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年8月7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11版:关注/本地

  1. 版面导航
2015年8月7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故事10
他用镜头 为闽南查某写情书
大一男生傅博,曾办泉州记忆影展,想拍有关闽南的长片作品
从小在古大厝里长大的傅博,心中一直有个将闽南古厝带上电影屏幕的梦
关注本报官方微信“海峡都市报大泉州”,投稿、爆料,参与“点赞海丝新生代”

N海都记者 刘淑清 黄谨 实习生 曾凯迪 文/图

核心提示 晋江海边,大群白鹭,海蓝沙白,这是傅博童年记忆中,美好的一幅画面。只是数年后,故地重游,那白鹭已剩寥寥数只,而烟囱和工厂却越来越逼近。慨叹于记忆的伤逝,他举起了相机,开始学习着用镜头讲。

今年夏天,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的20岁小伙傅博,回到晋江,自编、自导、自拍了他人生中的首部剧情短片《玉兰菩提》。几个多月来的辗转难眠,他用镜头带来了一场闽南特色的爱情故事,铺展开了一段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十分钟短片

讲述一段闽南爱情故事

近日,傅博的首部剧情短片《玉兰菩提》完成了初剪。故事并不长,主角是在北京做设计的孙女,和守望在闽南老宅的阿嬷。在孙女的记忆中,阿嬷唯一一次凶她,是她试图翻开一条藏于阿嬷床头的红盖头。直到阿嬷去世,这段承载半个多世纪的秘密才慢慢揭开。阿嬷的红盖头下,藏着两张老照片和一沓书信,其中一张是爷爷的单人旧照,另一张则是爷爷和他新家庭的全家福。原来,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爷爷就跨越海峡,并在对岸重组了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等待,阿嬷的执念从未动摇。她独自守护着这个家,守着这个秘密。

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傅博的曾外祖母。母亲口中,曾外祖母是个大善人,曾外祖父的形象却总是模糊不清,每每追问,长辈总说:“小孩子不需知晓那么多。”直到清明,其他亲人跨海回来扫墓,他才慢慢拼凑起这个故事,并依此创作了《玉兰菩提》的剧本。

“一直想为我这辈子相遇的闽南女人写封情书,我的阿嬷、外婆和母亲。”《玉兰菩提》,就是傅博用镜头讲述的关于闽南女人的爱情故事。在这部短片中,傅博既是编剧,又是导演和摄像。影片最终的呈现只有10分钟,但从筹备到拍摄,整个团队30多人共花了3个多月时间才完成。仅剧本创作,就写了一个多月,改了38稿。

在《玉兰菩提》的光影中,不仅有闽南红砖厝,唯美的泉州海滩,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闽南语歌曲,影片中的所有对白,也大多用闽南语表达。

初二写文章 想投市长信箱保护白鹭

傅博的父母都是民警,平时工作很忙,7岁那年,喜欢摄影的父亲难得地带着他到海边玩。他记得,那一天,空中有上千只白鹭飞翔,他兴奋地冲到白鹭群中,却被父亲一把抱起。父亲和附近的渔民交谈着,还不时指着不远处新建的工厂和发黑的海水,发出一声声叹息。那一天,傅博模糊地读懂了父亲和渔民的担心。

那天回到家后,傅博心里有些难过,脑中总会闪现成群的白鹭和发黑的海水。心中隐隐的不安,让他想为这群白鹭做些什么。小学毕业后那段时间,他时常往海滩跑,为白鹭拍照,进行乡野调查。初二那年,他写了一篇保护白鹭的文章,一度想将其投递到市长信箱,却最终因为同学们的质疑而放弃。

几年后,傅博再次回到海滩,发现那里已被黄土覆盖,白鹭仅剩寥寥数只,心底的愧疚也越深。“如果当时那封信投递出去了,一切是否会不一样?”也是从那时起,傅博觉得,“或许可以用手中的相机,留下些什么。”

2013年,傅博以白鹭所在海滩为背景,拍摄了一部名为《湾殇》的纪录片,讲述一位闽南老船长伴随一生的航海梦想,在围头湾填海以前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这片海湾告别。

拍摄“城殇” 记录古城老去的记忆

2012年,傅博和晋江地方史学者粘良图,几乎走遍了所有晋江古厝。走访期间,傅博看到,很多房屋上的精美构件,或损坏,或被盗,有的古厝因为长期无人居住,已经荒芜甚至沦为鸭寮。深感闽南古建筑保护的不到位,去年高中毕业时,傅博在晋江举办了个人摄影展和闽南古建筑明信片首发仪式。该场活动义卖所得的1万多元,都捐赠给了当地文物保护机构,用于古建筑保护工作。

此外,傅博也关注着闽南古城里其他正在老去的记忆。2012年,他遇见一群年近古稀的车夫,他们从事搬家工作四十余载,随着交通工具越发便捷,他们的生意也冷淡许多。后来有了一组老车夫的照片,与“火鼎公婆”、石敢当、高甲戏、古镇的老商铺等摄影作品,被其命名为《城殇》,并获得2012年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类二等奖。

去年高考,傅博如愿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所学专业为电影电视剧、图片摄影方向。在他看来:“影像与平面相比,能够承载更多的想象空间。”刚上大一的他,不仅拍摄出了不少好的平面照片,还辗转于各个片场,为学好电影摄影不断充电。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几乎都是靠跑片场挣来的。

“如果可以的话,下一步计划,是在五年内拍一部有关闽南的长片作品。”傅博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