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3月13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B06版:老板周刊

  1. 版面导航
2013年3月13日
http://www.hdmnw.com          闽南网

逆境中主动出击 服企寻求新生机

福兴集团副总裁洪少林
华飞(中国)服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尤良亚
晋江大森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荣华
联邦三禾(福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荣银
中国石狮辅料城总经理王书权

N本报记者 陈金兰 林淑芳

本报讯 尽管全球纺织服装市场低迷,不少企业纷纷加大裁员,紧缩生产线,但是也有不少泉州服装企业主动出击。位于晋江陈埭的大森制衣和石狮的华飞服饰就是逆势扩张的两家企业。通过他们或许可以了解到,外贸型企业该如何在逆境中寻求新的生机。

尽管眼下全球服装市场低迷,但华飞(中国)服饰有限公司的厂区依然一派忙碌的景象,各种基建和技术改造同步进行。

“这两年,我们的厂房平均每年都要新增一两栋,这不仅仅是为了扩大产能,更重要的是,经济越是低迷,越要进行软硬件升级,才能牢牢地抓住高端市场。”华飞(中国)服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尤良亚对记者说。

华飞制衣曾是一家专做欧美市场的外贸型服装企业,几年前外贸市场的起伏不定,一度让这家公司陷入困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内体育服装板块崛起,华飞高层敏锐地抓到这轮趋势,开始为陈埭运动品牌代工运动服装。“我们常年跟世界知名运动品牌合作,可以说与世界流行趋势同步,晋江的体育品牌就是看中了我们这一优势,主动将订单交给我们。”自此,华飞公司实现了内销外贸两条腿走路的格局,大大提高了市场抗风险能力。不过华飞的成功根源还在于,多年来对于各种先进生产线孜孜不倦的重视与投入。

“从内销到外贸,从中东到东欧,再到西欧,现在再到金砖四国。过去20年,我们基本上每隔5年就进行一次市场转移。”作为泉州服装外贸的领头羊,大森制衣董事长丁荣华对于市场的转移可以说深有感触。“一件卖价几百欧元的衣服,在欧洲人眼里其实很普通的。这样的好单子,外贸企业见了都眼红,但是就看你如何接单了。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两年我们把激光等最新高科技的东西都用进去了。”他指出,随着东南亚、南亚一些新兴纺织服装国家的崛起,中国的外贸型服装产业将会越来越艰难。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大设备投入,加强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据悉,大森每年投入软硬件的资金都高达千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只是一家加工型企业,但大森却拥有新型花样机压脚板、除潮杀菌机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专利。“可别小看这些发明,很多都解决了困扰行业很久的顽疾。”目前,丁荣华计划把其中一部分专利,与专业机械设备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

征集令

在2013春季中国服装博览会和第十六届石狮海博会即将召开之际,为了再次梳理、整合闽派服装行业过去1年的发展历程、脉络,从中发现哪些在品牌塑造、市场开拓、研发设计等领域有新建树的新兴企业及标杆企业。即日起,海峡都市报联合晋江市纺织服装商会、石狮市服饰鞋帽辅料行业协会、石狮市布料同业公会、商讯文化等单位,启动“时尚中国魅力海西”2013服装十佳影响力企业、2013纺织服装供应链十佳企业等大型产业推选活动。

本次活动仍在征集中,欢迎企业自荐或是推荐,报名电话0595-22567981。

企业亮点展示

NO. 11

1福兴:拉链龙头的转型升级

位于晋江的福兴3F拉链,一直是国内拉链行业的翘楚,是目前中国拉链行业的标杆企业。面对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福兴着力打造自有品牌—“3F拉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不足进行优化变革;香港办事处的筹建,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福兴集团副总裁洪少林认为,福兴未来几年发展的关键词是:“转型、创新、变革和责任”。

