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曾小琴
海都讯 近日,泉州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就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作了研究分析和具体工作部署,提出要抓校企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同时抓工企结合,培养时代工匠。
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福建、泉州分别出台相关政策,助力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
目前,泉州全市共有2所民办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分别是闽南理工学院和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在校生2.2万人。高职院校12所,在校生4.4万人。中职学校33所,在校生5.3万人。
围绕泉州产业发展,泉州高职院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日趋明显。会上提出,其中高职院校151个招生专业中,对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与管理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分别占50.3%、37.1%、12.6%。中职学校在调整、提升传统专业的同时,增设数控技术、模具设计、汽车制造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等先进制造类专业和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平面印刷等现代服务类专业。
海都记者获悉,目前泉州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其中过半在泉州就业、近九成在省内就业,成为泉州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泉州高职院校每年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近10万人次,开设的“订单班”每年为企业输送3000多名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方面,也取得不少成绩。比如黎明职业大学探索研发服务+订单培养、实体融合+项目化教学等5种校企合作模式,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构建“园中校”、“校中厂”、“厂中校”三维人才培养格局。
四方面要点 推动产教融合
与会相关人员还分析了当前困扰、泉州职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指出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三大问题,即职业教育基础不牢固、贯通衔接不到位;提升服务产业能力的措施不到位;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机制不到位等。
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福建省教育厅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近期,泉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泉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工作目标、重点工作、保障措施和重点项目。
为适应企业发展、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技能人才的需求,会议提出四点要求:引导、鼓励企业通过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等,与职业院校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培养人才;创新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把专业教师放到生产一线锻炼培养,也从生产一线挖掘优秀教师;推进现代学徒制,即“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做到“企校双师联合培养”。
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会议强调,注重在实践中培养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更加精准培养开发技能人才,培养时代工匠。
□相关链接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 建职业教育集团
N海都记者 曾小琴
海都讯 到2020年,力争建成2~3所服务泉州经济社会发展专业群特色明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3所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8所福建省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和8所泉州市特色(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办好县级职教中心,每个县(市、区)至少办好1所中等职业学校。
近日,泉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至2020年,泉州将初步建成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
意见提出,泉州将重点扶持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机械装备、创意设计、石油化工、纺织鞋服、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培养的专业群建设。每个专业群建成2门以上相关专业共享优质核心课程,群内各专业建成3门以上体现本专业特色优质核心课程,所有核心课程实现校企合作。
此外,泉州将加快推进职教集团建设,在现有医药护理、建筑、经贸、信息、纺织、幼教、机械、鞋业等8个职教集团的基础上,拓宽建设领域。鼓励泉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