶“安”灵魂

庄雪燕在团队中,主攻媒婆角色。

媒婆的滑稽和大大咧咧,一定要通过她的手,传递给没有灵魂的木偶,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角色的魅力。性格文静的庄雪燕,为了琢磨到位,没少花工夫。

这次新剧,她还做了次创新:拜堂前,媒婆高兴地转起了花巾。这个动作人手直接操作还行,让木偶转花巾,是高难度的挑战,在以往的掌中木偶戏很难看到。

庄雪燕练了几个月。在家一有空,就拿一根筷子挑着花巾先练,后来改用更细的棍子,最后再用木偶转。庄雪燕说,木偶的手被衣服控制着,幅度小,转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力。

庄雪燕说,媒婆在台前表演时,自己在幕后嘴角也不自禁地上扬,高兴十足。当听到台前响起掌声时,更是兴奋。

想起当初,只听家人说学木偶可以分配工作,就误打误撞进了这行,如今14年的勤学苦练,庄雪燕觉得,“虽然很累,但那种满足感无法用任何言语表达。”

离开,又重新回来

2004年毕业时,木偶艺人的待遇不如现在。当时班里13人,走了3人。有位男同学离开,是因为他母亲担心效益不好,找不到对象。同学陈纾开玩笑地说,这是误解,至少现在,大家都成功把自己推销出去了。

曾伟红,当年也只实习了一年,因家庭原因走了。只是,去年10月份,得知新剧人手不够,她毅然又辞去工作,回到了剧团,参与新剧排演。

曾伟红说,当年离开剧团后,从事幼教行业,教音乐,但木偶始终让她挂心。走之前,她还买了两个木偶,珍藏在家。这么多年来,她有空就会拿出木偶练习基本功,从没断过。

家住泉州市区的她,排练时,得来回跑,曾伟红却乐此不疲。“我想,是团体的感觉,让我不舍得这里吧。”曾伟红说,同窗4年,即使是辞去工作,她也一直和同学保持联系。毕业10年,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样,这种感情很难得,她希望再次融入。

离开这么多年,曾伟红对木偶一点没生疏。她反而觉得,人生的历练,让她在演绎人物时更有感悟,她期待着自己这次的表现。

【新剧目】

定制47个新木偶

惠安掌中木偶是南派布袋戏的代表之一。《惠安女》其实不算新剧目,2012年曾获得第21届国际木偶联会大会暨国际木偶节的最佳节目奖。但这次,不仅剧本重新打造,道具、布景舞台、音乐上也有突破。

按照编剧郭培权的意思,他们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他说,去年9月,惠安县木偶剧团转型为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为吸引年轻群体,传承传统文化,重新打造的《古城惠安女》是第一个尝试剧目,斥资30万元,特邀北京的专家参与编剧合作,特邀泉州梨园剧团乐队演奏背景音乐,重新定制47个新木偶、新衣服,打造新场景。

该剧以明朝倭寇入侵崇武古城为背景,讲述惠安女勇敢抗击倭寇,保卫家园的故事,时长60分钟。

去年年底就开始筹备剧目,3月份开排,最近,两名演员正进入与灯光、背景、音乐的配合阶段,除了动作排练,还要对木偶修改安装,以适应自己的操作,服饰也要亲自缝制装饰。

角色达15个,动作更多

郭培权介绍,此次新剧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即参演的主要都是新演员,人物设定上会更加丰富多彩。

他说,传统的掌中木偶戏,角色一般只有生、旦、净、末、丑5个角色。每个角色,如何进场,在台上如何走步,唱什么歌,相对固定,少了些新鲜感。此次新剧,将出现惠女挑担、推车、担石头场景,以表演居多。

新剧的角色达15个左右,也加大了表演的难度。有些演员最多分饰四五个角色,有时一个场景10多个角色,超出演员人数,就需要有人双手各操控一个木偶。

就是一个角色,幕后演员也常要换人。比如,女主人公阿螺既有谈恋爱的文戏,也有和倭寇对打的武戏。到武戏时,阿螺就换男同事来表演,更有表演力度。

郭培权透露,因新剧的武打戏较多,他们特地邀请漳州国家一级导演、北派布袋戏国家级传承人陈锦堂来担任导演。原来,南派布袋戏动作比较温柔,北派的相对刚强有力。

打破沉闷,吸引年轻人

郭培权说,掌中木偶,最考验功力的是手指头,功夫要深。新演员虽然经验不足,但相对不受传统剧目的约束,想象的空间比较大,更加活泼。

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颜福安,在剧中参演好几个角色。他说,80后的团队,第一次演新剧,压力虽大,但期待更大。

在他看来,传统的布袋戏,基本靠语言、唱腔表达情感,类似于讲古,老人家比较喜欢。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样的剧目相对沉闷,最忌讳的是时间过长,特别是外地人,听不懂闽南话,可能坐不到10分钟就想走了。

此次新剧目,他们最想突破的,就是希望观众的群体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他们尽可能减少台词和唱腔,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动作上,需要他们勤练功。每天早上,他们都要操练手指功,确保灵巧度和协调度。

这样的剧目,推出来后有什么样的效果,他们心中也没底,但希望尝试不一样的创新。此次首演结束后,该中心也将对外常态性演出,每年20场公益性演出,是他们的主推方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喜欢上传统文化。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