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邵珣 见习记者 王金淼 文/图
海都讯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带走自己的丈夫,也摧毁家里的支柱。当所有人还沉浸在万分悲痛中时,李燕珍,这个坚强的女人,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
昨日下午,在泉州德化县医院,她签下器官捐献协议书,29岁的丈夫袁碧超,成为泉州第19名器官捐献者。
“人没了就没了,这样还能够帮助别人。”只念到初中的李燕珍,一直说自己文化水平低,就连填写表格时,很多字都不懂怎么写。
然而,对于捐献丈夫的器官,她却异常坚定,“只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会懂得他们的爸爸是个好人,能够尊重和理解妈妈做的这个决定”。
伟大的决定:丈夫脑死亡,她决定捐献器官
李燕珍一家住在德化县龙浔镇英山村,11月22日晚,丈夫袁碧超骑摩托下班回家,途经瓷都大道时,遭遇车祸摔倒在地,当即不省人事。“浑身上下都是伤,我都不敢多看一眼。”李燕珍说,赶到医院时,丈夫已完全没有意识,气息非常薄弱。
前晚,医生宣布袁碧超陷入脑死亡状态,再无挽回的可能。守在ICU外的家属陷入悲痛之中,李燕珍则在病房外的墙上,看到一则器官捐献的公益广告,顿时就冒出捐献丈夫器官的念头。就这样,袁碧超成为今年以来泉州第13例、本月第5例器官捐献者,他捐献的器官,理论上可以挽救3个人的生命。
“‘自己想通容易,亲人这关难过’,你们报纸上的这句话,说的就是我的感受。”昨日下午,刚签过器官捐献协议书的李燕珍,翻看着记者递给她的海都深读报道《器官捐献 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她先是询问海都报发行员张元章的家庭状况,翻到第三个版面,看到标题“自己想通容易,亲人这关难过”,眼泪就稀里哗啦地顺着脸颊流下来。她原本以为,捐献丈夫器官会遇到很多阻力,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得到家人的一致支持。
生活的艰辛:入赘小伙,扛起两家生活重担
袁碧超是四川达州人,在和李燕珍相知相恋后,考虑到她家缺乏男丁,便答应入赘的要求。
其实,李燕珍的家庭条件并不好,而且这10多年来,家里变故接连发生,先是4岁弟弟早夭,母亲又抱养的男孩也没能活下来。
5年前,袁碧超入赘前,李燕珍的母亲把家里情况一一说出来,但这个年轻人意志很坚定,说再苦再累,他都可以扛下来。婚后几年里,袁碧超和妻子生了两个儿子,对妻子的父母亲,视如亲生父母对待。不仅如此,他的生父生母、弟弟弟媳也在泉州打工,他还要经常兼顾着。
为了改善家庭的环境,袁碧超比许多人都更加努力。他供职于一家物流公司,工作时间主要在夜间,原本用于休息的白天,他也不舍得浪费,四处去揽工。在这样“白加黑”的模式下,最好时,每月收入五六千元,可如今一场车祸,把这个家庭彻底击垮。
未完成的心愿:离别5年多的老家,再也回不去
袁碧超的两个儿子,一个5岁,一个4岁,都已上幼儿园,这两天,看不到爸爸的他们,都吵着问“爸爸去哪了?我要去找爸爸”。
李燕珍只能骗孩子们说,爸爸受伤在医院,过两天就好了,到时候会带他们去看爸爸,“我已经不懂以后要怎么跟他们说了”。不仅是孩子,远在四川达州,袁碧超的外公外婆,现在也只能瞒着,他小时候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她怕两个老人家听闻噩耗,会承受不了。
上次回老家看外公外婆,已经是5年前的事,这几年,袁碧超很想回去一趟,可考虑到来回要花不少钱,就都放弃了。这两年工作比较稳定,他原本计划着,年底前好好工作,多挣点钱,过年时带上妻儿和父母,一起回趟老家,可如今,这个愿望,已无法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