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月嫂市场紧俏乱象层出不穷:不识字都能拿到证书
全面放开二孩,月嫂市场迎来利好。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有资历的月嫂供不应求,身价水涨船高,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90后”纷纷抢滩月嫂市场(3月29日《东南早报》)。
时代在进步,理念在变化,新妈妈坐月子如今也可以交给市场去打理了,尽管费用不菲,但不时涌现出一人难求的盛景。催红月嫂市场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月嫂更专业,请月嫂可以在有了宝宝的第一个月里让大人孩子过得更好,这是月嫂市场的许诺,也是月嫂的价值所在。可现实的市场反应并不都尽如人意,这暴露了月嫂行业的不成熟和不规范,对此,国家的监管必须跟进。
根据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以下简称《标准》)的规定,月嫂属于家政服务范畴。但实际上月嫂不同于从事做饭打扫卫生等普通的家政人员。面对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和康复中的产妇,月嫂要提供的不是一般的起居照料,更多的是接近医护人员护理程度的服务内容。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人士推广出生即开启的早教模式,正如《标准》中所列述的,月嫂还承担了一些早期婴儿智能开发的责任。
但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师范院校,目前开设的课程,都鲜有专门针对月嫂的学业学历教育,或者说,医学院校和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月嫂的比例并不高,这导致了最初加入月嫂队伍的人里,真正具备月嫂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少之又少。这决定了月嫂行业培训的重要和必要。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把月嫂培训完全交给市场,虽设有“育婴师”内容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但《标准》中亦认可“同等级的相关资格证书”,这催使培训机构五花八门的月嫂职业证书满天飞,“零基础6天速成”“花上钱,两个月后,哪怕不识字,都能拿到证书”的乱象层出不穷。如何保证上岗月嫂基本服务水平,是目前监管最大的空白。
与月嫂培训监管缺失相关的,是对月嫂机构的监管。至今,月嫂行业对口管理部门,是卫生部门,还是人力部门,抑或工商部门,仍没有定论。依靠月嫂机构自我监管,相当于将母婴一方置于完全弱势,依靠市场自我约束力,也总有失灵的时候。2016年2月2日生效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给混乱的月嫂市场一个指南针,但这代替不了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更不能代替职责部门的行政监管。
在高薪的诱惑下,月嫂市场难免鱼龙混杂,势必会与用户产生纠纷,谁来管,怎么管,也是空白。一边是上万元抢不到手的市场行情,一边是面对月嫂毫无保障的新生父母,监管的缺失让以专业自居的月嫂含金量稀释,势必影响的是这个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行业里的每一个相关人。
面对自上而下二孩政策的落地,与母婴相关的行业会迎来勃勃发展机遇,期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在市场失灵失误之前,早一天出台严密的监管法规,早一天配齐监管队伍,早一天拿出监管方案和手段向不合理的市场乱象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