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陈冷冷 文/图
核心提示 张坂木雕雕艺界近来异常活跃,他们集体在做一个“破茧成蝶”的梦,因为泉州台商投资区日前已经出台规划,计划把原有的张坂镇上塘街门面重新整修,打造“张坂雕艺一条街”,同时打造闽台雕艺文化创意园,两者形成“前店后厂”模式,打造成有规划、有规模、有知名度的木雕专业市场,助力“张坂木雕”品牌集体升级。
□雕艺文化创意园解读
加工、展示、销售一线窜珠 规划雕艺产业走廊
“纵观当今发展的趋势,文化创意时代正在到来,创意产业无限的发展空间及其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张坂雕艺作为中华一绝,既是工艺精品,又是一种文化创意,存在巨大的内在价值提升空间,产业前景广阔。”张坂镇党委书记郭志强的话代表着泉州台商投资区政府层面的认知。
记者从泉州台商投资区了解到,闽台雕艺文化创意园作为张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先行项目之一,计划投资6亿元,项目将力争于今年9月签约建设。同时,也将打造张坂雕艺一条街,两个项目将相辅相成,形成张坂木雕专业市场。
对于张坂木雕专业市场的构建,张坂雕艺协会会长陈阳秋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悉,陈阳秋日前已经被台商投资区临时借调到区里,负责闽台雕艺文化创意园和张坂雕艺一条街的筹建工作。
目前的上塘工业街,虽然也有不少木雕企业,但是还没有形成专业市场进行统一运营。相关部门计划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发力,对张坂雕艺一条街进行深度运营和包装。
“张坂雕艺一条街计划涵盖2公里长的上塘街及附近1公里长的门头街。首先,整个街区要进行统一的品牌形象包装。”我们会在整个街区的门面处规划富有闽南古建特色的木雕牌坊,所有的木雕商铺也将按照闽南建筑风格装修。此外,我们共同成立的雕艺协会将筹建雕艺网站,规划布局公益性广告牌,同时大力实施广告宣传、节庆会展促销、歌舞影视传播战略等,立体打造张坂木雕的品牌名气。在未来的闽台雕艺文化创意园里,不仅会有销售门店,还会有雕刻设计研发中心、雕刻艺术大师工作室,还有众多雕艺企业的加工厂等。两个项目将一同形成集研发、加工、展示、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雕艺产业走廊,还可以旅游观光。”陈阳秋娓娓诉说着不久后的规划。
专业市场平台建设 带动产业层次全面提升
专业市场平台的建设,可以带动产业层次的全面提升。业界人士认为,张坂木雕现存的厂房规模、人才吸附、品牌建设等瓶颈,随着张坂雕艺一条街和闽台雕艺文化创意园的规划和建设,势必可以迎刃而解。张坂雕艺界集体跃跃欲试,希望借助新平台,为自己的雕艺事业寻找提升的机会。
隆利发木雕神佛造像的老板黄耀彬告诉记者,除了保留和升级目前在张坂雕艺一条街的门面外,他还打算在未来闽台雕艺文化创意园申请3000平方米的地,全面规划展示厅、加工厂、停车场、仓库,甚至还可以规划工人娱乐休闲场所。他认为工人待遇好了,才能招好工,解决人才瓶颈。
艺行木雕厂的老板黄和志告诉记者,他打算深耕精品路线。还有原来远征欧美市场的一些张坂雕艺企业也打算杀个“回马枪”,在国内市场上寻找新的增长点。杰丰礼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玉彬告诉记者,该企业此前主要生产雕艺家居摆件等产品征战欧美市场,现在企业打算在未来的张坂雕艺一条街设门面,做营销,分得国内市场一杯羹。
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邱经良指出,雕艺的未来发展要在创品牌上下大工夫,这就需要创品牌,要善于发挥大师作用,创造名人效应,通过大师的影响把张坂雕艺品牌推向全市、全省、全国、全球。要更积极地组织、参加全省性、全国性的行业活动。以后张坂雕艺一条街和闽台雕艺文化创意园建成后,更有机会把大型活动请到张坂区来举行,提高张坂雕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张坂木雕未来还将积极推进产业多元化道路,在佛具用品、高档工艺品、雕艺家居、旅游纪念品等众多领域全面发力。“首先,要夯实基础产业,未来张坂木雕行业将继续巩固宗教、佛教用品生产基地。因为目前张坂的佛具用品已经占据了全国、乃至全东南亚1/4市场。其次突出亮点行业,包括高档工艺品、中级工艺品等。目前,张坂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6人等众多大师资源,这些大师的工艺品作品都是行业亮点。再次,要重点推进规模产业,包括寺庙建筑、闽南民居的闽南古建市场,八仙桌、闽南眠床等雕艺家居,还有佛珠、挂坠等旅游挂件等。”陈阳秋介绍。
□现状调查
到处叫卖,还是让别人慕名而来?
