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林焱(福州)
南宋时期,福州的文化与产业有一次大发展的机会,其中包括丝绸纺织业。官府机构设了“文绣局”,专门管丝绸织绣。据说福州曾经被称为“丝城”。此地的蚕丝比苏杭一带更细,想必这里的蚕跟主人一样身材娟秀,吐出来的丝也是特窈窕的。到了明朝,福建与江浙、广东成为三大丝织中心,这也提升了福州在全国各沿海港口贸易与运输业中的比重,使福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枢纽城市。
福州南街的西侧是三坊七巷,对称的东侧一片,原先就是纺织业的集中地,所幸现今还留下一些地名,让人可以怀想旧日繁华。
隔着南街跟宫巷口相对的是织缎巷,这条东西走向的巷子较长,现在还基本保持原貌,只是原先有个小拐弯的巷口取直了,就比宫巷口位置更偏北了些。织缎巷和南营两条十字交叉的巷子是军门社区的核心区域。在网上看到这个社区的景观改造的宏伟蓝图,真是上档次了。如果适此机会,把“织缎”作为一个主题来表现,是可以大出彩的——养蚕、抽丝、织缎等等都给展示一回,肯定更上档次。
往北跟织缎巷平行的,是锦巷。丝织成绸,有图案的称“锦”。几个版本的《福州府志》上都有这么一段话:“吴中多重锦,闽织不逮,遂改段机为四层,故名改机。”江浙的“锦”很厚,福建的“锦”达不到,织了四层,这种产品叫“改机”。对这段话和对工艺的理解,还有待专家指正。
锦巷的西头,往北走的巷子是“厂巷”,当然原先是丝织工厂的所在。邮电大楼与海峡影城之间的那条巷就是厂巷。从那儿经过的人很多,估计没几个叫得上这个地名的。厂巷原先往南一直通到织缎巷,现在那一截路只剩下夹在楼房间的窄小通道了。原先还有一条“横厂巷”,又称“厂横巷”,跟厂巷垂直相交。邮电大楼盖起来后,那巷子就不见了。
可见,当年南街、东街、津泰路、南营这四边围起来的一大片,都是丝绸织造的工场。
与此相关的,有人还提起一个地名“机房里”,原先在西湖大门对面,通湖路口,现今西湖影城那地儿。这名称,很可能也跟丝绸织造业有关。分散各处的丝绸工场肯定还有的。
带“锦”字的地名曾经还有过一些,比如前后有过四五个“昼锦坊”,那大概跟丝绸业生产无关。是古人当了官、衣着华丽,很显摆的意思。看来当年福州当上官的,丝绸锦缎衣服特别多。是丝织业发达所致,还是他们的消费促进了本地丝织业的大发展,这可能无从考证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