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叶碧玉 实习生 蔡梅莹
海都讯 本月初,由教育部传统文化教育专项课题组与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共同编写,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幼儿实验教材》在北京首发。此教材包括两个序列:一为国学经典教程,包括《弟子规》、《三字经》、《中华典句》等;二为幼儿字源识字教材,其中明确幼儿园小班共计学习48字,中班60字,大班90字。
而此前教育部门曾有明确规定,幼儿园阶段严格控制孩子的识字量,不允许教写字。此套教材是否和这一规定相违背?泉州幼儿园是否已使用?采访中,各界人士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泉州幼儿园—— 未接到新教材通知 国学教育一直有开展
近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幼儿实验教材》在北京举行了首发仪式,本套教材包括国学教育和识字教程两个部分。明确了小班、中班和大班的识字量分别为48字、60字和90字。海都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没有接到正式文件通知要使用新的教材。
据记者了解,对于国学部分的内容,目前市区有部分幼儿园将其作为特色发展的一部分。如泉州市实验幼儿园,园内各个班级都配备《三字经》和《弟子规》教材,每天早晨让小朋友们进行诵读。
园长佘雯表示,他们使用的教材是从市面上众多的幼儿国学教育书籍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书本由注音原文、译文和早教提示几部分组成,配有丰富精美的图片。引导孩子认识四季特点,养成爱惜粮食、尊老爱幼等好习惯。
而丰泽区翠屏中心幼儿园园长吴冬妹告诉记者,一般到大班下学期,幼儿园会引导孩子进行幼小衔接,接触一些文字和数数的知识,以便孩子更好地适应一年级的学习。
——家长—— 该不该教幼儿识字 家长们看法大相径庭
陈杨女士的女儿在市区云谷幼儿园读中班,对于要不要在幼儿园阶段就教孩子识字,她也曾一度很困惑。“因为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会识字,进入小学后,老师好像默认所有人都已经有识字的基础了,如果没有提前认知,似乎起点就输了。可是如果真要教,也不知道从拼音还是从认字开始教起。”
后来陈杨女士发现,孩子的识字过程,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她告诉记者,有一次带女儿经过泉州国税局,女儿竟然喃喃自语将“国税局”三个字都读了出来,而此前陈杨女士并没有教过女儿认这些字。“我现在的态度是不刻意地教孩子认字,在现在的语言文字环境中,相信她长大后自然而然就能够学会认字了。”
另一位住市区的吴丽娟女士在儿子吴宸宇1岁多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创造认字的环境:“在门上、椅子上等都贴上了相应的大字卡。”平时她也会到亲子图书馆借阅绘本书,带着孩子学习认字,“认字的时候我会根据字形引导孩子想象,比如‘大’是一个人张开手臂,大大的拥抱。”
刚上大班的吴宸宇如今的识字能力比同龄的孩子好,“魔法”、“故事”这些较难的词都能认出来。吴女士说:“现在小学面试,都会考察孩子的算术能力和认字能力,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
——专家观点—— 诵读国学经典 适用幼儿“前阅读”
对于新出版的幼儿园实验教材提到的国学教程,泉州市实验幼儿园佘园长表示认同。她说,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让孩子感受其中的韵律和文化。“可以结合图形和画面引导孩子理解国学的内容。”她建议家长可以通过图像,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的前阅读和前书写,而不能“硬教”孩子识字。
泉州师院李尚生副教授对于幼儿的国学教育也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他认为国学教育应该从小培养,逐渐积累。对于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年纪尚小无法理解国学内容的想法,李副教授说:“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如此,让孩子从小诵读积累,以前不理解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消化。”
他说孩子现在正处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东西先“存放”起来,长大后理解了就可以“拿出来用”。他强调,让幼儿诵读经典最重要的不是内容理解的问题,而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培养。
幼儿识字应“多识少写” 家长做对了吗
李尚生副教授认为中班和大班的孩子正处在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对孩子的识字教育应该遵循“多识少写”。“幼儿手部肌肉发育还未完全,拿笔能力有限,不要过分要求孩子学写字。”
他建议家长可以在家中张贴一些汉字图片,“不需要刻意教,而是营造一种环境,让孩子进行无意识的识记”。英语是拼音文字,而汉字则是表意文字,家长应该以形象思维的方式让孩子接触汉字,让小朋友了解字形和字意之间的联系,不要给孩子太重的识字负担。