黄耀彬是隆利发木雕神佛造像的老板,主要做的是佛具用品的生意。他的木雕工厂就位于上塘工业区。对于所在的上塘街即将重新整修门面打造张坂雕艺一条街,黄耀彬时刻关注。因为他的心里同样憧憬着,张坂木雕能够破茧成蝶,成为国内闻名的专业市场,自己的木雕生意自然会更好做。
束缚黄耀彬木雕生意的“茧”是什么呢?在他看来,缺乏专业市场是张坂木雕的一大症结。
的确,黄耀彬之前的生意更多是用腿跑出来的。“刚创业的时候,卖几件木雕作品,经常要跑到广州等全国各地展销。有时打听到一个台湾客人来了,我得跑到客人在厦门的下榻酒店等着,自己的东西才有机会让客人瞧一瞧。在关帝庙,现在还可以看到一些张坂的雕艺师傅拿了几件菩萨和土地公在摆摊叫卖,我在想,为什么不是别人跑到张坂来买菩萨呢?”
“如果以后能有买菩萨到张坂的名气,四面八方的客人都知道到张坂采购,我们就不用到处跑生意了!”黄耀彬认为,如果张坂能形成有名气的木雕专业市场,对全国各地的客人才能形成自然吸附作用,自己的生意才能做大。
厂房规模小就让黄耀彬颇纠结。黄耀彬告诉记者,他的木雕厂是镇里很常见的“三合一”工厂,门店、工厂、住家都在一个工厂里。黄耀彬的木雕工厂800多平方米,很多木头、木雕半成品都随意堆放在门店外。“现在想扩厂买不到地皮,经常要提心吊胆会不会丢东西。”黄耀彬说。
雕艺人才紧缺也时不时考验黄耀彬运筹帷幄的能力,没有足够人才,一些大单根本“吃”不下。“去年有个客商下个1000多件佛雕的订单,要求一个月完成,工厂里七十个人做上两三个月也很难完成,最后只能跟客商要求分期付货,后来叫其他雕艺工厂的工人一起帮忙才算解决。”
张坂木雕产业经济效益 “落后”?
据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处级调研员、张坂镇党委书记郭志强称,张坂木雕历史悠久,已成为张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木雕企业有268家以上,规模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两万多人。如今张坂木雕产业已发展成为宗教佛具、现代家居、园林建筑、室内装饰装潢和旅游工艺品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张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文化品牌。
不过,众多行业问题成为张坂木雕的发展瓶颈。郭志强指出,缺乏专业市场平台,企业规模小,产值低,作品文化内涵有待提升,雕艺人才缺乏,市场混乱无序,没有进入规划发展的轨道,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木雕业界,同样有流派之争。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雕艺协会会长陈阳秋指出,浙江东阳木雕、温州乐清黄杨木雕、广州潮汕金漆木雕,还有福建龙岩木雕是享誉全国的四大木雕门派。其中,福建的龙岩木雕,呈现的是三足鼎立的态势,这三足分别是闽侯木雕、莆田微雕、张坂木雕。其中,张坂木雕以绘画意境、三轴立体的创作特色为人熟知。
虽然同样享有盛誉,但不同木雕流派产业化发展层次不同,影响的不仅是所在流派的“江湖声誉”,也更直接地影响着流派所在地的经济效益。
“国内其他城市已经形成颇具名气的专业木雕市场,比如浙江东阳的东阳木雕城、莆田的工艺美术城。专业市场可以带动当地木雕行业的大发展和可观的经济收益。比如,现在东阳木雕企业有3000余家,规模企业70余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整个行业年产值超过50亿元。而张坂木雕行业的年产值只有8亿元。”陈阳秋认为张坂木雕要在国内众多木雕流派中站稳脚跟,解决众多行业瓶颈,发展当地专业市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他山之石
观光工厂
“走红”台湾
文创产业因独特的人文特质,使其不仅仅拥有生产的属性,更具备了可以作为观光旅游资源的潜力。
记者了解到,观光工厂已经成为台湾民众重要观光旅游标的,当地还有观光工厂促进协会负责推动该项旅游事业。据台湾观光工厂促进协会常务监事刘镫徽介绍,台湾观光工厂在台湾从2003年起推动,由工研院甄选、辅导、评鉴、挂牌具有独特产业历史文化的观光工厂,已成为台湾民众重要观光旅游标的。
据台湾人的理解,观光工厂就是“前店后厂”,它是活体的生产线工厂,不只是贩卖尚品的店铺。一个商品的制成,从原料管控再到包装都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观光工厂就是将这一过程呈现给参观者,让人对产品有更深入的感知。
泉州台商投资区目前正在规划的张坂雕艺一条街和闽台雕艺文化创意园的组合,和台湾流行的观光工厂,在本质上是非常接近的,只是提法不一样。
据了解,今年4月,泉州市旅游局组织全市旅行社考察泉州旅游资源,台商投资区张坂雕艺和百崎湖、玉山湾海滨、崇武古城风情区等被整合一起,正积极申报泉州第二批旅游路线。由此可见,业界希望张坂雕艺成为旅游观光地的设想不是空话。
□名词点击
泉州木雕
起源于“皇宫起”
泉州木雕源于中原文化的雕梁画栋,依托闽南地区“皇宫起”仿宫殿式大型传统民居的建筑雕刻相辅相成而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它融合闽南地区的传统,既具有古朴、淳厚的艺术风格,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生动,具备中原雕刻手工艺的痕迹,又具有南方文化精巧的成分,是闽南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泉州木雕兴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步入巅峰,清末民国时名师鹊起、精品迭出,新中国成立后产业兴起、异彩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