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5月25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05版:今日要闻

  1. 版面导航
2011年5月25日

找锅下米 扩容15平方公里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生产和物流将引至官桥园区

N本报记者 陈丽娟 谢明飞

本报讯 泉州信祥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先生最近特别忙,除了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现有企业外,他还兼顾着1.5公里外的官桥园区新厂进度。他计划着,一切顺利的话,未来将全部搬迁至新厂。

事实上,开发区有不少企业像魏先生这样在作“两手准备”。这些都缘起去年7月30日的一纸协议,开发区正式牵手南安——泉州首个“飞地园区”就此诞生在由南安提供的、面积15平方公里的官桥园区试验田里。

目前,开发区已被列入泉州市区的控规范围,未来将以“退二进三”为主。这意味着,现有企业必须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而“飞地园区”则承接了这一功能。按照规划,企业的生产和物流基地将被逐步引到官桥园区,企业总部则留在开发区,保持互动。

新园区“三部曲”

驱车沿着国道324线,驶过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约1.5公里处便到了官桥园区的入口。除了一期已进驻的32家企业,整个官桥园区一片空旷,正在进行道路平整等工作。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桥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开发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再过几天,官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即将正式获批。“目前一期园区的企业已全部由我们接手、移交,接下来就是扩宽融资渠道的事了。”

尽管开发队伍入驻才半年,但在招商引资方面,开发公司并不发愁。开发区的部分企业,如特步(中国)有限公司等,已在跟他们洽谈,还有不少企业有此意向。

按照设想,官桥园区将分三期建设:发展纺织服装、体育用品、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及现代物流产业等高技术服务业;规划设立纺织鞋服、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兴产业育成园区;配套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研发设计中心、商务服务园区和生活居住园区等。

“扩容”始末

开发区“扩容”并非新鲜事。早在2003年,开发区取得了洛秀园区的开发权利,实现了第一次“扩容”,出口加工区和泉州汽车基地等应运而生。2005年6月份,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后,开发区正式进入“一区多园”的发展阶段。

但以“飞地经济”这一模式实现“扩容”,在泉州尚属新生事物。2008年,出于全局考虑,泉州市委、市政府把洛秀园区剥离出来,另行独立开发,致开发区“版图”再次缩小,“找锅下米、另辟蹊径”变成当务之急。2009年,开发区管委会新任书记吕刚到位后,适时提出“飞地园区”的概念。

所谓“飞地园区”,通俗地说就是借鸡生蛋,在别人的土地上寻求发展共赢。它可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使两个区域在资源禀赋和发展差异较大的背景下各取所长、达到双赢。

2009年底,开发区开始与南安市政府洽谈,半年后,双方成功联姻,合作期限敲定为30年。对这一模式,泉州市领导予以了鼓励和肯定。

据透露,今后园区的税收分成将按照南安与开发区“七三开”的比例来确定。这一极大的经济“诱惑”,此前一度吸引了不少县(市、区),如洛江区、安溪县、永春县等,向开发区抛来橄榄枝。

选择官桥的理由

按照开发区与南安市政府签订的框架性协议,南安市原规划出口加工区南安配套区一期、二期、三期用地(位于官桥镇石鸡山片区)及周边部分可利用的土地约15平方公里,都是合作开发的范围。

开发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从目前的辐射情况来看,官桥开发区最理想。首先,交通便利,距离出口加工区仅1.5公里;其次,在出口加工区与官桥园区开辟一条连接道路后,可以将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的几个园区串珠式串起来,达到联动效果。第三,这一区域是南安与晋江的交界地带,经济还不很发达,土地也多为山坡地,除考虑征迁安成本外,可供开发的空间也多。

协议签订后,南安负责园区土地调整报批、征迁安及其他行政审批手续。在南安完整提供可供园区开发建设的土地后,开发区要在3年内开发完成(含基础设施、招商选资、项目落地)合作范围面积的30%,5年内要开发完成合作范围面积的60%,10年内必须全部开发完成。也就是说,在这10年光景中,官桥园区土地如何支配,全听开发区的。

目前,开发区已列入泉州市区的控规范围内,未来将以“退二进三”为主。按照规划,开发区现有企业的生产和物流基地,未来将被逐步引到官桥园区,只将企业总部留在开发区内,保持互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