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1月18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03版:城事/文化

  1. 版面导航
2014年1月18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西街复兴
西街改造可借鉴台湾鹿港古市街
参加昨天红砖建筑座谈会的学者提到,上世纪80年代改造后的鹿港古市街人流如织
来自建筑界和文史界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聊闽南红砖保护

N本报记者 曾小琴 谢向明 文/图

本报讯 昨天,泉州建筑界、文史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参与“闽南红砖建筑文化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座谈会,谈泉州的红砖、西街、古城。

西街的保护不仅是红砖,还是泉州古城复兴的重点,有位学者提到全台湾唯一保护下来的鹿港古市街与西街很像,有些做法可以借鉴。

而在解决红砖材料和技艺传承方面,台湾也有不少经验可借鉴。会上透露,泉州已设想参照台湾,成立一至两家红砖专业生产机构,主要提供古建筑修缮及开发利用所需材料。

记者还获悉,泉州拟成立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研究会,开展学术研究及闽南传统建筑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此次座谈会由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筹建办、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办。

修缮材料渐流失 考虑设专门砖窑

昨天,关于红砖材料缺失的话题引起众人热议。

泉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林劲松说,原材料远不如前,很多红砖建筑采用的新技术烧制,其质感、特征与红砖有很大的差距,而传统工艺、技巧也在逐渐流失,学这一工艺的人越来越少。

这一话题刚抛出,引来会场热议。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吴奕德,曾在台湾从事30多年的古建筑、古街区保护工作。他说,台湾60%的传统建筑是红砖建筑,在红砖材料方面,台湾现保留一家砖瓦窑,是当地政府支持,给予解决环保问题,当地所有砖瓦都出自这一砖瓦窑。而传承技艺,则由台湾文化部门,委托高校,找出传统建筑技艺人,由专家考评等级,并建立技艺人资料库,如是工艺大师,还会开课传播技艺。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筹建办主任王顺福称,红砖建筑普遍采用的清水红砖烧制麻烦,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和节能要求,对红砖烧制较为被动。针对这一问题,泉州已设想参照台湾做法,在政府批准允许下,成立一至两家红砖专业生产机构,主要提供古建筑修缮及开发利用所需材料。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姚洪峰牵头,曾以杨阿苗故居为例,将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编著成书。他称,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很多是老师傅一代代口口相传,下阶段他将研究泉州民居传统建造技艺,避免红砖建筑、古民居技艺失传。

台湾鹿港古市街 和泉州西街很像

西街被认为是泉州原汁原味的一条街区,也是闽南红砖建筑的集中展示区。谈到红砖建筑的保护,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吴奕德便想到泉州市区西街。在他看来,全台湾唯一被保护下来的老街区鹿港古市街,与泉州西街东段很像。

他称,鹿港古市街很多居民外移,整条老街显得很凋零。上世纪80年代,鹿港古市街启动保护规划,政府投入资金维护、修旧如旧,将古街区保护。离街面较近的建筑给予保留,若是离街面远点可改造,如是老街区已改成现代模式建筑,其门面也要做成传统型,以便整体协调统一。

改造后的鹿港古市街变得很热闹,盘活的传统工艺店、小吃店及民俗文化,吸引游人如织,看到经济复苏,又一部分老街区的业主搬了回来。

有人才有文化,吴副教授认为,西街应能让业主继续居住在屋子里,并让业主自己能维系生活。同时不管今后如何整治改造,都要保留当地的风俗、习惯、产业、技艺,这样的传统街区,才是完整的街区。

此外,台湾对于古城区的改造利用,则采用容积率转移法,即将古城区控制的部分地块,转移到新区建设,当然转移地不能超30%,可进行分批移到其他地区。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