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中国新闻周刊
核心提示 “海新是我们的领头人。”5月初的一个中午,大雨如注,蒋庄村七八个妇女围坐在一起,还有些无法接受张海新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被刑拘这件事。
5年前,因为一起微小的土地维权事件,张海新一步步成为河南省邓州市蒋庄村的维权领袖,最后她发起了一个“山寨人民政府”,像模像样地生存了一年多时间,还对外发布红头文件,公开面向社会招聘公务员。这篇故事读着荒唐,实则反映了基层维权困境。
从维权代表到村民英雄
矮矮的,胖胖的,黑黑的,“一看就是农民”。村民们只能大致描述出46岁的张海新的样子。但他们对她说话的样子印象深刻:大嗓门、洪亮、令人振奋,夹杂着些脏字儿,相当“泼辣”“不好惹”。
2009年4月,村里原来养猪用的8亩土地,被五组一吴姓村民拿来建房子,关于这块地的归属,六组和村委发生了分歧。六组的村民最后决定找人带头告状,并很快锁定在张海新身上,大家觉得她年轻、有文化、敢反抗,还住在城里面。
张海新果然点头同意。告状第一天,张海新找来两辆卡车,载上几十名村妇,声势浩荡地去了乡政府,但最终没有结果。最初张罗告状的人渐渐泄了气,张海新却没放弃:“去邓州!去南阳,郑州!不行就去北京!”
18岁的吴甜觉得,自从母亲“被拉上这条船”,就“变了一个人”。而张海新似乎找到了某种使命感:她成了蒋庄村的大家长,不仅是养猪场的土地纠纷,村民们找她的任何事,她都有求必应。
从2009年4月到2012年10月,张海新带着蒋庄村六组的村民反反复复去南阳、郑州甚至北京上访,不只如此,差旅、食宿,全都是张海新负担,村民们渐渐退出后,上访就成了张海新一个人的事。张海新用光了丈夫打工的钱,还欠了十几万元的债。
吴甜说不清楚,这究竟是热心,还是逞强。但张海新的“鞠躬尽瘁”,换来了村民们的无限信任。“她特别无私,不可能骗我们。她是我们村的英雄!”村妇们说。
从假公章到一个人的“政府”
2012年10月,张海新从北京带回一公章,称“这是上面对我的信任!”谁也没有追问“上面”具体是指哪里。他们对张海新拿回来那个金色的公章充满敬畏——水杯口大小,金灿灿的,“漂亮极了,像是毛主席像章”。
张海新带着这个金色大章回到蒋庄村,告诉当年委托她帮忙维权的乡亲们:要按这个章所赋予的权力,成立由五人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委员会,之后“递上去给组织审批”,以后村里土地的事儿,就由这五个人一起商量解决。
为了“方便工作”,张海新又照着政府各机构的设置,去刻了各级机关的红色公章,包括一枚邓州市人民政府印。
新的委员会第一项工作,就是由五名委员集体商议后,给占领养猪场土地建房的五组村民吴家庆家传达了“停建通知”。“停建通知”很快又发给了其他有违章建筑的村民。村里人开始按照张海新的指示,挨家挨户上交家庭信息,填写邓州市村镇规划区居民建房申请表,申请“办证盖房子”。
张海新购置了办公桌、办公椅、传真机,本来就不大的家里,挤得满满当当。就在邓州市政府一墙之隔的小胡同里,张海新一个人的“政府”似乎正越来越完善,而张海新本人,也越来越像“公仆”。
每天早上7点送小儿子上学后,张海新便一直整理材料、看书,或是去政府部门上访,直到晚饭后才稍微靠在床上眯一会儿,半夜十二点再起来继续“工作”。她因此得了颈椎病,需要吃药,还常找中医按摩。
从出了名到被警察带走
她在附近维权圈子里出了名,很快有了追随者。她还被添油加醋了诸多杜撰成分:张海新打赢过官司;张海新以前是教师,现在是中央派下来的领导。
王良双就是追随者之一,他是高集乡李岗村村民,在土地纠纷维权过程中成了村维权代表。另一个追随者是汲滩镇廖寨村村民马香兰。
2012年2月,廖寨村启动镇中村改造的“廖寨明盛社区”项目,许多农户房子被强拆,甚至有人在讨要说法无果后,喝农药自杀。村民们自发维权,推选了马香兰为代表。
村民最初在当地反复告状,毫无进展。突然有一天,村民马香兰领来了张海新,说她“在上面有人”,之后便组织起8个村民代表,去北京告状。
“为什么不信!”廖寨村村民至今仍觉得马香兰和张海新不会骗人,“他们站在老百姓这一头,不收钱就给老百姓办事,他们也没骗我们什么啊!”
很快,廖寨村和李岗村如法炮制,在当地“选举”出五个人的“集体经济组织”。因为给廖寨村改造项目的开发商下达“停建通知”,马香兰被开发商举报。警察带走马香兰三天后,张海新和王良双正在家里商量如何营救马香兰,警察就冲了进来。
听说张海新被抓捕,村民们坚持认为:海新根本不是和政府作对,只要把情况跟“上面”汇报清楚,很快就会被放出来。
但如何向“上面”汇报?大家谁也说不上来。晌午到了,这群妇女在大雨中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