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傅翔
(评论家、作家,福建连城人,现居福州)
闽中多山,胜景甚多,但在脑海里只有武夷冠豸、太姥金湖,一直想不到近在咫尺的福清除了石竹山竟还有名山。实际上,真的不该感到奇怪,想一想福州城内的屏山于山乌山,还有郊外的鼓山旗山,想一想永泰的青云山,连江的青芝山……闽中何曾缺少过山?每到一隅,闽地还真不缺山,更不缺水,有山有水,有水有山,山是青青翠翠的山,水是清清绿绿的水,让人遍得自然,随处皆有自在。
晨钟暮鼓已不在
到福州多年,福清却一直未曾到过。近得闲暇,适逢有约,便和朋友一早驱车前往。出高速没半个小时,便来到了郁郁葱葱的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对公园,我一向是不感兴趣的,因为公园总意味着过多的人为。但我没想到灵石山却是野性的,自然得有点荒凉。虽是周末,却静得似乎只有我们一行人。到处是绿色,是茂密的树林,远处的山上更是密密层层的阔叶林,那浓密的绿意不由得让人怦然心动。离海这么近的福清竟也有这么一块洞天福地!“林茂、山雄、水秀、石怪”自不用多说,单说那林中的参天古木、烂漫山花,还有那奇珍异兽,就足可称得上是福建沿海的一颗翡翠。
以为灵石山野,却是一个错觉。历史上的灵石山不仅人文鼎盛,更是香火缭绕。不说著名理学家朱熹为它亲笔题写了山名,就说建于唐代大中元年(847年)的灵石寺,那可是唐朝皇帝亲敕匾额,当年也曾是闽中四大禅林之一。灵石寺占据山腰一处极尽开阔的所在,寺内古木参天,建筑极为大气,给人少有的舒服。我感到不解的是,如今的灵石寺规模依在,恢宏之气度不减,可就是没有了香火。以为是正在翻修之故,却不是。听导游说,寺里都是尼姑,不知什么原因,不让人烧香了。如此,我不禁为之扼腕,如此大的一个寺院,又曾饱得声名,却沦落到如此境地,却是为何?当年的晨钟暮鼓已不复存在。
对许多事,我们都只有徒生感慨,因为我们都不过一介书生。因此,我们也只有抱憾离去。
有寺必有山
时间尚早,朋友又带我们前往另一处叫弥勒岩的地方参观。弥勒岩为俗称,实为瑞岩寺之一胜景。俗话说,有寺必有山,瑞岩寺所在的便正是瑞岩山。
瑞岩山在福清市区东10公里的海口乡。山中怪岩奇洞,胜景甚多,著名的有佛窟岩、天章岩、桃花洞等37奇景。山顶石岩,史载有一孔洞大如箕,水满其中,春夏不涸,人称“可通海”。北宋宣和四年团栾居士于山南开辟景物,并创建瑞岩寺。而山上更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摩崖石刻约100多处。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曾驻军于此,开辟大洞天、宜睡洞、归云洞等胜景,并书《瑞岩开山记略》,立碑于寺西弥勒像左侧。据说,明朝宰相叶向高也曾在此读书,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瑞岩寺依山而建,外面看去并不起眼,走到眼前,却恢宏。最具文物价值的是“祖师舍利塔”,阴刻梵文。另有各类碑记68块,均属宋朝和明朝所立。更为难得的是,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寺庙却完整地留有弘一法师、赵朴初和启功三大书家的墨宝,这些墨迹刻成匾额悬于堂前柱上,格外清雅,不同凡响。
弥勒岩位于寺西山麓,由一整块天然花岗岩就地琢成,据志书记载:“邑人吕伯恭琢大石为弥勒佛像,高三丈五尺,相传琢匠日间有百人,夜间只有九十九人,疑有神助。”石像盘腿而坐,袒胸露肩,左手捻珠,右手抚腹,两眼微眯,双耳垂肩,笑容可掬。据说,这是我国东南最大的石雕佛像,也是全国最大的立体石弥勒佛坐像。
我不由得大吃一惊,更为自己孤陋寡闻而羞愧。说实话,我以前还真的不知道福建还有这一胜景。一直以为泉州清源山的老子造像就是最大的,却不承想,福清竟也有这么一处天然的造像。想来,福建还真是佛教圣地啊,难怪弘一法师会在闽中多年,也难怪南少林会落座于福建。
观完了,正是正午。小小半日,让我吃惊不小,留下的更是诸多的感慨。我想,我肯定是要再来的,那时,我一定要细细地品味其中的典故与传说,再细细地追寻那不为人知的历史与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