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10月31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10版:关注/本地

  1. 版面导航
2014年10月31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古早味的闽南语童谣”追踪
“这首童谣是爷爷的味道”
本报昨日报道引起读者的一股童年追忆潮;童谣出处和作者仍待考究
童谣见报后,引起一股追忆潮(资料图)
石狮的林先生
微博上发布的童谣
南安64岁的林先生分享的童谣

N海都记者 刘燕婷 文/图

核心提示 一首童谣引发一群读者的集体怀旧。昨天,本报报道的《古早味的闽南语童谣》引起了一股追忆潮(详见本报昨日A3版),泉州、漳州等地的数十名读者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畅聊自己与童谣密不可分的童年记忆,并提出在自己记忆深处对这首童谣的不同读法以及内容有出入,更有资深老师来分享童谣的出处及作者。

遗憾的是,目前还没办法完全确定这首童谣的内容、出处及作者,我们依旧期待着热心读者的分享。

闽南童谣是先辈们文思才情的体现,也是儿时记忆的一部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时记忆正在慢慢消失。读者们,如果你的脑海中也有一首闽南童谣,不要迟疑,拨打95060告诉我们,我们将一道让它再度散发古朴的魅力。

【童谣趣】 他们有不同记忆

对于这首不知名的童谣,读者们除了畅聊童年记忆外,还对童谣中的一些文字提出了不同意见。

“秀才赶考当然是进京啦!这童谣里‘才秀进金古学开’中的‘金’应该是‘京’。”漳州56岁的王先生说,这童谣自己再熟悉不过了。

“小时候,家里没电视、收音机,一到晚上,就爱围在大人身边听‘讲古’。一次,父亲念出了这童谣,就跟绕口令似的,非常有趣,就缠着他学上了。”王先生说,这童谣他现在都可以随口背出,很肯定这字是“京”。

今年68岁的叶亚芳来自漳州长泰,“印象中‘才秀进金古学开’中的‘古’字应是‘考’字,赶考的意思。”他觉得这童谣比较励志,中学时代同学们就都在传阅。

同样来自南安的林先生,今年64岁,他说自己是个还没退休的老农民,懂得不多,但关于童谣的记忆却很深。“我要分享的这个童谣,跟你们报道的很相似,只是内容有点不一样。就是‘田’字形圆圈上的内容要改为:王王天子来,白白四云开,山山相对我,个个状元才。”

【童谣解】 读者们众说纷纭

除了对文字提意见外,还有一些读者给出了不同的读法,只是缺乏靠谱的依据。

来自漳州的简老师说,1959年的时候,这童谣在同学中非常流行,因为这首诗很有趣,念法很多样,同学间都在比拼看谁能发现更多的念法,很有学习氛围。“我来说个不一样的!你们登出来的这个七言诗,还可以从最后一个字一直倒着读到第一个。”

除了七言诗可以倒着读,网友“闽商策划”也非常有才,圆圈部分的读法,她有自己的创新:“状元才子读书来,读书来见百花开,百花开门不见我,不见我是状元才。”而且语句顺序调换一下好像也不违和,如“读书来见百花开,百花开门不见我,不见我是状元才,状元才子读书来”,它的特点是,上一句的后三个字,同时是下一句的开头。

读者们各抒己见,只是都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众说纷纭中,海都记者都有点凌乱了,到底这童谣的正解是怎样,呼吁有靠谱依据的读者来还原。

【童谣说】 一说德化文人所写

“‘来见百花开,开门不见我’应该改为‘来时百花开,开门便见我’。”南安退休老校长——77岁的郑老师说,自己曾经写了一篇文章《中国回文诗》,有将这首童谣故事选录进去,“小时候就学过,印象很深,肯定不会有错”。郑老师很笃定。

“我还知道它的由来和作者!”郑老师说,年少时,村里有个年长自己五十来岁的老人,上过私塾,私塾里教过这童谣。老人教会了郑老师,并且告诉他这是清朝时期,德化县文人郑广所写。

