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协会今天发布的首份《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国家标准;规模养殖场生鲜乳中体细胞平均值低于欧盟限量值,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2009年以来,农业部共抽检生鲜乳样品15.1万批次,抽检对象覆盖所有奶站,监测指标涵盖所有违禁添加物,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介绍,2015年我国奶类产量387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8%;奶牛单产达到6吨,比2008年增加1.2吨。乳制品加工业蓬勃发展,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38家,乳品乳制品产量2782.5万吨,比2008年增长53.7%。乳制品消费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4.5%,但当前人均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还有较大增长潜力。
2008年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我国出台和完善了奶业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度,大力开展奶业整顿和振兴。
在奶牛养殖环节,不断加大对奶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奶业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变,奶业生产水平和奶源质量不断提高。
在收购和运输环节,全面开展奶站清理整顿,严格准入管理,坚决取缔不合格奶站。奶站数量从2008年的2万多个减少到8500个,奶站的基础设施、机械设备、检测手段和人员素质水平显著提升。生鲜乳运输车全部实现专车专用,持证运输。
在乳品加工环节,落实《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对乳制品及婴幼儿奶粉企业生产许可进行重新审核,淘汰了一批奶源无保障、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大力推进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有力保障了乳品质量安全。乳品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主要乳品企业在生产设备、加工技术、管理运营等方面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8.3%,比2008年提高了28.8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奶农专业合作社超过1.5万个,是2008年的7倍多。(记者高云才、冯华)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