2012年,对于福兴集团而言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一年距福兴创办整整20周年。作为企业未来接班人,年轻的“少总”洪少林正式进入集团决策层,并担任拉链公司负责人。上任伊始,洪少林即对公司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对运营体制进行变革,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实行企业分系统运营机制。洪少林认为,“传统的产销合一模式管理粗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步伐,已很难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对企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生产、运营等各系统的职责明确划分,实行分系统责任制,有助于各部门各司其职,提高管理效率。”

在福建乃至中国的拉链界,“3F拉链”已成为拉链行业中的一面旗帜。发展至今,福兴集团已具备完整的拉链制造产业链,下辖多家产业配套企业;“3F”商标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拉链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3F拉链”已成为行业领导品牌。

2012年,福兴集团加大了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同时,加快推进国际市场拓展步伐,在国内市场实现战略布局之后,“3F拉链”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在境外设立办事处;参加国际知名行业展会,提升“3F拉链”的海外知名度,拓展渠道;海外营销机构的筹建也已提上日程,公司拟在东南亚产业密集地区设立办事处或经销中心,进军东南亚市场。

NO. 12

华飞服饰:与世界流行同步

坐落于石狮宝盖山脚下的华飞(中国)服饰有限公司,在产业规模上多年来一直稳居石狮服装行业前列。其秘诀在于,该公司始终紧紧地抓住世界服装潮流,不断地适时进行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

华飞服饰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也是泉州外贸型服装市场转移的演变史。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华飞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并通过一些外贸公司,很快在东欧市场掘到了第一桶金,随后转向更为高端的西欧市场。此后几年,又成功地对接一些国外品牌,而今华飞已是世界五大知名运动品牌的服饰指定加工商。

2008年北京奥运前后,晋江体育板块崛起,华飞以强大的设计研发生产能力,成为国内众多知名运动品牌的服饰供应商,并由此撬开了庞大的内销市场。“我们原来90%做出口、10%做内销,2008年做了一些调整,现在50%做出口、50%做内销,实现了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华飞(中国)服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尤良亚说。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国内此起彼伏的网络市场,最近华飞也在积极备战。“今年我们的另一个目标是撬开火热的电商市场,打头阵的便是爱力狮这个全新的自有品牌。”尤良亚说,爱力狮定位为中高端的运动休闲服饰。

这两年,面对纺织服装行业的经济低迷期,华飞也投入巨资强化了软硬件打造。“我们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制衣吊挂系统,让现在每个工人一天可生产9.5件成衣,而过去靠手工操作一天才能生产6.5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缩短了资金周转率。”尤良亚告诉记者,这几年华飞服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一支由100多名专业技术的管理人才组成的管理队伍。

正因为拥有如此优质的产业配套,华飞服饰荣幸地被世界许多著名运动品牌授权指定为生产基地。

NO. 13

大森制衣:自主研发让路越走越宽

作为一家专业为世界品牌代工的外贸型服装企业,晋江大森制衣有限公司的成功一直是泉州服装行业的一个经典。除了坚持研发创新投入外,该公司董事长丁荣华认为,大森的成功,还在于不断地根据世界服装市场的变化趋势,前瞻性地抓住最主流、最高端的市场,而这也让公司越走路越宽,生意越做越红火。

“我们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产品自主设计,再提供给客户选择,因此欧洲、德国、美国的客户比较多,价格也还不错。”丁荣华自豪地说。实际上,很多世界知名品牌喜欢与大森制衣合作,看中的就是该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

虽然是加工型企业,但大森历年来对研发创新的投入,堪称大手笔。据了解,每年该公司仅在产品研发上投入就高达上千万元,每年设计制作出2000多种新样品,都有七八百个新品种服饰投入市场。此外,大森还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设备,不断更新前沿“装备”,实现了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流程到订单管理等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效益,使公司在行业低迷的大环境下,仍然实现业绩稳步增长。

