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秀娜 蔡潇璇
一直以来,信托计划、公募债券类产品,及投资于债券的银行理财产品,由于有金融企业或相关机构兜底,一向被认为是无风险投资,受不少稳健投资者的关注和青睐。但近来一些产品无法按期支付,尤其是近期首只公募债破发,或将打破这些理财工具“稳赚不赔”的神话。
业界人士指出,随着金融创新产品越来越多,金融市场愈加市场化,投资者改变投资习惯、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非常有必要。目前金融业的投资者风险教育已蔚然成风,而从自身角度出发,投资者又该如何做好自我风险教育和防范呢?本期《理财周刊》采访了多家银行的理财师。
信托、债券结束“零违约”
稳健理财不再稳买稳赚
3月,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公司发布公告称,2011年该公司发行的一款债券无法按期全额支付利息,打破了债券类金融产品刚性兑付的惯例。
兴业银行理财师陈先生介绍,“刚性兑付”即金融产品到期后,必须如约支付给投资者本金和收益,如果不能兑付或者兑付有困难,金融企业或相关机构要兜底。兜底还分为本金和利息都兜底、只对本金兜底、本金兜底而利息部分兜底三大类。而如果没有金融机构或相关部门刚性兑付,那么投资者就有产品违约、本金损失的风险。
事实上,早在公募债之前,一向受资金充裕的投资者关注的信托市场就已多次响起兑付警报,打破了金融产品刚性兑付的惯例。元月,三家机构力保中诚信托30亿元涉矿产品刚性兑付,该产品以折息保本收场,而后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信托项目第五期规模为1亿元的产品再次逾期。另有12家涉矿涉煤等信托产品遭遇延期或者无法兑付。
那么,债券、信托产品结束“零违约”,对银行理财产品有影响吗?理财师指出,对于主要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会受到波及,尤其是投资于债券或单一信托产品的理财产品,一旦所投资的产品到期出现流动性问题难以兑付本金及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就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违约或成常态
投资者风险教育很有必要
兑付危机从针对高净值客户的信托类产品,到面向普通大众的公募债,并连带影响与这些投资有关的银行理财产品,被行业认为是标志性事件。
“随着金融创新不断深入,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而且市场化竞争加剧,普通市民面临的投资风险也是越来越大的,以后类似的违约案例还会继续增加,这也是成熟的金融市场的常态。而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非常有必要。”工行理财师吴真告诉记者。
“对投资者来说,过去一味单纯追求高收益的思维应该改变,选择任何一款产品,风险必须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农行理财师郭巧燕如是说。而平安银行理财师李真雅也表示,从市场角度来说,这是金融体制市场化的必然趋势,而投资者更应该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自我风险教育 四招走起
那么,投资者该如何打破常规的理财思维,做好自身风险教育和防范呢?
一是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
兴业银行理财师陈先生指出,投资者在银行开立理财账户或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都会被要求做相关的风险测评,若风险承受能力属于低风险级别,那么就不适合买中高风险的产品。一般情况下银行理财师会对此进行提醒,但为防止部分从业人员销售误导,投资者还是要提高自我警觉。
二是看产品收益率和风险评级。
“不少市民只关注收益率,却没想到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也越高。反之,看产品的收益率,可谓判断理财产品风险性的一个简单、关键的标准。”理财师陈先生如是说。根据相关规定,银行理财产品都必须标明产品的风险级别,投资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级别产品才是上策。
三是了解理财产品的结构和投资标的物。
理财师吴真指出,对于投资于单一信托产品或债券、以融资为主的产品,关键看融资方的资质和抵押物。融资方的资质直接影响还款能力,而抵押物的产权是否清晰,能否充分覆盖产品的本金和利息,也是产品风险级别的关键。“另外,也可参考产品投资的行业周期。目前,涉及房地产、煤矿的信托、债券风险比较高,投资者可选择投资于朝阳产业的项目。”理财师郭巧燕指出。
四是看购买渠道。
对于投资于银行资产池的组合类产品,结构一般较为复杂,投资者比较难以知晓,此时投资者除了看收益率、风险级别外,还可参考银行的规模和实力。一般而言,大银行的资金池较大,资产管理人的风险控制能力也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