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曾炳光 文/图
海都讯 备受关注的漳州新江东大桥全面进入上部结构箱梁施工阶段,预计明年底完工。而上游,被称为“福建四大古石桥”的老江东桥依然屹立,穿越历史烟云,今年它已经800岁了。
昨日,漳州文史爱好者吴文勤向海都记者提供了一组大概拍摄于1900年的江东桥照片,希望更多的漳州市民一起为江东桥祝寿。
一组老照片 揭开了百年前的江东桥
照片里,女的撑着白伞,穿着连衣裙;男的戴着白色礼帽,穿着西装,脚上是靴子,还拄着文明杖,6个外国人面向九龙江北溪;画面上一个中国小孩着黑色粗布服装,一只手举在额前遮挡着刺眼的阳光,不远处就是巍巍屹立的江东桥,桥中还有一座桥亭(如图1)。几个船工正利用杠杆原理,用木头支起三脚架,帮一个外国人卸一个木头箱子,戴着礼帽的外国人在旁投入地欣赏着江边的美景(如图2)。
吴文群说,这些老照片都是他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里发现的。他说,自己是龙海人,对江东桥情有独钟。没想到,一些县志等文史资料都很难找到的老照片,却在厦门被设为通商口岸后,被很多外国人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了下来,拍摄了不少漳州的景色。
漳州文史学者冯水国、林南中和漳州市海峡文史馆馆长江焕明等人确认,这组照片里的大桥就是江东古桥,照片保留完整实属难得。
一个“老传统” 照片来自异国摄影师
江东桥与泉州的洛阳桥、晋江的安平桥、福清的龙江桥合称为“福建四大古石桥”。江东桥每根石梁的重量为100~200吨。
如何架设如此重物让人叹服。76岁的林语堂在《我的家乡》中曾写道,留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漳州的“虎渡桥”(江东桥);“这么厚重的石头,当初是如何安放上桥墩去的,我至今仍然不解。”外国人拍摄江东桥也就不难理解了。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江东桥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性问题,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和国外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这种石桥。”
吴文勤介绍,拍摄这组照片的摄影师是一个叫亚瑟·威廉·彭内尔(1875~1964年)的人。这个摄影师曾于1900年游历广东和日本。吴文勤说,在图书馆里,江东桥大多被称为PO LAM BRIDGE AMOY(厦门的浦南桥),而一些风景照被标注为:VIEWS OF AMOY(厦门的风景)。
一个老疑问 江东桥咋被叫浦南桥?
其实,早在今年初,就有媒体报道,漳州老照片收藏者冯水国无意收集到,一张90多年前江东桥的外国明信片。这张外国明信片上显示“Pho-lam Bridge,Chang-Chow”,即“漳州浦南桥”。那么,为何江东桥被叫做“浦南桥”?
漳州芗城区方志办的专家陈乔森介绍,从元朝开始,朝廷就在如今的芗城浦南镇,设立课税(相当于“税务局”)。课税点就设在长泰龙津溪与九龙江北溪的交汇处,“无论是从长泰方向来的,还是从北溪上游的龙岩等地来的货物,都不会漏税”。浦南自然成了中转重镇,至清末民初,还设立了海关、海警。各地货物通过这里,然后再被中转到厦门、石码等地。
现在的浦南镇,还可见旧时的痕迹。“1958年,漳州建糖厂,木头还是从龙岩走水路下来,到浦南中转”。诗人王敬在《江东诗》,也曾写下“江风摇落水漪涟,恍似秦淮八月天。邱陇高低龙屿店,烟波出没鹭门船”,描绘江东繁华的美景。
而沿九龙江北溪逆流而上过江东桥,且行,即可到芗城的浦南镇。不难想象,到厦门的外国人,会被这个繁华的中转站所吸引,误把江东桥当浦南桥。而事实上,浦南桥只是一座通往长泰的木桥而已,并非石桥。
□江东桥800岁了
1214年,郡守庄夏垒石为墩,舆梁其上,建三亭以息行人。
1237年,这座木桥被火烧毁,郡守李韶倡议改建石桥。
1652年,郑成功与清军总督陈锦战于江东桥北,清军俱灭。
1928年,漳嵩公路开通,石梁桥改建为简易的钢筋水泥公路桥。抗日战争时期,为阻止日军进犯漳州,国民党于厦门沦陷后下令炸毁该桥。
1949年,解放军先遣部队赶修简单木板桥,大部队顺利过江。
1969年~1970年于桥上加高架设钢筋混凝土公路桥。
1972年,按国家标准改建成混凝土结构的国道公路大桥。
1994年,拓建324国道时,在江东桥下游不远处,新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保护了原江东桥。
★感谢市民吴文勤供图,线索费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