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吴月芳 田米 实习生 郭君婷 文/图
核心提示
如果说城南片区的聚宝街、青龙巷是古泉州里最繁盛的经贸商圈,那么西街集中展现的则是古城最炫的人文汇粹。这里自唐朝开元年间已“列屋成街”,牛人荟萃,假若王勃当年路过的是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名句,恐怕早该落户泉州了。
1300多个春去秋来,如今的西街,是否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一起去看看吧。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鲤城区“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就要拉开序幕。为了将丰富的泉州古城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泉州市旅游局、鲤城区人民政府主办了这项活动。
作为唯一协办的纸质媒体,本报正在全程关注活动进展,带大家一起近距离接触古城文化。
【引子】
身份:“荔枝姑娘”
地点:西街甲第巷(根据“欧阳詹与荔枝姑娘”传说及甲第巷掌故编撰)
药铺奇缘好姑娘以身相许
衣锦还乡大才子甲第修厝
不久前还在和网友调侃着“高富帅”与“白富美”各种段子的我,怎么都没想到,竟然在古城穿越中,身陷其中了一回。再次醒来时,我眼前完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周遭烟雨蒙蒙,一个小丫头轻轻推了我一把,喊道“夫人”!
时空逆转,回首竟是唐朝,人人唤我“荔枝姑娘”。那日,父亲的药铺里来了一位少年书生,颇有才气,他用药名与我打字谜,一来二去,我变成了他娘子。这位才子,原来是被朱熹誉为“温陵甲第破天荒”的欧阳詹,我们的这桩“药店奇缘”很快在古城内外传播开来。
高中进士之后,欧阳詹衣锦还乡,泉州刺史建议他在家乡建座府第,一来安置我们这些家眷,二来也备将来告老还乡时有个住所。我家相公为官清廉,手头颇紧,最后只买下了西街一处荒僻地盖了民厝。刺史亲自把通往我家府第的街巷命名为“甲第巷”。
惊奇的是,自从有了我家府第,许多居民都喜欢跑来取我家的井水,大家说喝了这水的人会更聪明,读书人会高中进士呢。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自我家相公之后,附近片区果真出了好多青年才俊,宋朝的丞相、明朝的相国,以及许多文学家、哲学家,真是人杰地灵。
【厝边话仙】
名门大宅,一对淡然老姐弟
讲述人:许邦光后人许秀琼、许灿坤
古榕巷26号,有一座至今仍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官式大厝,现在住着许家四姐弟。许秀琼、许灿坤姐弟,已经是清代泉州名人许邦光的第五代后人了。
姐弟俩喜欢伺弄花草,如今的府邸里满是绿色。许灿坤,1948年出生,苍劲的榕树盆景是他的最爱。大姐许秀琼,1931年出生,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也回到老宅和弟弟一起生活。都说“相由心生”,姐弟俩的笑容,透着的都是老厝边的亲和,从不以名人之后自居。
姐弟俩介绍,这座房子在1949年曾经大修过。现在看到的房屋木结构,都是当时更换过的,而庭前院后的石头则大概是清朝年间保留下来的。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房子,从现在的格局仍可以想象出它鼎盛时期的规模。据说,鼎盛时期许家这座大宅一直“扩张”到三朝巷的一部分呢,后来,有人陆续将有些房屋卖掉,许家的房产也就逐渐减少了。
□人物名片:许邦光,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与林则徐同榜进士,官至光禄寺卿,是《大清一统志》福建卷编修官。一生著作颇丰,书法名曝一时。相传林则徐路过泉州时,必登门造访许邦光。同样出自西街片区的泉州进士龚维琳、陈庆镛,都是许邦光的门下弟子。
【讲古茶座】
列屋成街逾千年风貌仍在
名人府第历数代遗址难寻
讲古者:泉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林德民
西街之于泉州究竟有多重要?
作为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兼具古城商业街职能的西街,同时更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2004年,泉州文史界曾用两个月时间,对西街进行详细勘踏,林德民是当时的成员之一。据说西街“列屋成街”的景象始于唐朝开元年间,成街至今已超过1300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拓改过马路,沿街建筑随着时境变迁,逐渐成了现在的样子。
林德民介绍,西街区域内已知的历史名人故居含遗址有二三十处。自唐代有欧阳詹府第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大人物与西街结缘。比如,南宋宰相曾从龙的府邸在曾井巷内;泉州登科甲第一人欧阳詹故宅位于甲第巷内;北宋宰相留正连续三朝为相,三朝巷因他而名。西街俊才,尤以明清时最为鼎盛。比如明万历相国李廷机府邸在甘棠巷;著名理学家蔡清故居则位于孝感巷内等。
这条老街上,还先后诞生了四位大学校长,分别是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校长谢希德、林祖赓、庄善裕、陈笃信。
现在,这些历史久远的名人府第,原貌大都不复存在,近现代的倒是还有一些遗迹。根据记载,这里本来还有很多牌坊,可惜近百年来也因建设或破坏,多不存在了。
【主政者说】
古城核心区域 培育四种文化
鲤城区鲤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1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鲤中还存留有竹编、花灯、老范志神曲、江家走木偶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江家走木偶头第三代传承人就居住在鲤中。这些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构成街道历史资源的主体内容,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支柱。
为开发利用好旅游资源,鲤中街道准备重点发展宗教、戏剧、古建筑观光游等系列文化。比如,以开元寺为核心的多种宗教和谐相处的宗教文化元素;以肃清门广场为核心的动静结合的闽南戏曲文化;以旧馆驿、井亭巷古街区为核心的展示古城风貌的古建筑文化;还有以西街、中山路为核心的整合闽南特色商业的商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