郑老师说,这个郑广年轻时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而且非常不走运,老婆早早便过世,穷困潦倒。有天晚上,郑广在家里抓到了一个小偷,他没有报官,而是教导这个小偷要做侠盗“劫富济贫”。感动于郑广的宽容,小偷反拜他为师学习古道,而且将其侠义行为在“小偷界”广为传颂,结果郑广被推上了窃贼首领的位置,并专门劫富济贫,受疾苦百姓欢迎。达官显贵对他恨得牙痒痒,却又不能将他怎样,总在公开场合羞辱他,有些文学造诣的郑广便作诗回击,颇有雅痞的感觉。这首回文诗便是出自他手,颇为豪爽。

年逾古稀的郑老师讲完这个由来,便开始吟唱起这首童谣,其韵律轻快,平仄愣是被唱出了味道来,听着更有古朴感。

一说源于《山海经》

对于童谣由来,同样来自南安的李先生有不同的说法。

“上世纪60年代,我曾经在南安石井同学家的书上看到过它,那书叫《山海经》,是一本古书,有很多民间故事。”李先生说,当时自己只是随手翻翻,没想到就被这个“田”字形的古诗迷住,“我当下就用纸把它抄了下来,带回家后,一念几十年,现在时不时还会写着玩”。

李先生口中的《山海经》是否就是先秦古籍《山海经》?李先生说自己只记得书名,不懂什么古籍。而且根据抄录,“来路有金通过我”中的“有”应是“由”,“过”应是“告”,“来见百花开”中“见”应是“到”。

不过有网友表示,这首童谣里面包含很多白话,而且状元也是唐朝以后才出现的,应该不大可能出自先秦古籍《山海经》。

【童谣事】

39岁的朱先生:这首童谣是爷爷的味道,自己要将它传承给儿子

“这首童谣是爷爷的味道。我的爷爷如果还在世,该有90岁了。自我懂事起,他就孤身一人在洛江的一座山上种地瓜,每到周末时我都会上山跟他住。”电话里,39岁的朱先生一阵感慨,他说当时自己大概读小学一年级,每次上山陪爷爷,爷爷除了煮好吃的给他外,还会教他念这首童谣。

“爷爷上过私塾,毛笔字写得特别好,也是这样的田字形,我们祖孙俩一念可以念很久,朗朗上口很好记。”朱先生说,当时自己懵懵懂懂,爷爷曾告诉过他,这是上私塾时老师教的,“爷爷说私塾里只有老师有书,学生是没有的,这童谣就是书上的,老师为每个人写一张,让学生带回家看着读”。

“当看到这报道时感触很深,很想爷爷。”朱先生说,自己还特地将报纸收藏,为了告诉儿子——这是我爷爷教过我的童谣。“儿子上四年级了,今天我就要将这童谣写出来,教给他,闽南的文化咱要自己传承。”

63岁的蔡先生:看到这童谣,知青年代的记忆就跟潮水一般涌上来

来自漳州市区的蔡先生,今年63岁,昨天他跟个孩子一般,兴奋不已地说:“我今天心情太好了,胃口大开!”这个可爱的老人说,当自己在海都报上看到这首童谣时,知青年代的记忆跟潮水一般涌了上来。

“我16岁就上山下乡,去到了漳州港尾,也就是在那里接触到这童谣。”蔡先生说,当时劳作很辛苦,日子过得也很单调,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当地一位老医生,空闲时就跟他学习中医。“老医生多才多艺,偶然间听他吟唱起这首童谣,觉得非常有趣,便向他讨教。”

这一发便不可收,蔡先生说自己白天干活累了,晚上还要点着微弱的煤油灯,边写边读不亦乐乎。“当时是觉得好玩,现在越来越明白这诗的深意,它很向上。很谢谢海都报把它挖出来,让我这老古董还能聊发少年狂,今天为此午饭比平时多吃了一倍,心情实在好。”

【征集令】

一起怀旧

共唱儿时童谣

闽南童谣是闽南先辈们文思才情的体现,也是闽南味道的载体,现在它们很多都已失传,令人心痛。读者们,如果你脑海中也有这么一首古童谣,不要迟疑,赶紧拨打95060或者@新浪微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将它传承下去。

目前,许多读者对这首童谣的个别字还存在着争议,现在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如果你有更具说服力的佐证,请快快跟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