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6月20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34版:城事/文化·便民

  1. 版面导航
2014年6月20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洛阳桥畔飞炉庙供奉唐末殉国忠臣张巡和许远,分出闽台上百庙宇
双忠分炉将回泉 再续千年香火

▶洛阳桥畔的飞炉庙

N海都记者 吴月芳 谢明飞 文/图

海都讯 北宋名臣蔡襄建洛阳桥,千百年来留下多少美谈。位于洛江万安街道塘西社区的飞炉庙也与之结下不解之缘。下周,来自泉州各地的上百个从这里分炉出去的庙宇将再度聚首,计划举行一场清修祈福仪式,之后还将成立“泉台双忠文化研究会”,续写下一个千年香火传奇。

故事:唐末安史之乱殉国成仁

且说现在飞炉庙里供奉的,是武尊王、文尊王,合称“双忠”。二位“成仙”,发生在唐末“安史之乱”,原型是殉国忠臣张巡和许远,距今1200多年。

史书描述张巡“身高七尺,须髯若神……”他学历高,博览群书考上了进士,而且还通晓阵战法。而许远“乃宽厚长者,貌如其心。”

张巡与许远率数千官兵,在河南睢阳(今商丘)抵御安禄山十万叛军。二人屡挫强敌,死守睢阳孤城,最终因粮尽援绝而殉国。

民间遂敬奉二人为神灵,建庙宇供奉。历代朝廷顺应民意,对双忠进行加封,明太祖年间还举行春秋两季的公祭。清代许远塑像被请到太庙,成为41位陪臣之一,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起源:蔡襄移香火入泉助力造桥

“双忠”的信仰何以入主千里之外的泉州?这就不得不提北宋时期的泉州郡守蔡襄。

据传,蔡襄奉命到泉州造洛阳桥途中,路过河南,见当地百姓虔诚拜谒双忠二神,便将香炉带到泉州,为他主持建设洛阳桥祈福。香火被蔡襄安放在洛阳江畔一处小庙供奉起来,初名万安桥院,这就是飞炉庙的前身了。

八年之后,洛阳桥顺利竣工,蔡襄觉得这是睢阳带来的香火暗中庇护,便到小庙中祭拜,请求择地扩建庙宇。谁知,祭拜未完,香炉竟腾空而起。人们好不容易在两三公里外的万安地界找到,也就是现在飞炉庙的所在。

据说庙宇规制最大时“有十三进深”。最近一次重修,是在12年前。当时塘西社区百姓在修路时从地下挖出一方石碑,是清朝同治十二年所立。碑中提及蔡襄造桥的故事,还说“飞炉庙为香火之祖”,以及“旧无碑记,不知几经重修”。现在这一方“重修飞炉庙碑”被当地人视为铁证,认为闽台两地供奉双忠的庙宇皆出于此。

延续:将系统梳理泉台双忠史料

泉州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主任龚勤勤介绍,“双忠”在闽台各地有着不同的称呼。仅惠安和晋江等地,各有百来庙宇都供奉着双忠。台湾也有数百个相关庙宇。

比如泉州一带有分开称呼“文兴尊王”、“武安尊王的”,也有合称“文武尊王”的;在厦门,有人供奉为“护国尊王”、“张府王爷”;在莆田,还有叫“司马圣王”;潮汕地区呼为“双忠圣王”。民间信仰多样的台湾称呼更是多样,还有“张府千岁”、“保仪尊王”、“保仪大夫”、“厉王爷”、“三太子”等多种称谓。

洛江区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潘金福介绍,今年洛江区准备牵头成立“泉台双忠文化研究会”,发扬文武尊王的美誉;并计划系统梳理飞炉庙史料,包括各地分支的时间,在当地的影响力等。

据悉今年10月,“海峡两岸双忠文化图片展”也将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两岸60多家具有较大影响的双忠庙宇参展,将囊括双忠史料、祖庙文化、各地信仰、两岸交流等部分。来自台湾的庙宇将占到总数的一半,还有祖庭河南商丘市的双忠文化交流研究会参与办展。

——阅读延伸——

泉州人供奉20余忠臣

对于泉州民间信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研究员李玉昆专门做了研究。李玉昆调查,除了双忠外,泉州人崇拜的忠义之神还有关羽、岳飞、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苏缄、张悃、郑振、奋盛将军、田帅、俞大猷、欧阳深、王世实、钱千户、王百户、安海三公、琯头十班公、义烈相公、三翁公等。到了近代,泉州还有独具特色的解放军庙,位于崇武西沙湾、晋江龙湖。

忠义之神中,外来的关帝信仰在泉州很普遍。李玉昆认为,地方官吏主要通过宣扬关羽的忠义,宣扬忠义孝悌。泉州士大夫对关羽的崇拜,以他为楷模,而且还编撰推介劝善书、关帝灵签,以此推动关帝信仰在泉州的发展。关帝忠勇仁兼备,尤其恪守信义。由此百姓认为他能保佑地方安宁,而且是合格商人经商的道德规范,被尊为财神。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前,也要到关帝庙乞求保佑。

泉州人还信仰抗倭中牺牲的民族英雄,这些中不少是来自泉州本土的。比如俞大猷,许多地方为他立祠堂,或画像供奉。郑成功被尊为“开台圣王”,闽台两地都有人民建祠庙奉祀。

洛阳桥畔那些祠与庙

泉州人重感情,那些建设或修缮过洛阳桥的父母官,百姓不遗余力地建祠膜拜;泉州人也笃信神灵,以民间信仰为精神力量。到现在,洛阳桥畔,你还能看到与造桥相关的昭惠庙、蔡襄祠、飞炉庙等祠与庙。这里正是泉州“宗教博物馆”的缩影之一。(以下根据学者李玉昆《泉州民间信仰》等资料辑录)

昭惠庙:洛阳桥昭惠庙据传始建于唐朝初期,原名“镇海庵”。北宋皇祐年间,泉郡太守蔡襄主持建造洛阳桥时,扩庵为会所,并迎南安九日山海神通远王祀于此。当地流传“先有昭惠庙,再有洛阳桥”的说法。

蔡忠惠公祠:位于洛阳桥南岸,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社区内。为纪念蔡襄修建洛阳桥而建。蔡襄祠历代有重修,至今保存完好,现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的附属文物。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