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年10月9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29版:财经/综合

  1. 版面导航
2015年10月9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中国神药”青蒿素的尴尬
原料供应占全球七成,但国内药企处产业链底端,利润单薄,国际巨头却把控下游,利润丰厚

N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其所研究的青蒿素也一时名声大噪,被誉为“中国神药”。不过,记者注意到,虽然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但中国企业在这一产业的竞争力却十分有限,利润丰厚的下游部分基本被国际巨头把控。与此同时,中药行业整体呈现边缘化趋势,去年获批新药中的中成药占比仅为2.19%。

重庆酉阳为“世界青蒿之都”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目前我国为全球青蒿素最大原料供应基地,承担着全球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在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有多家从事蒿草种植的企业,重庆酉阳还被誉为“世界青蒿之都”,年产值近亿元。

“青蒿素产业链包括原料种植、提取、制剂等环节,国内企业大多集中在种植、提取环节,这也是整个产业链利润偏薄的部分。”重庆酉阳一家从事蒿草种植的企业负责人吴克松介绍道。

申请国际认证屡“碰钉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疟疾爆发地主要在非洲,以WHO(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环球基金、比尔梅琳达等大基金采购为主,供应商则要通过WHO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这一通道大多国内药企并未打通,这与其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起点形成了巨大反差。

对此,医药分析师甘翔表示,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没有专业机构辅助,不少药企在申请国际认证时在材料和规则认知方面准备不足,往往“碰钉子”。而我国已基本消灭疟疾,不少药企对青蒿素制剂的投入并不充分,导致国内药企尚未占据青蒿素产业链上游。

原料市场价格暴涨暴跌

此外,记者注意到,我国的青蒿素产业由于没有行业组织和协调机制,产业发展一直受价格周期性影响,对产业可持续发展伤害极大。

“这些年来,市场价格一直跌宕起伏。”吴克松介绍,早在2005年,全国各地就刮起了青蒿扩种的风潮,曾导致数千吨蒿草无人收购,价格一路下跌。2009年,由于原料紧张,青蒿素价格一路高歌,达到每公斤3000元,2011年更是涨至每公斤近5000元。这一高价行情又再次刺激市场滋生出蒿草扩种热情,青蒿素价格又再次暴跌至每公斤2000余元。

对此,甘翔表示,“原料市场价格的跌宕起伏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农户的种植信心,不利于行业长久发展。”

人工合成青蒿素或冲击

对国内企业而言,更大的挑战还在于人工合成青蒿素未来可能造成的冲击。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几年前,由WHO资助的半合成青蒿素已经被赛诺菲公司研制成功,其用发酵方法由单糖生产的青蒿酸在2013年已形成60吨左右产能。吴克松表示,尽管人工合成的青蒿素目前还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但今后则可能会与植物提取的青蒿素分庭抗礼。

□链接

青蒿素概念股

会否“一日游”?

N海都记者 林可

海都讯 昨日,复星医药、白云山、昆药集团等多只青蒿素概念股开盘便封死在涨停板上。分析人士认为,青蒿素概念股究竟是“一日游”,还是会被持续炒作,这要看这些企业基本面以及所处的产业链位置。

A股上市公司中,复星医药旗下桂林南药是目前国内唯一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药品预认证(WHO-PQ)的抗疟药生产商。其他如昆药集团、华润双鹤、浙江医药、新和成、白云山等也生产青蒿素原料药或制剂。

重点关注医药股的申万福州营业部投顾傅黎明告诉记者,下游的国际制药巨头因掌握更多青蒿素制剂专利,利润空间远比中国企业要大,而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制剂生产很难获得国际认可。

“首先,这是个新概念,以前从没被炒过,股市有炒新的传统。其次,相关概念股的位置都在低位。”中信证券福州营业部投顾林坚坚认为,如白云山、复星医药等个股,由于前期跌幅较大,如今都处于低位,因而也存在一定上涨空间,唯一担忧的是这些个股的总市值都相对较大,如白云山总市值达357亿元,在大盘还不具备大行情的前提下,不建议散户追涨。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