如今,主攻西欧北美高端市场的大森,手中拥有着Kappa、ZARA、Playboy、Reebok等十来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丁荣华的成功在于每个阶段,都能前瞻性地寻找到最前沿的市场。“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这两年经济形势的确不好,但是市场确实还是在那里,竞争更加激烈了、门槛更高了。”丁荣华举例说,去年俄罗斯、巴西等资源型国家的客户又慢慢地回到晋江,不过只有有准备、有实力的企业才能抓住。

经过多年发展,大森制衣已是一家以生产运动休闲服、童装为主的大型外商独资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因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和良好的声誉,丁荣华先生多年来担任晋江市陈埭商会会长,公司总经理王秋娥女士担任晋江市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福建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政协常委等社会职务。

NO. 14

联邦三禾:打造棉时尚产业链

全产业链资源整合的专业企业,联邦三禾(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不断创新、突破、资源整合,做大做强棉时尚产业链。

盘点2012年,在整体市场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公司团队顶住压力,逆流而上,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12年,公司连续第三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企业”、荣获“产品开发贡献奖”、“质量管理示范单位”、“中国流行面料吊牌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海博会,公司牵头组建低碳环保的“绿能纺织联盟”,并任会长单位。同年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与台湾纺织同业签署合作协议,开展闽台纺织产业合作。2012年,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的绿能降温面料产品标准,顺利通过福建省地方标准立项,成为2012年度全省纺织行业唯一获得立项的地方标准。

联邦三禾(福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荣银认为,只有不断创新转型升级的企业,不断整合优势产业资源的企业,为客户、消费者和社会不断创造更高价值的企业,才有机会成为纺织服装产业链中的核心主导力量。

联邦三禾股份作为国家成衣染色产品开发基地企业、中国流行面料吊牌示范企业,结合自身的成衣染色技术优势,将棉这一传统且环保的服装材质,通过不断创新,创造一个接一个的惊喜,将棉引领至一个新的时尚高度,为客户和消费者创造更高的价值、更好的生活方式。

面对当前产业升级现状,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历史发展轨迹,联邦三禾深信只有通过不断地突破再突破、创新再创新,不断赋予面料新的高科技元素以及环保诉求,积极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寻求和创造产业转型机会,不断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联邦三禾股份近几年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加大相应的投入,不断增加品牌的附加值。公司业务范围涉及贸易、纺织、染整、服装等行业和领域,是福建省高档成衣染色及功能性休闲面料的领军企业,是福建省少数可从纤维研发、织造、染整、服装、成衣染色及后整理全产业链资源整合的专业纺织服装企业集团。

NO. 15

石狮辅料市场:

整合辅料行业产业链

2013年伊始,石狮市服饰鞋帽辅料行业协会换届,175家石狮及周边地区的辅料制造商和经销商参加,抱团探讨未来几年的发展之路。第一步棋,由石狮辅料行业100多家骨干企业投资的石狮辅料城一期项目,宣告正式封顶和全球招商。按照规划,石狮辅料城将努力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辅料集散地。从商贸起家的石狮服饰鞋帽辅料行业,将在今后几年对商贸链条进行强力整合,涉及石狮数百家辅料企业,更将对泉州的辅料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国内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石狮纺织服装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织造、染整到服装加工,涵盖产业的所有领域。尤其是服饰辅料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石狮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石狮辅料产业的发展壮大,产品不仅销往全国,而且走向世界。不论是石狮服饰辅料生产企业,还是经销商和各地客商,都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大规模交易市场。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2008年石狮辅料市场项目正式立项,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工程。可以说,这个项目是应运而生的。作为国内最大的辅料集散市场,石狮辅料市场用地面积77.5亩,建筑面积126476平方米,计划投资6亿人民币,建成后将提供1100个店面。

石狮市辅料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书权认为,石狮辅料市场的投建,预示着全国50%的服装辅料生产基地的石狮市,将有自己的“辅料专业市场”这一品牌,在石狮服装名城的基础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