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即便风雨交加,即便气温骤降,因为有爱,一切都变得如此暖心。
接力修房 吴阿婆睡上安稳觉
今年冬天,对住在泉州鲤城鲤中街道和平社区61岁的吴秀玲阿婆来说,再也不用担心寒风冷雨了。这一年,她家破漏的一层瓦房顶,不仅换成了双层夹板,二楼还倒上了水泥板、刷上了白墙、铺上了砖。吴阿婆终于能睡上一个安稳觉了。
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海都报开展了一场“暖居”特别行动。近1个月时间里,共募集到3万多元,为10个困难的厝边修缮了房子。其中,吴阿婆家的房子漏雨最严重。几十年的老房子,因丈夫病逝、儿子患尿毒症而没能翻新。每次下雨,家里10多把伞就要全部用上。夜里,吴阿婆只能逃离她漏雨的卧室,撑着伞窝在漏雨不那么严重的客厅里睡觉(本报2014年12月16日曾作报道,扫码可查看)。
海都报的报道,引来了不少热心人的关注。泉州中医院的护士陈女士,捐出了1个月3000元的工资,帮助阿婆修屋顶。“暖居”行动,让阿婆家的屋顶装上了双层夹板,既防水又隔热。
转眼1年过去了,海都记者再次来到吴阿婆家。这次,跟刚修好时又大不一样了。阿婆说,之前下雨天雨水拍打夹板的声音,让她经常被吵醒。为此,阿婆所在的开元街道及华新社区,帮她申请了4万多元资金,在二楼盖了一个房间和一个小客厅。“担心我老人家摔倒,连楼梯都给我铺上了砖。”吴阿婆心里乐开了花。
吴阿婆告诉海都记者,家里的各种家具家电,都是儿子以前的战友,还有九一师泉州战友会帮忙添置的。“连衣服也是邻居送的,很漂亮,我都舍不得穿。”吴阿婆说,她和儿子每个月有1000元的低保。而且,作为计生困难户,他们居住的和平社区,每年都会送来慰问金或年货。加上阿婆自己平日里摆摊卖早餐,已经可以维持生活。
如今,阿婆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能够等到合适的肾源,顺利手术,恢复健康。
因为有爱 孙儿的冬天不再冷
年过古稀,本该儿孙满堂、安享晚年,她却连遭不幸,老伴和两个儿子相继去世,两个儿媳随后出走至今杳无音讯。去年初,漳州平和县九峰镇振阳74岁的曾阿婆,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独自一人照顾着6个孙儿。尽管一日三餐只吃稀饭、配几棵青菜,冬天里6个孩子连袜子都要轮流穿,但阿婆说,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把书读下去(本报2014年3月3日曾作报道,扫码可查看)。
阿婆一家的故事,经海都报报道后,感动了全国各地的读者甚至是海外侨胞,大家纷纷伸出援手,累计捐出善款超过80万元。
又到冬季,再次来到曾阿婆家。村里的温度比市区低了三四摄氏度,但孩子们似乎不觉得冷,他们脚上,都穿了厚袜子,衣服也不再单薄了。相比去年,他们长高了、长壮了,笑得格外灿烂,话也明显比以前多了。阿婆的精神依然矍铄,脸上斑驳的皱纹似乎平整了些,身子骨看上去也更硬朗了。
家里换了一些简单的家具,楼梯也安装了铁护栏,客厅里有一排新的书桌,供几个孩子一起做作业。书桌上方,摆放着一些没有拆封的玩具,是去年各地爱心人士送的。阿婆说,孩子们已经有一些玩具了,玩太多会影响学习,这些玩具放在那里,一来当装饰,二要提醒孩子们,不要忘了帮助他们的好心人。
墙上的奖状,比今年上半年又多了一排。除了老幺,其他孩子都上小学了。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关于感恩主题的绘画征文比赛中,都获了奖。四年级的老三曾雪玉拿了一等奖,她说,“我写的是奶奶平时照顾我们的点点滴滴,奶奶很辛苦,我们要体谅奶奶,要好好读书,以后才会有出息,才能让奶奶享福”。老五雪萍画的是帮奶奶洗脚,得了二等奖。
中午时分,阿婆家开饭了,她煮了一大锅面条,放了些青菜,加了一丁点儿肉丝,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振阳村的村支书曾荣耀说,虽然爱心人士捐了不少钱,阿婆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她还是很节俭,舍不得买肉吃。“阿婆说这钱要留着以后供6个孩子上大学,要省着点花。再者,一下子改变太多,怕孩子以后都不会吃苦”。
说到新年愿望,老二曾颖和老三雪玉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奶奶身体健康。老大曾林松加了一句:所有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也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