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3月3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30版:享晚年

  1. 版面导航
2017年3月3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一群“90后”校友,相识72年,常相聚续同窗情谊
同窗六载 结缘一世情

前日,5位老同学和黄铁民的爱人一起合影留念
1945年的青葱岁月

N海都记者 林继学

泉州甲第巷口,常有一群老者相聚,回忆往昔岁月,谈到趣闻处,都乐呵呵笑得像孩子。

老人们都是1945年福建省立晋江中学(后为“泉州第五中学”)初高中同窗,同学至今已72年。如今,他们平均年龄有90岁,笑称自己是“90后”,10多位在泉州生活的同学,常相聚续同学情。

“每一次的相聚,都是一次享受。”恰如87岁的吴镜水所言,老同学相聚,给每个老人许多乐趣。静静听着他们的回忆,犹如翻开了一本老相册,每一页都是满满的故事。

小时候

友情是一方小小的课桌

我在这头

同窗在那头

翻开他们那本《一届同窗一世情》纪念册,前面都是一张张黑白相片,将他们定格在年少青葱的岁月。那时,班里人少,只有30人左右,同学的年龄相差很大,最大的差了6岁。

那年月,同学生活都很苦,许秀清记得,每年暑假,她都去挑盐,挑几十担盐赚了3块钱,才能交得起学费。黄铁民回忆,当年,纸张、书本少,同学们成天泡在一起,一同啃同一套课本、答同一张卷子。“很有趣的是,初中毕业,同学们到五中隔壁晋光小学的假山合影,每个人都面黄肌瘦,就像是花果山上的猴子。”那张毕业照,已经模糊得看不清脸庞,但大家都觉得好玩。“正是这份患难之交,让这群人相互惦记了一辈子。”

长大后

友情是一张薄薄的车票

我在这头

同窗在那头

初高中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有人去北京、上海、杭州、青岛……还有人出了国。

在闽东南地质队上班的黄铁民,是个才子,吟诗作画样样强,同学们都喜欢他。他爱交友,心里从未割舍下同窗情。每回出差,有空余时间,他就买张车票去拜访附近同学。

21岁时,他到上海出差,公事一办完,就一路问到上海政法学院找到同学阮传聪、许炳铭和郭启仁,他们三人都在读书。“这时候,最能体会‘他乡遇故知’的那份欣喜。”

33岁那年,他出差路过漳州,几经辗转,终于找到在漳州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学黄培育,随后,联系上杨清顺和赖进宝。那时,学校放暑假,他们相约到漳州的一所学校体验校园生活。“晚上,我们摸黑走进教室,把课桌叠成一张大床铺和衣而睡。”

退休前,有一次,58岁的黄铁民去黄山开会,会后他发高烧需休养治疗。他想着与其浪费时间休养,不如搭车去杭州看望同学庄芬芳。他去了杭州,住在庄芬芳家养病三天,病好了,他又赶回地质队上班。

后来啊

友情是一块圆圆的餐桌

我在这头

同窗在那头

“每回,外地同学回泉州,我们都会去探望。”黄铁民52岁那年,春节,青岛的阮传聪和杭州的庄芬芳回家探亲。他踩着单车,绕了大半个泉州找同学,最远骑了10多公里到东海找人。13位同学相约在中山公园见面,后来,还到中山街一家老相馆留影。这张黑白照,至今同学们还珍藏着,相片里,大家都整齐地穿着中山装。

后来,马来西亚华侨杨庆南回家探亲,邀同学们到文化宫附近一家餐馆聚会。连续四五年,同学们每年都会在餐桌上聚一回。

直到1991年,60岁的黄铁民退休回到泉州,同学常来家中相聚。他想把老同学聚起来。想法一说,同学中的老大哥林为庆和黄榕汀很赞成。黄榕汀在甲第巷的家场地大,他邀大家在那聚,黄铁民联络同学,10多位生活在泉州的同学,每月见上一面。

“榕汀很喜欢同学去坐坐,儿女、儿媳也都很热情,每回都盛情招待大家。”许秀清说,黄榕汀和家人会做缅甸菜请大家,有时,儿女们还请大家吃润饼菜,或是叫上一桌农家菜来开胃。在香喷喷的饭菜中,同学情谊越来越浓。

而现在

友情是一声轻轻的问候

我在惦记

同窗在会意

听说这10多位老同学处得像亲人,许多老人都很羡慕,或应邀来加入,或主动来参加,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样。

84岁的丁天赐虽不是五中同窗,但跟许秀清是老年大学同学,5年前,受到大家的热情邀请,他也常常来相聚。秦长江夫妇虽然不是同一届,但是,见到大家聚得欢乐,也主动来加入。

“我们大家都有着共同的经历和磨难,所以,现在聚在一起,几乎无话不谈,可谓是患难见知交吧。”丁天赐说,大家在一起相互问候,忆往昔,想当年,同学情都已变成亲情,每一次相聚,大家都倍加珍惜。

吴镜水喜爱文艺,在他建议下,才子黄铁民给同窗们写下一首《老校友之歌》,“那慷慨激昂渐去远,如今爱扎堆笑笑谈谈,既然肩上已卸下重担,干么不做回活神仙……”每回唱起来,大家都沉醉在歌声中。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