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年4月24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32版:教育周刊

  1. 版面导航
2012年4月24日

泉州七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腾飞

N本报记者 叶碧玉

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福建赛区一、二、三等奖,泉州市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一等奖……一连串的奖项,无不彰显着泉州七中初中部复办两年来的办学成果。

是什么样的“秘诀”,能让学校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和成效?近日,泉州七中副校长、初中部负责人张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文化承袭、高效课堂、师资队伍、竞赛团队等,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四大优势和制胜“法宝”。

记者:近年来泉州七中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发展过程也一直为人们所乐道。复办之后的泉州七中初中部,是否也秉承了“老”七中的理念,延续其作风?

张然:众所周知,七中的辉煌是依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后来居上的,泉州七中的发展就是一个文化理念形成和稳定的过程。而这一文化和理念也根植在复办后的初中部,并得以发扬、延伸。

有人说,七中的老师放到任何一所中学,都能够很快适应。这凸显七中老师特有的顽强拼搏精神,他们敢于奉献,刻苦敬业。卢青山校长曾提出,“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句话深深影响着七中的老师。不管是在日常教学还是在教育科研上,老师们谈得最多的就是“我还可以这样……”。

对学生而言,他们也总是从自身找原因。这样一来,师生之间形成一股合力,就能走得更快更好。

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七中文化在初中部延伸

记者:据我了解,你们的办学理念是“不落下一个学生”,而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鲤城区初中招生是以电脑派位为主,这样录取进来的学生可以说参差不齐,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并有所发展呢?

张然:及时变革,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的目的。在此前提下,我们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品质。

在课堂方面,我们实践并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结构。“先学”是指在教师进行自学指导、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后,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正确的自学方法,带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后教”即更正、讨论“先学”中暴露的问题。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是指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其目的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改革创新,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成绩也都上来了。去年中考,我们的一级达标中学上线率达到30%,生物、地理会考双A率在往年基础上翻番。

转变思路、全面关注 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记者: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好的老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泉州七中初中部有什么样的经验和优势呢?

张然:复办两年来,泉州七中初中部会聚了一批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行政管理能力、教学成绩突出的有责任心的名师。在这支队伍中,高级教师有58名,各学科均有“金牌教练”,包括数学学科林秀贤、朱国暹、王忠平、蔡少毅、曾立萱、吴剑沛、吴大勤等老师;语文学科黄碧云、柯兆华、郑忠盛、蔡秀美、李丽影、谢晖等老师;英语学科林川、张洁、杨国雰、薛奕珍、徐丽敏等老师;化学学科骆小玲等老师;物理学科戴丽萍、洪家旺等老师;生物学科王卿璜等老师。他们在常规教学、学科竞赛方面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对于初中部的建设,主管部门和校领导都非常重视,两个校区实行垂直管理,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初、高中无缝衔接。由于师资力量充足,学校实行“导师制”教学,突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学有余力、成绩突出的学生,以竞赛辅导、兴趣小组的形式超前、拓展学习;对普通学生,设置不同的标高,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努力的方向。

经过两年的调整,初中部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突出标高管理,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和辅导策略,着眼于初高中衔接,重视初一至高三6年一贯的学习。

名师聚集、经验丰富 导师制度强化标高管理

记者:这一两年来,泉州七中初中部在各项竞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全国大赛也频频获奖,创了不少历史新高,令人刮目相看。是不是有什么“绝招”?

张然:竞赛一直是泉州七中高中部的优势之一,在这方面,高中部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他们经常深入到初中部来进行教研和辅导。

我们汲取高中部的成功经验,组建了数学、化学、物理、信息学、科技创新等多个竞赛团队,从初一年开始就进行竞赛辅导。另外,我们学校还是泉州师院在鲤城区设立的唯一一个奥数辅导中心,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复办以来,我们在学科竞赛方面可谓硕果累累。其中,林心影同学获得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国家级一等奖,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市所有公办校中也是;陈建彬同学获得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福建省一等奖;林炎同学获得全国数学竞赛福建省二等奖;刘文韬、丁国霖、黄锦颖、吴华玲等同学获得2011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而在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中,十几位同学摘取了福建赛区的一、二、三等奖。另外,在数学、作文、集邮贴片制作等各类比赛中,我校学生也均有所获。

汲取经验、团队协作 两年各项竞赛硕果累累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