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11月28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07版:关注/本地

  1. 版面导航
2014年11月28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没有阅历难体会当中悲伤
《丝海梦寻》昨看哭不少观众;一名20年前看过旧版的母亲说,现在再看,就什么都明白了
小海接上父亲的班,将海丝延伸
陈月芳看过《丝海箫音》

N海都记者 林淑芳 田米 文/图

核心提示 20多年前,一部极具海丝元素的舞剧《丝海箫音》,被习大大记在心里。昨晚7点30分,以《丝海箫音》为母版新编的《丝海梦寻》,在泉州影剧院上演,2小时的演出中,众多泉州元素唤起许多人的回忆,剧中男女主角的真挚爱情,也看哭了不少观众。

对于泉州市民陈月芳来说,《丝海箫音》和《丝海梦寻》也有着特别的意义。20多年前,刚结婚的她第一次看到《丝海箫音》,如今,她的女儿已成为《丝海梦寻》的演员。随着时间推移,她对这部剧也有了更深的体会,“现在再看,就什么都明白了,如果没有生活阅历,难以体会到当中的心酸和悲伤”。

观众感动流泪 谢幕两次才离去

“你看,舞台上那个是欧拿(闽南语“摇篮”)。”舞台剧一开场,一个木制摇篮就引起观众的注意,观众张阿姨激动地说,“女主角在纺织,旁边那个灯……很多东西,都是咱泉州的元素”。摇篮、刺桐花、东西塔、元宵灯、惠安女……舞台剧浓浓的泉州味,唤起众多观众的集体回忆。

在泉州的演出,已经是《丝海梦寻》所有演出中的第13场,跟在其他地方的演出一样,依然有很多观众感动到流泪。在最后一幕,当男主角阿海遇难后,衣服被送回家乡,而女主角依然苦苦等待他归来时,现场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流泪。“表演直击人心,会让人感情投入剧情。”观众小王说。

演出完毕,观众们迟迟不肯离去,直到演出人员谢幕两次后,才有人起身。“剧情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每次看,都还是那么好看。”作为《丝海梦寻》的粉丝,还是名在校大学生的小林,已跟着剧团走了全国好多个地方,前后看了7场,演出人员中有她的朋友,除了捧场,她每次都能被剧中情节所感动,每看一次,都能有新的认识。

母亲当年看过原版 女儿如今表演新剧

在《丝海梦寻》的演出人员中,一名扮演小女孩的女演员,站在并不起眼的位置,她叫林晴雯,家住泉州鲤城,今年17岁。

林晴雯刚刚从福建职业艺术学院舞蹈系毕业,6月被选中参加演出,不过,她与《丝海梦寻》的缘分,早在20多年前就已开始。

20多年前,林晴雯的母亲陈月芳刚刚结婚,喜欢舞台剧的她,从亲戚那里拿到一张票,和朋友赶到福州的剧院,观看了《丝海梦寻》的旧版《丝海箫音》。如今已经40多岁的陈月芳,与丈夫经营着一家餐馆,在女儿加入《丝海梦寻》的演出之后,她和丈夫便追到许多城市观看。

时过境迁,现在的陈月芳更能体会到剧中所折射出来的情感,“以前还小,对泉州也不是特别了解”,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她对泉州从知之甚少到熟悉,不仅更喜欢剧中的泉州元素,更是逐渐能体会到女主角与爱人分离时的痛苦,“现在再看,就什么都明白了。如果没有生活阅历,难以体会到当中的心酸和悲伤”。

外国宾客很入迷 情感触动很强烈

昨晚的观众席上,还有一群外籍友人,他们就是刚刚抵达泉州的友城代表,来自丹麦、德国等地。“我们都感觉特别棒,很多场景特别感人。”丹麦霍尔拜克市石斧中学老师姚琳(中文名),用流利的中文说。在上半场休息时,她就很兴奋地回忆起刚刚演出时的一幕幕,让她印象最深的,是阿海即将出海时与妻子道别。她说,同行来泉州的一个男同事,老婆刚刚怀孕,也是非常舍不得,但还是必须赶来泉州工作。

本场舞台剧的执行编导谢南说,昨晚的演出虽然很成功,但还是有些小遗憾,如泉州影剧院的舞台较小,和背景尺寸不对,最后只保留2个背景,听说泉州公共文化中心奠基,他期待未来能在崭新的舞台演出。另外,12月27日,《丝海梦寻》将搬到晋江大剧院,那里的尺寸十分吻合,原来的背景也将一一呈现。

《丝海梦寻》剧透

八百年前,泉州刺桐港活跃着一支“通远舟师”。这一天,船长阿海迎来儿子的百日庆生,不想临时受命远航波斯,去开拓新航线。临别时,妻子桐花把心爱的洞箫交给夫君,愿它陪伴他一路扬帆。漫漫征途中,船队遭遇风暴袭击,为保护波斯王子哈马迪和船上的生命财产,阿海不幸遇难。十几年后,阿海的儿子小海长大成人,他立志继承父业,当一名出色的水手,却遭到母亲阻拦。此时,哈马迪再次来到刺桐港。见箫如见人,十几年前的故事再现,阿海的英雄义举深深地打动桐花,她毅然为小海穿上阿海的水手号衣,期待着新一代刺桐人为圆父辈的梦,把海上丝路延伸下去。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