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彭思思 田米 文/图
胡秀兰今年78岁了,常年风湿,走起路来膝盖都会疼。每年,她都要从泉州市区到十几公里外的南安丰州山里娘家,看望母亲。
母亲上个月刚过98岁生日,因为远嫁,胡秀兰总遗憾自己没能常常陪在她身边。山高路远,每年只能回去两三趟。但出嫁50多年了,母亲的每个生日她都没缺席过。虽然自己身体也不好,但胡秀兰说,只要还走得动,就想去看看母亲。
为看望母亲 曾在深山迷了路
大姐去世后,胡秀兰成了母亲唯一的女儿,她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多陪在母亲身边。“老人有个头疼脑热,媳妇能一日三餐照顾,女儿却还是在路上。”胡秀兰只能用脚步一点点缩短和母亲的距离。
胡秀兰20多岁嫁到泉州市区,每次回娘家,都要走过弯弯绕绕的山路,而且要先搭摩的到南安丰州,再转乘班车,班车一天两趟,有时得等大半天。去路艰辛,有几次她还迷了路。
去年11月,她想省点车费,走年轻时走过的山路。可这么多年过去,进山的路已经不通,她在深山迷了路。所幸村民帮忙报警将她送回了娘家。这一年的正月,她还在深山被困了一夜,腿和膝盖都摔出了血,一直到天亮才颤颤巍巍下了山。
农历七月廿四是母亲的生日,当天,胡秀兰买了鸡蛋、面线和一只鸡,这是她给母亲过生日的传统,代表“健康长寿”。母亲和弟弟住一起,吃穿都不缺,但胡秀兰说,这是做女儿的一点心意。
母亲在山里少有可以聊天的人,她也想经常见女儿,可女儿住得远,来一趟很不方便。每次母女俩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从午饭吃了啥到谁家娶媳妇了,怎么都说不够。
每到离别,母亲总会说:“下次再来啊!”她会把女儿送了又送,从家门口到院子外,直到女儿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她还是扶在院子外的围栏上不肯回去。
只要还能走 就要多陪陪母亲
虽然离得远,但对于母亲的情况,胡秀兰十分清楚。每次见到母亲,胡秀兰就像个唠叨的大人,一遍遍问母亲吃穿用度好不好、缺不缺:“衣服要穿暖,想吃什么尽管说,多出来走走……”母亲则变成孩子一样,一边听着,一边不住地点头。
“我们村里有个老人,有一天跟儿子说想一起去田里挖番薯,做番薯饭,儿子说天太晚明天再去,结果第二天老人就过世了。”胡秀兰一直记得这件事,更觉得要及时行孝。她和弟弟常告诉母亲,想吃什么、做什么尽管说,每一天都要过得称心如意。
今年年初,胡秀兰在母亲家住了几天,离别时,母亲不像往常那样把她送到屋外。母亲什么都没说,胡秀兰回家后为此挂心了好一阵,总担心母亲是不是哪里不舒服。6月,她又买上两斤排骨,回去了一趟。
给母亲洗了衣服,两人聊天时一问,母亲才告诉她,年纪大了,肠胃总不舒服,米饭都不爱吃了,人也没精神。于是上周,她特意花300元买了五谷粉,又给母亲送去,还细细叮嘱母亲用蜂蜜泡着吃。
现在,胡秀兰腿脚不方便了,每次坐车回娘家,腿都会疼得难受。她一边捶腿一边想着,自己还能来见母亲几次?但只要她还可以走,她愿意多到母亲身边陪伴她。
名家孝语
郦波
在2016孝行海沧公益季《名家孝道大讲堂》上,著名学者郦波做了关于“孝”的演讲,海都记者整理了他的一些精彩语录,与大家分享。
●孝则家兴
曾国藩有一个著名的时代兴旺论,官宦之家兴旺不过一二代,商贾之家兴旺不过两三代,耕读之家兴旺可达五六代,孝友之家兴旺可达七八代。他认为,一个家族最最根本的就是孝,要讲孝道。华夏民族传承下来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就是孝。
●守孝化人
中国文化把孝不孝作为考验一个人的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曾国藩曾说过,一孝,一家皆有生气,一族皆有旺气。一个人要是不成熟,很多缺点,你只要让他守孝,就可以把他改变过来。
●孝敬开智
孝以致敬,就是说改变一个人就要讲孝道。我们经常讲孝敬孝敬,孝和敬为什么会放在一块,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孝顺就会有敬畏之心。一旦能够敬畏、谦卑,他的智慧就开了,就会向所有事物学习了解。
孝贤举荐
时代在变,行孝的方式日新。牙博士携手海都报推出的第三季“温陵新孝典”,已经出街。这一季,我们要寻找那些全新的、更具时代感的孝道故事,让孝的故事一代代传下去。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身边有让人感动的孝子、孝媳、孝婿,请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告诉我们,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和官方微信“海峡都市报大泉州”,让我们一起打造更精彩的“温陵新孝典”,一起去被那些温暖的人和故事感动,一起去传递那一份千年不变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