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陈金兰 谢向明 文/图
核心提示
将风生水起的缝纫机生意交给别人,自己却戴着斗笠,冒着火辣的太阳,赤脚走进农田,办起了生态观光农庄,还遍访泉州乡间,收集了40多道即将消失的有古早味道的闽南传统农家菜。现在,他又开始着手恢复闽南传统民俗,让更多闽南人知道祖先的民俗,希望以此传承中国人的礼仪民俗。他就是晋江农伯情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农场的农场主曾胜利,在这之前人们知道他的身份更多是福建省缝纫机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现在他更希望人们叫他是农场主!
大老板改行当农夫
嘎嘎,嘎嘎……一群雪白的鹅看见客人进来,伸长脖子,追了上来,叫个不停,放眼四望,到处是鲜花、绿树和庄稼,空气中还弥漫着瓜果的淡淡香味。昨日上午,晋江安海苏厝村农伯情生态农场,晒得一身黝黑的曾胜利,正在田间劳作。在曾胜利的精心打理下,农伯情农场现在拥有上百亩的良田,还融合了闽南民俗、民居、农耕文化于一家,采用台湾休闲农庄管理模式,设立开心农场区、葡萄采摘区、农场自助区、野营烧烤区等区域。由于原生态,每逢节假日,都有大批城里人,慕名来到这里品尝原味田园美食,欣赏田园风光。
“我喜欢回归自然,喜欢寻求童年的味道”!说起这农场,曾胜利陷入了美好的回忆中,和闽南很多企业家一样,经过20多年打拼,曾胜利成为福建省缝纫机行业的知名企业家,但他对闽南乡土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5年前,在众人惊讶声中,他将生意交给合伙人,自己全身心当起了农场主。
当农民的生活很让人感慨,有一次,他外出,遇到自己70多岁的亲堂哥。大冷天的,堂哥拉着满满一板车的地瓜干,到6公里外的镇上叫卖。“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却卖不出去,真苦呀。”曾胜利决定去摸索一条现代农民路,2008年,曾胜利注册了“农伯情”商标,改行当起了农场主。现在附近很多农民都受雇到农场干活,附近一些农民的特产,曾胜利也以合理价格收购,通过加工对外销售。“‘农伯情’之名取自‘农伯有情,世间才有爱’名言。”曾胜利说。
收集最古早的闽南小吃
芋圆卤米粉、控蛋、粉果、地瓜粉团……一到吃饭时间,农场就格外热闹,周边很多乡亲和泉州的知名企业家,都会呼朋唤友,到这里品尝最具古早味的地方小吃。这些传自祖宗的古早小吃正在逐渐流失,这几年曾胜利把收集恢复闽南传统小吃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瓜是很多闽南人最爱的粗粮,也是很多传统闽南菜的主料。曾胜利收集、研究了一系列地瓜的吃法,其中一些还有保留在台湾的最古早的闽南小吃。现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泉州联络点就在这个农场,两岸美食家经常在这里切磋交流,这为他收集闽南古早味道的菜肴,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为了收集最正宗的做法,这几年曾胜利不辞辛苦,遍访了泉州乡村各个角落,常常慕名找到了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才寻觅到最古早的做法。“我们有一款‘粳仔粽’,吃过的人都说好吃,这可是一位80多岁老阿婆的独家配方,想吃,花钱也没地方买。”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农伯情农场已经收集了40多道古早味的闽南农家菜。
恢复最地道的风俗民情
泉州人都会为自己孩子办十六岁成年礼,但大多停留在大办宴席,很多传统含义已经消失了。鉴于此,曾胜利正在积极筹备,恢复最传统的闽南十六岁成年礼,同时学习台湾一些好的做法。
“我曾经看到台湾人给孩子办集体成年礼,那种场面真的是震撼人心,温馨感人。现场,司仪首先对孩子说,‘今天是你的生日,16年前的今天却是妈妈的苦难日。请看大荧幕’。接着就播放歌曲《感恩的心》,羊跪下来吃奶的画面,这时小孩子都感动得眼泪掉下来。”曾胜利说,各种感人场景组成一场三十分钟的成年礼,礼仪罢了,小孩子真的长大了。而大陆成年礼只是停留在形式和吃喝而已,缺乏内涵。本月底,在该农场即有望看到正统的闽南十六岁成年礼。
值得一提的是,农伯情农场还被晋江市委文明办授予“晋江文明文化传统中心”。曾胜利说,他希望通过恢复一些传统礼仪,来教育下一代,让他们知道更多中国民俗文化的真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