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6月24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XZA06版:同城/泉州

  1. 版面导航
2016年6月24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寻海而居的“渔女阿梅”,爱上了泉州这个角头
半城烟火半城诗

影展海报贴到小巷里
遇见有意思的人
你会觉得更有意思
希望,聆听一则故事,能让你找到一次心灵的共鸣,也欢迎您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或联系公众号“花巷”,告诉我们你身边有意思的小人物。而我们的“留言铺”,随时等着听你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扫码关注花巷,看有意思的人

N海都记者 刘燕婷 吕波 文/图

核心提示 这场生活影像展,让我认识了“渔女阿梅”,一个29岁的漳州姑娘。

她并非渔女,只是生在古雷半岛的一个小渔村,后来,一场征迁,让她住进十几公里外30多层的高楼里。告别热闹的村落,再看不到归港的渔船,这个海边长大的女孩失落不已。

寻海而居,她来到了古城泉州,住进鲤城区承天巷之沟尾下的小巷里,一个古朴的角头(注:角头,闽南语口语词,意为这边、角落)。阿梅精心打理着自己的服装店,也打理着和邻居们的友谊:正月十五,隔壁的阿姨送来自制元宵;端午节,角头的人相约包粽子;庙会看戏时,也总邀她一起前往。

阿梅突然想记录这个角头生活,记录这个半街烟火半街诗的所在。

她和90后合伙人陈大方一商量,策划了“阮这个角头”生活影像展,角头人的日常被定格在画面里,正港泉州味,惊艳了看客。

寻海而居的女子

爱笑的阿梅,有着模特的气质,一颦一笑都是海报款。

漳州古雷半岛三面环海,记忆里,阿梅已数不清,多少次赤脚踩过沙滩海浪,追过多少回落日余光。小镇上,总带着海的腥咸的四季清风,让她沉醉。她喜欢慢悠悠地穿行,在一片讨价还价声中的海鲜集市里,“这是我的故乡,邻里总称这里为‘阮这个角头’,邻人就是半个亲人。”

故乡因征迁消失了,再看不到渔船,阿梅却执著地想重新做回村里的孩子、大海的女儿。

她说,自己居住的地方,一定要有海,看得见归港的渔船在停泊。她曾在厦门沙坡尾落脚,那里曾有海浪潮涨,有成排归港的小渔船和各种可让她做酱油水的近海新鲜杂鱼。

“穿一身随意的衣裳,拎着菜篮就可以在沙坡尾的这个角头随意地逛起,这曾让我感受到了故乡的亲切。”

后来,沙波尾的渔船没了,她收拾自己简单的行囊,又一次逐海出行,来到古港泉州。

老巷子里开起美衣店

2014年,阿梅在泉州落脚。她认真地逛过这里的街巷,觉得闽南本土的文化,在泉州真的保留得很好,“巷子里充满烟火味,邻里人情还未被钢筋水泥阻隔,我喜欢这样的地方。”就这样,爱逛承天寺的阿梅,在承天巷之沟尾下的小巷弄,安顿下来。

“我有个阿公,和村里别人的阿公都不一样。清晨,他换上一身运动服,带着一群孙子孙女在沿海的村道上跑步。归家后,梳洗完,他换上一身齐整的西装,大背头梳得一丝不苟,手上戴着大戒指,腕上戴着手表,皮鞋也总擦得锃亮。村里很少有人讲究衣着,就阿公最有品。”童年在阿公的影响下,阿梅对服装美学有着莫大的兴趣,也都一直在从事生活美学的工作。

“你做的事,就该是自己爱的,否则就消耗了生命。”去年夏至,在这条连车子都很难挤进的巷子,她和志同道合的好友陈大方、婵娟一起,开了一间三层楼的“赤子空间”,这是一间以服饰为主的生活美学空间。

阿梅刻意与热闹的城市保持距离,这个安静的空间里,每一个布置都透着主人对美的理解,一束束充满禅意的插花,在各个角落里绽放。

这角头美得像春雨

阿梅爱这巷子里的烟火味:修车店、金纸店、油条店、花生汤铺……无一不是老店,起初每个邻里都不解,“年轻姑娘,这么美的店,怎么开在我这个老旧的角头?”

“因为这些年,我一直渴望能够回归角头的生活。”阿梅把店前的墙做成了透光的玻璃,她喜欢看每天巷子里的邻居从店前经过,一个眼神的交递,就是情感的表达。

每天傍晚,有点微胖的大哥,下班后归来角头,会牵着他的小土狗出门遛弯,时而在阿梅店门前的石条凳上歇歇脚;斜对门,是角头最出名的油条店,店里才两岁的小姑娘阿诗,每天都叼着奶瓶,要来阿梅这里逛上五六趟,是阿梅在角头最小的好朋友;73岁的神婆,每天从店前经过,头上插着鲜花,身上总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裙,脚上趿着拖鞋,手上夹着香烟,放空的眼神里,有股酷酷的江湖味道。

在这一年的相处里,阿梅从角头里每个人的身上看到了光亮,生活并非索然无味。

阿梅起得早时,会到巷口肖大姐家开了30年的花生铺,点一碗花生汤,就着阿诗家的油条吃早餐,能美好一个上午;也可以随时推开隔壁60岁徐太太的家门,去看她小院里种满的花香,拜一拜她家里供奉的神龛;或者,逛到巷尾经营了70年的老理发厅,和理发师聊聊他的父亲是如何帮民国的人剪掉辫子……所有这些美好的互动,对阿梅来说,都是角头人的慷慨赠与。

有烟火味,有诗。阿梅觉得,这个角头美得像春雨,清爽、微凉、舒适。

想出书聊聊角头人

今年夏至,“赤子空间”在这个角头满周岁了,阿梅和陈大方策划了这场生活美学影像展,向所有角头人献礼,在夏至那天开展。

她们请来厦门专业街拍的年轻摄影师,花了五天时间,跟拍角头邻里生活的场景。照片上,角头的人,不论是何种身份,年龄几何,都笑得像18岁那样天真。

诚如电影《艋舺》里说的:这就是正港的,俗而有力!

“阮这个角头”生活影像展,记录的是这个角头人生活的日常,特别打动人心。阿梅说,她想谢谢角头的人,容她闯入他们的世界,她会细心保存这份感情。

“你拍得真水!”

“神婆拍得那个美啊,戴着头花拿着纸伞,真是角头的一景!”

“除了我两个女儿会给我拍照,这是第一次有人把我拍这么好看。”

这些天,角头的人见面打招呼,都是在议论这场他们自己的影像展。

热情的角头人说,“大家都拍得这么好看,贴起来吧!”角头人齐上阵,将一张张摄影展的告示贴满了角头小巷的墙。

“老理发店不要关门,油条每天有人吃,神婆身体健康……周遭这些日日相见的邻居都在就好。”一位看展的女孩,在角头出生成长,虽然搬了家,但仍对这里念念不忘。

展会将持续到7月21日。阿梅还有个心愿,她希望在“赤子空间”5周年时,出一本书,写写角头人的故事。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