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超大欧式手绘穹顶
荣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原生态酱料供应基地
参观这片原生态酱油晒场,终难以抑制内心深处的震撼和感动。每一口纯朴的酱缸都渗透着工人辛勤的汗水,而这古法酿造的技艺,也保留了人类智慧所创造的文明。这些酱,这不仅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更是人们劳动之美和自然质朴魅力巧妙结合的杰出作品。
晒场的酱香延伸到了文化园的室内展馆。因为晒场属于生产空间,游客不能进入,文化园便在模仿古代卖酱油店铺建立的酱坊一条街摆放的酱缸里真的装着酱料,让游客细细观摩。展馆里还用创意方式,展示“酱”的前世今生,上世纪60 年代的罐头封口机用于“封存梦想”,产品体验中心则提供丰富的古龙经典、创新酱料。一整个酱文化园,以“酱”为由,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
法风酒窖小情调
同样是时间酿造的产物,文化园中还有迷人的酒文化,凝定的都是时间的韵味,为游客展现一个法国风的、专业的红酒体验空间,使得旅行更为丰富。
走进文化园内的拿戈卢酒文化“宫殿”,穹顶中有位美丽的女子,在葡萄藤蔓间与天使为伴,娓娓诉说着拿戈卢葡萄酒的美丽传说。循着酒香悄然走入仿真酒窖,淡淡的橡木桶味儿与“遗落”的葡萄酒香弥散于酒窖的每一个角落。波尔多的橡木桶见证了葡萄酒的历史,承载了葡萄酒美丽的符号,葡萄酒也因橡木桶的“孕育”而得到升华。
晒场上生产的酱料多数用于古龙罐头生产
拿戈卢仿真酒窖
酱料这种东西最大的功能是调味。它的灵魂在于赋予食物味道的同时,也将食物的鲜美发挥得极致。从元代至今耳熟能详的“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酱”,足见3000年来酱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华夏百姓的生活,也成为了中华食文化的瑰宝。
为了保护传统工艺,再现历史,将中华酱文化发扬光大,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在原有近5万平方米的酱料晒场的基础上打造了古龙酱文化园。古龙酱园,依然用传承了千年的中华古法工艺制酱。此工艺是继承从唐代以来“日晒夜露”、微生物发酵酿造的传统“酱园”工艺。此古法酿造技艺也被列入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厦门人来说,“酱”和“古龙”,依然成为了闽南味的代表。酱园内酿晒酱料的初衷是作为古龙罐头生产的基料。正是这样的传统风味造就了古龙独有的味道,也渐渐变成了闽南味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透过这味道,看到其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在这里,我们能体会到酱园大气魄里的小情调,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工业生产机械化、压抑感的传统外套,但却能感受到劳动于器物呈现给我们的感觉盛宴。
酱园领略大气魄
一入园,便能闻到悠然的酱香,不免心醉神宁。古龙酱文化园里,近5万平米的露天场地,整齐地摆放着近6万口从民间收集来的酱缸。浓郁的香味弥漫在酱园的每一个角落,飘荡在空气中,让风都似乎经过了发酵。
有一些工业游景点,会将车间生产作为神秘的观览项目,展示给游客。古龙酱文化园则另辟蹊径,通过3D 效果,将“车间”搬入文化园,有着亲临车间的感受。可以看到不停操作的机台,还有阿方哈二片罐自动冲床,可以了解到一块圆形的铁片如何变身为漂亮的罐身。而晒场也搬到了这里,可以看到一片整齐密布的酱缸屹立在烈日之下,置身于缸前仿佛自己也是一名制酱传人。
这里除了珍藏着珍稀的葡萄酒,还有400余件华夏酒具收藏其间,有从夏商至民国时期的历史酒具,还有海峡两岸少数民族酒具和现代酒具,折射出中华酒文化璀璨的光辉。酒窖内的“醉酒小屋”,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简单小木屋,让你滴酒未沾却也能醉态百出,感受到“晕乎乎、飘飘然”的感觉。“葡萄美酒夜光杯”,真想买一回醉,还可以坐在专业的品酒台前小酌一杯,品味一番法式风情的小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