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5月26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B08版:健康周刊

  1. 版面导航
2016年5月26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嘴里长“小泡” 4岁宝宝不吃饭
经查患了疱疹性咽峡炎;医生称,与手足口病是“表兄弟”,多发于夏秋季特别是“六一”前后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4岁宝宝不吃饭,妈妈看了一下,见嘴里长“小泡”,以为是上火,给他吃了败火的食物。但过了3天,宝宝病症仍然出现,到医院检查原是患了疱疹性咽峡炎。

随着季节的推进,气温已经回暖,最近,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患者逐渐增多。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主任梁世山说,这两种病是一对“表兄弟”,好发于夏秋季,4~9月是高发期,特别是“六一”前后,主要侵袭1~7岁儿童,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但不要恐慌,平时要注意预防,学会家庭护理很重要”。

案例:宝宝嘴里长小泡 妈妈误以为上火

上周,4岁宝宝小丽,在妈妈的陪伴下,哭闹着来到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妈妈说,小丽嘴里长了个“小泡”,此前吃了一些饼干等上火的零食,以为是上火引起的,便弄了一些降火的汤给小丽喝,还喂了一些败火的食物。可是,3天过去了,小丽的症状不见好转,体温还上升到38℃多,忙带她来医院检查。

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主任梁世山给予详细检查,判断小丽是患了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病感染性较多,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据介绍,两者同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发病和传播途径都相似,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似一对“表兄弟”。但手足口病有典型的散发在手掌、足底和肛周的粟粒样斑丘疹,疱疹性咽峡炎只在咽峡部位出疱疹。

梁世山说,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1~2周)表现,潜伏期3~5天,患者无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大量复制。前驱期1~2天,突发高烧38℃~40℃,可伴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上腭黏膜出现水疱。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是宝宝最痛苦期,因溃疡疼痛致出现流口水、拒食等症状。

提醒:家庭护理很重要 应学会预防办法

梁世山说,虽然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情较轻,却也会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也可能发生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所以,如果持续高热、溃疡不愈等要考虑就医,一旦出现呕吐、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尽快就医。与其他病毒感染一样是自限性疾病,并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梁世山提醒道,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预防: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加强锻炼、开窗通风、少去人多诊所。没有合并症的患儿可以在家治疗护理,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针对发热的护理:使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注意补水。当体温超过39℃时,应服用退烧药。针对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针对口腔内水疱破溃后的小溃疡,可适当使用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孩子患病期,家长最主要的任务是使用物理降温或给孩子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注意观察孩子手、脚、臀部有无疱疹,以防发展成手足口病。饮食方面,选择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牛奶、蛋羹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